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19, 2011

50億蓋機場 旅客不到十人

小小一個台灣,機場多達18座,密度高居世界前3名,平均每128萬人就坐擁一座機場,但83%使用率不到5成,72%的機場收入連人事成本都不夠付,這些「蚊子機場」,正在靠桃園機場和你我的納稅錢養活著。




【為選舉,50億蓋蚊子機場】



這些機場不是沒有過光輝歲月,199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1991到97年,國內線旅客人數從每年1121萬人,增加到3700萬人,是同時期國際線旅客的2倍多。



好景不到10年。2千年後東部鐵路電氣化、第2高速公路、台鐵太魯閣號等重大陸路運輸建設相繼完工營運,降低民眾搭國內線飛機的需求,重創國內空運市場。2007年高鐵通車營運,更是壓垮國內航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內線起降班次、旅客人數與貨運量在1997年達到高峰後,就從此一路衰退。2010年旅客人數只剩下9百萬人,是1997年的4分之1。



諷刺的是,就在這段衰退最快的時期,在選票考量下,政府還斥資超過50億元,陸續擴建台南、恆春、花蓮、台東、屏東等小機場。現在這些完工不到10年的嶄新航站,都變成了蚊子機場。



【機場經費不斷減少】



根據審計部的調查,以2009年為例,全台灣18座民航機場中,除了桃園、台中清泉崗、金門尚義機場之外,其他15座的使用率都不到5成,比率高達所有機場的83%!其中有多達13座的業務收入無法支應人事成本,總缺口高達2.4億元。



其中,屏東和恆春機場幾乎處於閒置狀態,使用率都不到1%。去年平均1天旅客不到10人,卻各配置了20和30名員工,形成場站員工比旅客還多的諷刺現象。



機場使用率超低、收入不足,直接造成台灣機場營運經費來源——民航事業作業基金不斷減少,對國庫形成壓力。從2006年開始,民航事業作業基金的收入和賸餘就年年下滑,賸餘金額從30億,腰斬剩下去年的17億,今年還會再腰斬超過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虧損的機場,從今年開始,再也沒有桃園這位「富爸爸」供養。桃園機場因為改制公司,盈餘分配基金的金額將減少。少了這個最大收入來源,民航局預估今年基金賸餘將只剩下8億元。若再不改善機場經營狀況,將形成惡性循環。



【哪些機場該留,哪些該廢?】



如果我們用賺不賺錢,以及使用率高低這兩個條件來分類18座機場,很清楚可以判斷,哪些該留,哪些該廢。



金門、松山、台中清泉崗已隨著小三通、兩岸直航、國際包機業務展開,逐漸起死回生。花蓮、台東,以及各外島機場,雖然使用率不理想,也不賺錢,但肩負偏遠地區和離島運輸任務,屬於政府該提供的服務。「政府提供的服務,不能只看有沒有賺錢,也不能因為虧損就不做,」前民航局長張國政說。



真正該考慮存廢問題的是使用率超低、虧損嚴重、附近已有主要機場或高鐵站的本島小機場,如屏東、恆春、台南、嘉義等。



政府應該根據台灣的產業、經濟發展,預估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海、陸、空之間要怎麼配合?再規劃機場建設與管理。否則,花大錢建設最後卻落得只能養蚊子的設施,還會不斷出現。



from: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