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12, 2010

失業率下降的內涵

月薪不到2萬 全台逾百萬人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台灣今年每月收入不到2萬元的受僱人數高達104萬人,比起金融海嘯前多出20萬人,低收入的人口之所以增多,與國內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有關,主計處已密切注意這個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的現象。





主計處這份調查指出,國內1,046萬個就業者中,有806萬是受僱者,這些受僱者平均每月主要工作的收入(經常性薪資及加班費)3.4萬元,略高於去年。但是,若依收入高低分佈的情況來看,今年低於2萬元者仍舊高達103萬8千人,和去年金融海嘯時的106萬2千人差不多,這同時也是連續兩年升逾百萬人。





依主計處近年來的調查,在金融海嘯前,94年~97年間低於2萬元的受僱人數大約在只有80萬~85萬人,換言之,近兩年國內低收入人口正呈現急遽增加的現象,比海嘯前大幅增加了20多萬人之多。





主計處官員表示,國人收入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景氣的走向,景氣差則收入減少,景氣好則收入增加,其二是取決於就業型態的變化,近年來臨時工、部分工時及人力派遣業等「非典型就業」愈來愈多,今年已達72萬3千人,這些工作者的收入不及全職者的一半,隨著非典型工作者愈來愈多,自然會出現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的現象。





除了低薪的受僱者超過1百萬人之外,就業人口當中的許多自營作業者、無酬家屬的處境也愈來愈艱辛,58萬個無酬家屬本來就不支薪,另外133萬個自營作業者其中包括攤販、計程車司機等近年的收入也不如過去,因此國內1千萬個就業者當中,月收入不到2萬元的人數已遠遠超過1百萬人。





對於工作貧窮的人口是否會持續增加,低於2萬元的人數是否會提高?主計處官員表示目前尚難論定,也許明年調查資料出來後會更清楚。

星期三, 12月 08, 2010

ISM預計 美國2011年經濟復甦動力將增強

ISM 7日公布報告稱美國2011年經濟復甦動力將增強,市場對2011年美國經濟的信心整體樂觀,而制造業信心指數高於非制造業。




綜合媒體12月7日報導,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簡稱ISM)7日公布的半年預期報告顯示,2011年美國經濟復甦動力將增強。



ISM通過對制造業和非制造業成員進行調差來衡量2011年市場信心情況。調查顯示,市場對2011年美國經濟的信心整體上持樂觀態度,而制造業信心指數高於非制造業。



制造業預計2011年收入將增長5.6%,資本支出將上升14.5%。不過,就業依然是症結所在。制造業普遍預計到2011年底美國就業人數僅能增長1.8%。



非制造業預計2011年收入將溫和增長3.4%,資本支出將增長3.7%。不過,非制造業對就業前景的預期也相對較弱。非制造業普遍預計到2011年底就業人數將僅能小幅增長0.3%。



在美國白宮與國會於6日晚敲定一項減稅方案前,ISM的調查已經編制完畢。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經濟學家預計,美國減稅方案將使美國2011年和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分別提高0.3和0.2個百分點。



(劉沙 編譯)

只有台灣在拼國光石化!雖然最近聽到南韓大家都很氣憤

拓能源 南韓造14核子反應爐


更新日期:2010/12/08 01:50 林亭儀

(法新社首爾7日電) 南韓今天表示,它計畫要在2024年前,興建14座新的核子反應爐,以滿足不斷攀升的能源需求並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國營「韓國電力交易所」(Korea Power Exchange)表示,目前擁有20座運作中核子反應爐的南韓,將要在2024年前興建14座新反應爐,讓核能成為主要能源。





韓國電力交易所在國家能源發展長期計畫中表示,因此至2024年時,核能將占全國能源消耗48.5%,相較於目前的32%。





煤炭是南韓目前的主要能源來源,占南韓能源需求的42%。





根據這項計畫,2024年以前,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也將占南韓能源需求的8.9%,遠超過當前的1.3%。





南韓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97%的能源需求都是自海外進口,南韓也在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並追求能源來源多樣化。





首爾10月公布一項5年期計畫,將斥資360億美元發展再生能源,作為下一個經濟成長新動能,目標是要成為全球再生能源領域排名前5大國家。(譯者:中央社林亭儀)

星期四, 11月 18, 2010

陶冬:2011年中國經濟的五個問號

一、 通貨膨脹何去何從?




中國通貨膨脹壓力目前遠超過政府的估計,消費者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更高。這一輪通脹的主因,並不在供需失衡,而在流動性失控,在於熱錢橫流。農產品價格暴 漲、工資大幅上調、能源及公用價格結構性上調、原材料價格飆升,勢必使CPI全面受壓。而此帶動價格預期,誘發囤積和搶購。CPI在2011年突破5%的 可能性頗高。



二、 利率動不動?



