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8, 2010

十大創新思維將改變企業

過去十年世界商務已歷經許多重大創新和改變,倫敦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群從近幾年來的創新觀念中,選出未來十年將重塑企業世界的十大創新思維。

1.雲端運算
雲端運算為過去幾年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其概念可從兩部分來了解:第一為處理能力與資料儲存已從個別電腦轉變到大量中央化的資料中心,能處理超大規模的計算;其次為能透過網際網路連接中央化運算中心的數十億部智慧手機、小筆電和個人裝置。

雲端運算將為商業帶來兩個影響:以低成本取得大量資訊和超高處理效能,使企業更能達成新技術突破;個人電算裝置因為可以連接雲端的電算資源,因而變得「超級聰明」。

2.更長的工時與更晚退休
許多國家都延後法定退休年齡歲,但低利率與退休年金減少,將使許多人到65歲仍無法擁有足以享受退休生活的財富,而只得繼續工作。

研究也顯示,45到60歲的英國人中,有六分之一想持續創業,而非退休。

經驗、智慧以及人脈將是高齡工作者的祕密武器,這些資深企業家(Olderpreneur)也不再有養兒育女與房貸責任。未來十年將由50歲以上的世代推動經濟復甦。

3.資訊有價
從盜版音樂到免費新聞等免費資訊幾乎已成為網路文化的一部分,許多人也認為資訊擁有者應靠廣告獲利,但免費內容已侵蝕媒體的獲利模式,並帶來網路超載的危險。趨勢專家預期,未來十年「資訊有價」的概念將日益受到重視。

過去十年大量貧瘠的免費資訊,未來將被高品質的有價資訊所取代。

4.貪婪不見得好
1980年代經濟學家羅帕波特(Al Rappaport)提出「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企業目標,成為當代企業追求的標竿。但恩龍與雷曼兄弟等企業倒閉意味此一典範的崩解。企業領導者應從過去十年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只顧營利可能反而使企業喪失獲利的機會。

5.能源變更聰明
各種更聰明的能源利用方式紛紛崛起,例如智慧型電表能告知消費者與電力公司能源的使用情形;智慧型家電在結合智慧電網後,能自行調節能源使用量。

能源利用將日益聰明,裝置可能變得更小,甚至能從體熱、行動裝置塔台的輻射等來源生產免費能源。

6.X世代掌權在即
網路興盛讓不少X世代年輕人嶄露頭角,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網路泡沫則暴露這點不過是幻覺,逼迫科技暴發戶得屈就於更低階的職務。

付出代價的苦日子就快結束了,現在30歲至40歲的X世代即將在2010年至2020年這十年熬出頭。根據經驗,白領階級多在50歲左右達到事業高峰,英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平均年齡就是52歲。

普遍疏離又憤世嫉俗的X世代一向被認為不是典型的好主管,但他們沒有意識型態包袱或許是解決現代難題的好特質,輕鬆的態度更能應付工作環境的不順遂。

7.失敗為成功之母
失敗一直是市場經濟的根本一部分。市場運作時,新點子也不斷受到考驗,失敗乃兵家常事,舊點子則會被成功的新點子淘汰。美國一年就有10%的公司行號關門大吉。「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是正大光明的商業技巧,而非資本主義見不得人的秘密。

「嘗試錯誤」是痛苦的過程,金融危機的啟示是,不容一絲錯誤的體系相當危險,金融機構將不再像以往「大到不能倒」。

8.以少生多
金磚四國與新興國家崛起帶來了威脅,也改變成熟市場的企業思維。

新的競爭者不斷壓低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迫使既有企業必須更有效率並提高生產力。未來的管理箴言就是:以更少資源,做更多事(do more with less)。環境永續性也是另一考量,企業應該減少使用地球的有限資源,來從事更多生產。

9.擁抱避險
經濟復甦亟需市場挹注資金。為了競逐資金,吸引債權人的創新方案逐漸浮上檯面,其中之一就是風險轉移(risk transfer)。這種交易在金融危機前就很夯,並已得到報償。以「下雪期貨」交易為例,如果下雪比預期嚴重,市政府或企業就可以得到一筆錢。

