星期日, 9月 12, 2010

中研院長翁啟惠:台灣經濟 穩定下滑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0.09.11 02:15 p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記者鄭超文/攝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啓惠上午在一場演說中表示,台灣經濟發展50年來呈現「穩定下滑」,台灣有17種產品產值是世界第一,大多是電子類,這是台灣的驕傲,但值得省思的是,為何沒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必須找出原因將來才有再成長的空間。





產業隱憂



非常單元化集中在電子業







翁啓惠上午出席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舉辦的「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他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產業非常單元化且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商業模式也以精密代工為主,這是不是我們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需要思考。



他表示,台灣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催生六大新興產業、如何開發能源及生技科技並加以產業化,如何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如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提升現有產業的價值,如何配合國家未來發展培育人才?





人才隱憂



台灣的教育做得還是不夠







翁啓惠對人才的培育也有意見。他表示,台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需要什麼樣的環境、人力、法規來配合,應要通盤思考。他認為,學校教育的課程及研究內容,要因應未來的挑戰而有所調整,但「台灣教育做得還是不夠」。



他指出,學校人才的養成沒有配合產業及國家發展的需求,以致造成人才的供應與產業需求有落差; 此外,「科技發展和學術研究也是各走各的」,對國家發展會有相當困難。





學術隱憂



未用對地方會帶來大災難







翁啓惠說,國家要永續發展必須要有前瞻規畫,政府在建立決策的過程中,「學術界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他也提醒學術單位想要幫政府做決策時,研究人員在追求學術自由過程中,要隨時想到社會責任,並警告說,學術研究成果若未用在適當地方會帶來很大災難。例如,生物科技的發展可以帶來發展,也可帶來毀滅,這是一體的兩面。



他並提醒,「在不確定狀況下做決策,是很危險的。」很多情況下,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或想法,來遊說政治人物或政府去採納和推動政策,這樣很危險。



台灣經濟發展新的利基在哪裡?翁啓惠建議,可從基礎研究慢慢發展到初級的臨床研究,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他舉例說,健康產業的市場高達六兆美元,已從疾病治療發展為預防醫療及個人醫療,台灣應從研發角度來建立新的產業。



【2010/09/1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根離台灣 訂單再多也沒有用


更新日期:2010/09/12 04:11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針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國內經濟五十年來「穩定下滑」,代工為主的電子業無法創造持續性的經濟成長;對此,學者認為,由於台灣企業生產基地大舉外移,即使訂單再多,也難以貢獻國內經濟成長。





產業持續西進 ECFA後更嚴重





對於當前台灣經濟發展問題,台教會社經組召集人林健次表示,現在最大問題,是企業不願意留在台灣,不願意在國內進行技術升級,而將工廠遷移至中國或其他地方,一方面,就業機會沒有留在台灣,長期下來,我國經濟發展當然會陷入停滯。





對於我國產業發展集中在電子業且以代工為主,林健次指出,相較於代工,若能創立自有品牌、研發創新,對台灣當然更好;不過,他強調,這還算是「次要問題」,重點是在於「價值在哪裡創造」,因為無論以自有品牌或是代工,若不能留在國內,對台灣來說,根本就沒有實際幫助。





「當前經濟發展困境,是產業大舉外移的後遺症。」林健次說,這幾年,雖然GDP維持一定成長,但受薪階級的薪資停滯不前、民間消費低落與失業率居高不下,所以,讓國人難以感受經濟有所成長。





台灣智庫董事吳榮義表示,台灣的科技產業具有國際領導地位,這也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不過,我國產業結構卻不斷以三角貿易模式發展,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與出口歐美市場,因此,無法讓台灣經濟動能持續且成長。





吳榮義並認為,兩岸簽署ECFA後,我國經濟結構發展失衡問題,只會更加嚴重,並勢必加速台灣經濟邊陲化。




台灣產業隱憂 翁啟惠:該思考應否集中在電子業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啓惠11日在一場演說中表示,台灣有17項產品的產值是世界第一,這是台灣的驕傲,但為何沒有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他指出,台灣產業集中在電子業,模式也以精密代工為主,必須思考這種模式未來是否應該繼續發展下去。






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11日舉辦「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論壇,翁啓惠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經濟發展50年以來,呈現「穩定下滑」的走勢。





翁啟惠表示,台灣的產業非常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商業模式以精密代工為主,而台灣有17項產品的產值是世界第一,這是台灣的驕傲,但是,為何沒有因此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這是值得省思的地方,必須思考這是不是未來永續發展的產業模式。





同時,教育及科學研究也必須隨著產業發展策略而有所調整。翁啟惠指出,國家要永續發展,必須有前瞻規畫,例如在教育方面,學校培育人才應與產業發展作通盤的思考,才不會造成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的落差;而學術研究也應與科技發展接軌。





由於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大力反對國光石化案,翁啟惠在被問及有關對國光石化投資案的態度時,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贊同或反對,但他也強調,如果長期不重視環境議題,社會將會付出代價,他建議政府多傾聽各界聲音,多作溝通,對於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的產業,應透過技術升級等方式改善,但如果技術尚未成熟,就必須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