中國已經錯過了利率正常化的最佳窗口時機,如今在通貨膨脹、房市投機和美國QE2的夾擊下,中國人民銀行的“引導貨幣條件逐漸回歸常態水平”變得更加艱 難。貨幣政策在2011年轉爲中性應無懸念,新增信貸的規模較上年減少也應無懸念。利率是否上升,市場卻有爭議。筆者認爲,如果CPI突破5%,利率起碼 上調1%,甚至更多。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過貸款利率,長年期存貸利率上調幅度大過短期利率。



三、 房價跌還是漲?



房地産市場的走勢,對2011年整體經濟十分重要。不過筆者認爲房價難大升,也難大跌。中國正在進入一輪新房源的集中上市期,同時庫存也處歷史新高。不 過,流動性泛濫情況嚴重,負利率越演越烈,房子成了市民抗通脹的儲蓄帳戶。



房地産新政,是房市的搖擺因素,不過北京自己在此問題上也是左右爲難---既不 希望房價大升,也不希望大跌。九月份房地産成交量的突增,令一批資金鏈緊繃的開發商得以喘息。筆者認爲,開發商因現金流而被迫減價的機會不大了,這增強了 他們在與政府博奕中的力量。



2011年可能有物業稅試點推出,不過打擊面主要將集中在豪宅、新房。這些政策被政府懸在半空帶來的心理震懾,可能大過真正推 出後對市場的實質打擊。



四、 增長加速還是減速?



GDP增長大幅下滑的危險期已過,夾擊進入弱加速狀況。從環比折率(Annualized QonQ)看,2010年第二季度應該是增長的穀底。隨著全球兩次探底的風險徹底消失,房市、股市、車市升溫,中國經濟在本周期最困難的時間相信已經過去。



新的五年計劃帶來新的投資,開發商資金鏈改善意味著房地産投資回升。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工工資上漲,帶動低端消費;股市旺暢,觸動財富效應。不過中國經濟暫時看不見類似上個周期加入WTO或房地産熱這樣的大故事,增長未必能維持雙位數。



五、 貿易戰會否開打?



世界經濟復甦不均衡,高失業率在發達國家造成巨大壓力和仇外情緒,QE2製造各種匯率亂象。2011年是匯率戰、貿易戰的多發期,勢必對中國經濟構成潛在威脅。

星期一, 10月 18, 2010

末日博士 麥嘉華 的嚴厲警告 全球貨幣危機深度解讀

各國發動阻升貨幣的議題炒得正熱,追根究柢,美元恐怕才是幕後的罪魁禍首。由於美國持續大舉印鈔,不僅讓美元愈變愈薄,也逼得亞洲貨幣大幅升值。透過末日博士麥嘉華詳盡的分析,讓你了解這場貨幣之戰的來龍去脈。




/口述/麥嘉華 /整理/莊 芳







編按: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Marc Faber),多年前就曾針對美國聯準會的大舉印鈔行為,提出嚴厲警告。他認為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非但無法成功刺激經濟,還將造成美元長期疲弱的問題。《今周刊》獨家取得他的最新市場現況解析與看法,以下為重點摘錄:



最近,彭博社的專欄,引用了一位美國旅客的話,他說,「我們之前就被人警告,說在瑞士境內所有東西都很貴,無論食物和旅館價格,都貴得驚人!」還有另一位旅客也這樣表示,以後他寧可去歐洲其他地區旅遊,再也不要來到瑞士了。



只不過,對一位美國人來說,瑞士的消費水準為什麼會這麼昂貴呢?很多人還以為是因為當地通貨膨脹率高;但瑞士和日本一樣,過去十、二十年來都處在很低的通膨率啊!



真正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瑞士法郎兌歐元、美元匯率,一直是處於強勢升值的狀態。拿著貶值的美元到貨幣升值的國家消費,自然覺得錢不禁用。



我要強調,這種情況可不是最近才開始的。在我年輕時,大約一九五○年代左右,一美元還可兌換五法郎,但現在一美元卻根本換不到一法郎。



貨幣供給過量 讓資產價格飆升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貨幣表現會如此強勁,另一個國家貨幣卻如此弱勢?又為什麼,在七○年代初期每盎司只要三十五美元的黃金,現在卻要價一千三百美元呢?



不妨想像一下,你和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處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而他正在操作一台巨型的印鈔機。只要他印出愈多的鈔票,紙幣的價值相對該經濟體中的資產價值也會愈來愈小;相對的,經濟體內的資產價格水準也將快速增加。



但是,隨著柏南克的巨型印鈔機直接對外開放,還完全允許資金自由流動,這樣的情況就變得更加複雜了;柏南克的鈔票不只對資產貶值,對其他貨幣也立刻貶值。



這就和一九七○年代,美國相較於歐洲和日本的情形一樣;那時,美元兌強勢歐元與日圓貶值超過五成。現在,美元又再次走弱,只是這次,是對天然資源與亞洲國家貨幣呈現弱勢。



藉由印鈔機進行大量貨幣供給的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在同時間內一起增加。像是有些商品和資產的供給有限,就會比起供給容易擴張的資產價格上漲得多。舉例來說,現正高漲的貴金屬,就是因為生產有限,產量供給根本比不上印鈔數量,因此價格持續上揚。