10.網路購物、到店取貨
正如自行取貨的服務改變了上個世紀的商店陳設,網路購物也帶來了變革。網路購物已成為實體商店的強勁對手,也為零售商帶來新思維。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有40%的網路下單顧客選擇到店取貨,以節省運費並確定貨品到手的時間。

此外,消費者可以用智慧手機在商店比價,也迫使零售商必須與主要品牌議定更低價格,或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2010/02/28 經濟日報】

台灣經濟回升,今年GDP成長4.2%


作者:經濟學人  出處:Web Only 2010/02

相關關鍵字:經濟學人


台灣第四季GDP年成長率9.2%,是08年第二季以來首度成長。商品及服務出口年成長達19.1%,是四年半來最佳表現,不過,這樣的表現是因為比較基準低。進口也呈現回升,第三季衰退12.3%,第四季則成長14.5%,即使如此,淨出口仍為GDP貢獻了4.7%。






國內經濟亦有所改善,最終國內需求成長6.8%。私人消費成長較前季更為加速,固定資本形成在連續6個月的衰退後,躍升了11.1%。總體觀之,2009年GDP衰退1.9%,淨出口為GDP貢獻了1.5%的成長,但無法抵消國內經濟造成的3.3%衰退。

台灣的國家統計局預估今年GDP將成長4.7%,但經濟學人的預測仍然維持在4.2%。美國及其他OECD國家的表現改善,以及中國的強勁成長,將刺激台灣的商品及服務出口。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仍有不確定性,地方企業對業務擴張仍然謹慎,預估今年的投資只會微幅成長;而計畫增加的基礎建設公共支出和低利率,將不足以抵消這些負面因素。

2011年,由於全球經濟前景變得較為明朗、金融選項改善、產能利用率上升,投資成長將會加速。勞動市場更趨穩定,經濟前景較為樂觀,使消費者信心持續增加,因此私人消費成長幅度也會增加。經濟學人預估2011年的GDP成長為4.6%。(黃維德譯)

地球暖化更危急 消失中的台灣人 人口危機 你該如何因應?

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出生率,成為全世界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當多數人還認為這只是一場不須著急的慢性病時,人口風暴卻早已襲擊各個相關產業,影響消費力、國力,甚至你我的未來。少子化的台灣,正面臨一場世紀大海嘯,你,警覺到了嗎?

/撰文/李建興 /整理/孫蓉萍、黃筱雯



這是一起真實的案例,場景是北部的一家婦產科診所。在熱鬧的大街上,這家五層樓高的醫院,卻有著說不出的寂涼,老舊的招牌忽明忽暗、字跡斑駁,讓人難以辨認診所的名稱。事實上,這家婦產科早已名存實亡,室內的手術燈不點,手術袍丟在一邊,很難想像,這位高姓醫師開門營業,只是為了保有醫師開業證明,更令人訝異的是,高醫師早已改行當「驗屍員」了。

今年六十歲的高醫師,在十幾二十年前,是北部頗負盛名的婦產科名醫,極盛時期,診所一個月幫七、八十名產婦接生。但隨著國人越生越少,診所生意一落千丈,一九九五年,高醫師偶然發現領有醫生執照從業人員,其實有資格擔任驗屍員,替意外或病死家中的往生者開立死亡證明,以利家屬辦理後事。因緣際會下,他開始利用閒暇之際兼職當驗屍員,沒想到隨著婦產科門診人數驟降,高醫師越來越有閒從事副業,幾年下來,副業變主業,高醫師從一位迎接新生兒的婦產科醫師,變成看驗屍體的驗屍員。

警訊1/新生兒驟減,婦產科醫師變驗屍員

從「迎接新生」到「目送往生」,對高醫師來說是何其大的轉變,現在無論多晚多遠,只要case一到,就得隨call隨到,忍著屍臭味工作。目前他的診所一天看不到三個病人,但卻曾有一個月開立三百多張死亡證明的紀錄,若以每張收費兩千五百元計算,月收入竟可高達七、八十萬元。雖然許多親友都對堂堂一位醫師淪為驗屍員無法接受,但高醫師卻不以為然地說:「時勢所逼,有什麼辦法?更何況當婦產科醫生,全天待命,開一個診所,得請九位護士,一個月固定開銷三、四十萬元,像我這樣,收入比接生好多了!」

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少子化引來的「人口風暴」,高醫師的故事並非特例,在台灣不同領域,卻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警訊2/少子化衝擊校園,教授變成行李員

對於今年三十六歲,曾經是大學講師的洪老師來說,近半年來,可說是畢生最難熬的寒冬,畢竟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他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失業了!」因此,他選擇封閉自己,也謝絕親友的詢問與關心,空洞的眼神掩飾不了無奈的心情:「萬萬沒想到,我居然也會有這麼一天!」

回想過去在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少子化,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而使得教職員成天處於失業的恐懼中,甚至為了巴結學生,他還曾經親自在開學之際到車站幫新生扛行李……,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幫學生扛行李,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這些記憶,讓人不堪回首,他不曉得失業對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種解脫還是懲罰。幾年下來,那股作育英才的熱忱全被磨光了,洪老師想起二○○五年時,數百位流浪教師上街頭抗議,他還冷眼旁觀,認為少子化只對基層的國小老師有影響,萬萬沒想到,這股浪潮來得這麼快,曾幾何時自己也變成「流浪教授」了!

○六年洪老師回國那年,正逢國內入學新生減少,而各大學卻廣開系所的尷尬年代。在當時,還發生「十八分錄取大學」事件,從這一年起,許多大專院校就展開縮編政策,這讓從小一路平順,第一次求職的他,遭逢了人生一大挫折。他發現,有許多和自己一樣頂著「博士新貴」身分的競爭者,奮力地想擠進「大學的窄門」。就拿南部的某管理學院來說,要聘請十一位專任教師,應徵者卻近百人,最後「雀屏中選」的新科老師,三分之二是喝過洋墨水的名校博士。洪老師拿著文憑一路從北應徵到南,最後勉強進入台南一家技術學院任教。

但任教第一年,洪老師就面臨幾堂課因選課人數不足而開不成的窘境,但為了護住飯碗,他只好效法其他資深老師,和校方打商量,寧可犧牲鐘點費,硬著頭皮開課,這時他才驚覺,自己離「百萬元年薪」似乎越來越遠了!且在第二個學期中時,校方就「優退」了十幾位學生缺額較多的科系教師,許多安穩任教十多年的中年教授,就這麼無預警地失業了,「校園中還曾傳出有老師因無法接受事實,失心瘋似地在課堂吼叫!」

第二年,重頭戲來了,由於教職員遇缺不補,校方開始要求菜鳥老師兼行政職,同時也鼓勵教師接國科會或企業專案,以替學校廣闢財源。更扯的是,在大學指考時,學校堂而皇之地要求老師們仿效補習班招生,到各高中「入班宣傳」,甚至在開學之際,校方高層下了一道命令:「少子化招生更不易,學生個個是寶,要設法留住他們的心才行!」要求老師們領著大二的學生分組到學校附近的台鐵、高鐵以及統聯車站,幫新生拎行李。

洪老師實在不懂,記得自己念大學時,教授不都是高高在上嗎?怎麼自己狼狽到變成「行李員」?但更慘的在後面,隔年八月,大學聯考放榜,洪老師的學校招生嚴重不足,校方竟然在兩周後,宣布裁撤幾個系所,要求數十位老師走路,他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好面子的洪老師與高醫師一樣,不肯承認自己是「失落的族群」,但認識他們的人,每每一聽到如此際遇,都深感震撼。按理說,他們學歷好、工作努力,應可以工作生活無虞,卻因為少子化,來不及應變,生涯拉出警報。這絕非杞人憂天,一場「人口風暴」,正悄悄地逼近。

台灣人口風暴/遠比想像中來得快又急

《今周刊》自○三年起就陸續關注少子化、人口老化危機等議題,事隔幾年,這場世紀災難居然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可怕。拿○八年經建會委託學者擬定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來說,當時預估○九年的出生人口是二十.二萬人,總生育率是一.一一,孰料人口下滑的幅度卻超乎預期,去年出生人口不但跌破二十萬人大關,總生育率一,遠低於全球平均值二.六,更成了世界之末。

事實上,錯估情勢的不只是經建會,連一般人也多半不曉得事態嚴重。令人擔憂的是,當世界各國力勉狂瀾拯救少子化問題時,只有台灣還原地踏步,數字足以證明一切。西方國家幾乎在二○○○年以前就已經透過政策鼓勵,讓總生育率回升,新加坡、日本也都分別在前兩、三年前止跌回升,連和台灣一樣嚴重的南韓,跌幅也都已趨緩。

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楊靜利分析,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現實環境太差,加上國人的自覺能力太弱,誤以為這是日本、歐美國家的問題,「急速下滑的生育率病毒,漠視是基因,流行病加上不良的體質,就容易病入膏肓!」

根據《今周刊》針對一千位民眾所做的調查,發現因為沒結婚以及礙於經濟負擔考量,是台灣人不生小孩的最大主因,分別占了七成三及四成一,亦即,很多人到了適婚年齡還沒結婚,自然就不會生小孩。還有,近幾年來台灣經濟情況不佳,也導致許多人怕養不起而不敢生小孩。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李美玲則以生理、職場、經濟三大因素分析國人低生育率的原因。

李美玲分析,在生理因素方面,不婚、晚婚、晚產、少胎並列台灣少子化的四大主因,以目前的職場環境而言,對於育兒婦女來說十分不友善,特別是工作權往往在生養孩子後「人事全非」,而且日益嚴重。在一九七九年,台灣婦女因生育而離職,只需四十個月就能重返職場,但到了去年,時間卻已經拉長到了七十五個月,等於婦女因生產而離職,得超過六年才能再投入職場。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一般人對「人口風暴」認知不足,甚至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危機。研究人口問題多年的台灣人口學會祕書長暨政大社會系主任林佳瑩就作了一個巧喻:「人口風暴就像一場來得又急又猛的海嘯,人們一開始舒適躺在岸邊,聽到嗡嗡聲響時,以為災禍還離自己很遠,但往往還來不及起身,就已大難臨頭!」或許你會自我安慰,「少子化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似乎還好,日子還不是照樣過!」但林佳瑩說,「很抱歉!這場風暴沒有倖免者!」...(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88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專訪「改變世界的六℃」製作人 萊納斯 地球的時間不多了

作者:蕭富元.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436期 2009/12



這不是好萊塢拍的驚悚科幻片。當地球增溫從一℃到六℃,人類將面臨生死存亡的臨界點……。


專輯精采重點:

.生存危機》台灣發燒了!餐桌食物大逃亡
.抗暖秘訣》每天少吃一塊肉,抗暖又省錢!
.殘酷真相》黑鮪魚、烏魚失蹤,台灣頂級美食消失中...
.立即前往「預警6℃ 改變世界的數字」數位專輯





去年二月,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在週日晚間播出一段自製影片「改變世界的六℃」,吸引了六百七十萬觀眾,目擊地球增溫從一℃到六℃,如何毀滅性地改變人類的未來。

影片製作人,同時也是暢銷書《六度》(Six Degrees)作者萊納斯(Mark Lynas),五年前某個晚上,即將入睡時,突然想到,如果地球溫度繼續升高,那麼每升高一℃,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萊納斯花了兩年時間,閱讀數千篇科學論文,走訪數個國家,完成這本深受英國皇家學院青睞的著作。萊納斯發現,六℃是人類存亡的臨界點,降溫六℃,地球將回到冰河時期;增溫六℃,地球又會變成烈火煉獄。我們已經闖入氣候災難的預警區。

三十六歲的萊納斯十一月時受聘為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顧問,為這個全球暖化「重災國」尋找一條生路。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召開前夕,萊納斯接受《天下》專訪。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二○○一年的預測,如果人類不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到了本世紀末,最糟的狀況,是地球溫度將會上升五.八℃。今年年初,IPCC又上調到六.四℃。很難預料哥本哈根會議會有什麼結論,減排協議很複雜,牽涉很多政治角力。但是,這件事和我們每個人的生存都有關。很多人對會議並不是那麼樂觀,相信不會達成具體結論,不論有沒有協議,這件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是要去做了。我只擔心,這次會議又是政治上各自表述,就算達成協議,也不具法律強制力,對世界不會有任何改變。

美國的角色很複雜,處境也很困難,美國非常依賴化石燃料,也是歷史上累積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現在全世界最大碳排放國的中國也一樣,中國是燒最多煤的國家,碳排放量每年都在增高,雖然努力改善,但中國政府應該做得更快一些,以變成一個低碳國家。如果這兩大國不趕緊處理溫室氣體的問題,對世界的影響會更大。不過,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盡力減碳。




我是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的顧問,他最大的企圖是在十年內,讓馬爾地夫成為地球上第一個碳中立國家。很多深受氣候變遷所苦的海島小國,如今都朝這個方向在努力。他們要求富有國家負起減排責任,自己也承諾要成為碳中立國,他們不想做全球暖化的受害者,而要做氣候變遷的贏家。納希德總統說:「我們不需要煤,但是我們需要電力;我們不需要石油,但我們需要交通。」要怎麼做?他們正試圖透過科技達成,如果成功,他們將成為下個世紀的經濟領導人。

最糟狀況 下一代就會看到

或許我們可以忍受地球增溫一、二℃,但是超過二℃,人類無法承受,這是地球的臨界點,會出現大災難。增溫五、六℃,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增溫這麼高,生態系統不能承受,人類無法存活。千萬不要以為這很遙遠,最糟的狀況,或許我們的下一代就會看到。到那個時候,現在的六歲孩童,都已經六十歲了,他會看到全球暖化失控的局面。

我認為增溫幅度必須控制在一.五℃以下,二氧化碳濃度要控制在三五○PPM以下,(目前為三八五PPM,是六十五萬年以來最高),我們已在警戒範圍。當地球增溫二℃,氣候又熱又乾,亞馬遜盆地和雨林都會崩潰。亞馬遜是地球的肺,發生大火,地球無法呼吸。很多人覺得增溫六℃的景象,好像是好萊塢拍的驚悚片,但是,我所說都是根據真實的科學,我不認為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只希望我們永遠也不要經歷。

每拖一天 問題就不斷累積

我不知道我們還剩下多少時間,但是每拖一天,問題就不斷累積,只能賭人類到底多幸運?我們常常看到世界出現難民潮,很多人認為是戰爭引起,但是他們到底是氣候難民還是戰爭難民?很多是因為氣候變遷導致社會失序,最後陷入戰亂。即使富裕的國家,如澳洲,也會出現氣候難民,這個問題愈來愈嚴重了。



未來二十年,將是地球命運的重要轉捩點。對台灣來說,第一件事是要先設立目標,宣示成為碳中立國。如果政府真的這麼想,很多事情的優先順序就會改變。這件事單靠個人無法完成,即使你完全不使用化石燃料,沒有集體的力量,也是無濟於事。我始終認為,政治改變是最重要的事情。對於所有的國家而言,現在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就是政治改變、政治改變、政治改變。(蕭富元整理)

6℃的世界

當地球平均溫度升高1℃到6℃時,對世界與人類會造成什麼影響?以下是萊納斯預測的結果:

增溫低於2℃:北極冰帽消失,北極熊無家可歸,劇烈改變地球的能量平衡。因海水溫度上升,熱帶地區珊瑚礁嚴重白化、死亡,打擊海洋生物多樣性。澳洲大堡礁面臨死亡命運。乾旱蔓延亞熱帶地區,伴隨熱浪與森林大火。影響最大的是地中海周遭、美國西南部、非洲南部與澳洲。預期在2030年或更早就會發生。

增溫2℃到3℃:2003年席捲歐洲、造成三萬人死亡的夏季熱浪,每年都將出現,英國南部的溫度將超過40℃。亞馬遜雨林跨越臨界點,大規模森林野火,雨林將被沙漠和稀樹草原取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成海水酸化,摧毀剩餘的珊瑚礁,多數浮游生物滅絕,破壞海洋食物鏈,鯖魚、鬚鯨等魚類,面臨絕種危機。格陵蘭冰原消失,海平面上升七公尺。

增溫3℃到4℃:高山冰河融化,使得下游城市與農地無水可用,影響最大的是加州、秘魯、巴基斯坦與中國。歐洲、亞洲與美國受乾旱、熱浪之苦,農作物大面積受損,全球糧食供應出現危機。瑞士夏季溫度可能突破48℃,倫敦周遭夏季溫度將達45℃。



增溫4℃到5℃:西伯利亞凍土層溶解,釋放大量甲烷(溫室氣體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25倍),加速全球暖化速度。南歐、北非、中東與其他亞熱帶地區因極端熱浪與乾旱而不適合作物生長,人類往極地地帶遷徙。安地斯山脈、阿爾卑斯山、洛磯山脈冰河消失。

增溫5℃到6℃:地球溫度已是過去五千萬年最高,北極地區溫度高於20℃,全年無冰。熱帶地區、亞熱帶地區與部份中緯度地區,熱得不適合人居住。沙漠入侵中歐,甚至接近北極圈,海平面急速上升,多數沿海城市成為廢墟。

增溫6℃或更高:暖化失控,地球表面會不會像金星那樣,完全不能住人?海洋生物大半死亡,氣候難民只能待在高原與極地,全球人口大減,九○%物種可能滅絕,情境有如地球四十五億年歷史的幾次大滅絕。


Toyota摔跤,全球車廠卻高興不起來?

作者:經濟學人  出處:Web Only 2010/02

相關關鍵字:經濟學人


Toyota因為車輛的安全問題,在全球進行一系列召回,它的競爭者沒有辛災樂禍,反而擔心下一個可能是自己。畢竟幾乎所有大廠的製造和供應都師法Toyota的精實生產系統。






專家指出,問題起源於2002年,Toyota設定了將市佔率提升至15%的目標;此目標使Toyota快速擴張供應鏈,與許多不瞭解Toyota哲學的供應商合作。

到2000年代中期,Toyota車輛召回的次數開始增加,讓當時Toyota的老闆要求強加品管,但他們沒有放棄另一個目標:取代通用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大部分的問題不是出自Toyota自己的工廠,而是來自供應商。汽車工業就像是一個複雜的網絡,車廠位於中心,接下來是Bosch、Delphi等一級供應商,負責向車廠提供大型整合系統;再向外則是二級供應商,向車廠或一級供應商提供零件。最外圍是三級供應商,通常只為少數二級供應商製作單一零件。

Toyota讓特定供應商成為某些零件的單一來源,與供應商成為長期夥伴,帶來供應鏈管理的革新。相反地,西方車廠則是在內部製造零件,或是交給開價最低的製造商。現在大部分大廠都與Toyota採行同樣的方式,總體觀之,車廠和一級供應商的合作順暢,問題通常出在其他供應商。

Toyota追求擴張,越來越倚賴日本之外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與Toyota並沒有數十年的合作經驗,Toyota也沒有足夠的工程師監督新的供應商,但Toyota繼續採行其單一來源策略,甚至更進一步,讓單一供應商負責所有市場的各類車型,帶來前所未有的規模經濟。

某位一級供應商的資深管理人員表示,過去Toyota的單一供應商策略非常棒,但Toyota也將此哲學推展到潛在風險極高的情況。汽車工業現在得捫心自問,單一供應商是否走得太過頭。(黃維德譯)

呂宗耀:現在是資金再啟動的前夕

全球的經濟信心將慢慢恢復,一旦經濟復甦一、兩個百分點,所有財政赤字問題在每個國家都會消弭於無形。金融風暴再起?還是結束?我認為現在是金融風暴結束以後,資金大幅度往全球再啟動的前夕。

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全球經濟蕭條,○九年德國稅收少了三百億歐元,為了刺激經濟,德國又投入三四○億歐元,兩者合計約九百億美元,經濟的不理想,使德國GDP結構多了將近二.五%負債。

今天這些國家增加的財政赤字,會帶動未來財政收入的放大,問題告一段落以後,全球的信心將慢慢恢復,一旦經濟復甦一、兩個百分點,所有財政赤字問題在每個國家都會消弭於無形。是金融風暴再起?還是結束?我認為現在是金融風暴結束以後,資金大幅度往全球再啟動的前夕。

降失業率 多頭榮景數年

再看到美元可能從此開始轉強,美國最強盛的年代在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年,那段時間美元上漲了二四%,股票市場如S&P五○○則漲了二三四%。美元強盛時代拉出基本面的行情,股市漲個過癮的時代,正式開始了。

回顧一九七五年一月,當時ISM製造業指數也下探將近三○,同樣在十三個月內,拉到六一。當時道瓊指數從五百多點拉到近一千點,啟動了將近七○%的漲幅,這一次ISM製造業指數在十三個月內拉到五八.四,有機會複製三○年前的股市榮景。

歐巴馬在一月十七日對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其中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圍繞在內政,尤其是拉高就業率。過去也有兩次失業率大降的行情,一九九四年至二○○○年失業率從六.五%降到四%,期間美國股市大漲了一七四%。還有二○○三年到二○○六年,失業率從六%以上降到接近四%,股票市場上漲二四%。美國失業率要從現在的九.七%降到四%,就過去兩次循環的歷史,沒有四到五年的時間可能降不下來,因此未來幾年,可說處於一個榮景的多頭市場。

芝加哥榮景重現中國武漢

○七年中國決定興建高速鐵路,其中一萬三千公里在二○一二年將全數完成。這四縱四橫共八條鐵路,完成後武漢到上海、武漢到北京、武漢到廣州僅需三到四小時,中國一日生活圈即將成形。二○二○年,一萬八千公里的鐵路會全面建置完成,屆時全球二分之一的高速鐵路都在中國。

中國在這樣的時空架設鐵路,台商進入了第二階段、完全不同的內容就是「動」中國政府延後中西部民工到沿海工作許可證的發放,使沿海城市的工資拉高,逼得大家往中西部去移動,也有高速鐵路來配合拉動。給大家六個字:薄熙來在重慶。這當中延伸到薄熙來在重慶政治勢力版圖的擴充。
中國股市帶動全球上漲

○九年一月中國股市從一八○○點起漲到了三四○○點,回檔到二六○○點,接著再啟動到三○○○點,再拉回到現在為止,最低才跌到二九○○點。但先是中國政府口頭的警告,跟資金控管的實際行為最頻繁、最嚴厲的時候,中國股市都沒有跌破二六○○點。這一波行情中國在○九年一月起漲,台灣在○九年三月起漲,美國在○九年七月起漲,現在整個循環下修應該結束,在台股作戰的每一天,都要盯牢中國股票市場,而不是美國股市,這是一個大逆轉。

台積資本支出後年發酵

看二○一○年的台股,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很重要。台積電十年來最大的資本支出絕對值在二○一○年、四十八億美元、年增率八○%。○四年台積電資本支出年增率一二○%,○四年及○五年的毛利率和營收收益都維持的相當好。而○六年,也就是○四年資本支出年增率創新高後,第三年二○○六年,創造了最大的高點。來到二○一○年,又再度啟動了,台積電的特質就是對資本支出的擴張非常謹慎。用二○○四年的經驗來看,二○一○、二○一一這兩年,台積電應該相當不錯,二○一二年則是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投入以後最大的發酵年。

又是在景氣要起來的時候,相信電子股成交比重拉到八○%至八五%都有可能。二○一○年指數往上攻,我想不只是九三○七,即使是民國八十九年的萬點,這兩個關卡應該都不是思考的重點。從資金的角度,台積電資本支出擴張的沉穩度,跟它績效爆發的時間落在二○一二年來看,元月份台灣上游供應鏈的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達六○、七○家,代表下游很旺,三、四、五、六月,也許出來的數字都會相當的理想,如此一來指數怎麼可能會往下回跌?

為什麼IC設計這麼好?我們看到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手機,加入了微投影機,還看到USB 3.0的傳輸速度比現在多十倍,新產品的運用,IC就多了三○%到五○%的量。新興市場崛起,尤其中國內需加大,所有產業都沾光,用這樣的內容,看這些產業,台灣的股票市場應該要往上走。
(本文節錄於東森電視台「老謝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