之所以會產生一個又一個的資產泡沫,就是因為當某種資產上漲一段時間後,將吸引愈來愈多人們投入市場、齊聲喊漲。



此外,在持續印鈔的環境之下,過度的流動性將會引來更多的投機資金。所以當一個國家貨幣相對升值的情況下,就像是近期瑞士法郎與日圓兌美元及歐元的例子來看,經過投資人的資金炒作一番,又使得貨幣價值更加向上攀升。



讓美元走弱救不了美國經濟



現在強勢貨幣國家的央行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到底該拿升值「過強」的貨幣怎麼辦?假使央行不採取任何手段,過度強勢的貨幣將會危害到國內部分產業的競爭力;而假使央行選擇開始印鈔票,通貨膨脹的壓力又可能會浮現。換句話說,美國聯準會的印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根本就是在強迫其他國家的央行跟進相同的貨幣政策。



而如果美國成功讓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貶值,情形又會如何呢?首先,來自美國鳳凰城的旅客,到了瑞士與日本都會感覺物價很高,可能還以為是通貨膨脹率高的因素。他們覺得美國物價較便宜,認為美國通貨膨脹率低,事實上根本相反。雖然凱因斯學派的經濟學家指出,美國毫無通貨膨脹壓力可言,但那完全是因為這些人只看到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表現。



在我看來這些人應該問問自己,為何現在美國人需要花那麼多錢,才能到巴西、新加坡、澳洲、日本和瑞士旅遊;為什麼他們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購買黃金、白銀、天然氣及農產品。甚至還應該要問:「為什麼新興國家表現遠比美國、歐洲來得好?」



聯準會當然可以想印多少鈔票、就印多少鈔票,但是聯準會所不能控制的是──錢會往哪裡去。聯準會和克魯曼(另一偉大的泡沫支持者)也無法控制會製造出經濟還是金融方面的泡沫。以這些人的影響力,應該可和精神領袖葛林史班共同成功創造出九○年代的美股泡沫,以及之後的房市泡沫。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要低估這些「貨幣殺手」的力量!

我們可以說,所有刺激方案與印鈔行為,看來都難以幫助美國經濟,這些貨幣政策反而助長新興國家的經濟與資產,創造出繁榮與興盛的景象。




所以美國表現落後新興國家還能怪誰呢?看來美國自己難辭其咎。

台幣走強 外幣保單現雙率風險

更新日期:2010/10/18 04:11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受到近期新台幣走強、美元轉弱之影響,外幣保單在市場出現熱賣;金管會提醒,外幣保單多屬6年以上的「中長期契約」,期間匯率變化難測,保戶在契約到期領取保險金,可能因保單計價之外幣走貶而造成損失,提醒消費者購買該類保單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外幣保單向來是國內保險市場的熱門商品,例如美元或澳幣的利率都比新台幣高,購買類似條件的保險商品,外幣保單不僅比新台幣保單便宜,報酬率也相對較高,加上近來新台幣走強,不少民眾認為美元仍是世界主要貨幣、未來匯率遲早會回升,使得美元貨幣保單更獲得市場青睞。





金管會保險局指出,我國自2004年5月及2007年8月分別開放外幣投資型保單與外幣傳統型保單;截至今年9月8日為止,金管會總計核准17家保險公司經營外幣投資型保單,13家保險公司之外幣傳統型保單。





不過,保險局也提醒,國內市場銷售之外幣保單多屬「中長期契約」,契約存續期間短則6年,長則甚至達數十年;未來受益人領取保險金時,可能因為這段期間保單計價之外幣貶值,導致轉換為新台幣後產生匯損。





保險局表示,外幣保單的保險費、保險給付、保險單借款與費用等相關款項收付之幣別,都是使用外幣,消費者購買該類保單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官員指出,國際匯率起起伏伏,就以目前走弱的美元為例,要如何確定未來6年或10年之後,美元幣值一定就會比現在還要高?





尤其,在購買外幣保單前,必須審慎評估保單計價幣別所屬國家之政經變動風險與自身承受匯率風險能力,以及未來是否確有外幣的需求,例如:出國留學或移民。





此外,保險局也強調,國內各類外幣保單已可提供民眾多元化之外幣資產配置選擇;因此,消費大眾如有購買外幣保單需求,應向經金管會許可、並取得營業執照的保險業者購買外幣保單,避免向國內不法仲介購買「境外保單」、也就是俗稱的「地下保單」,以免發生糾紛無法受到國內法律保障。

星期六, 9月 25, 2010

每個人都對.....請搬到國光石化旁住....就知道誰對了....

綠黨反批這些人「活在錢堆裡」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化工、應工科系教授將環保團體「反對石化業繼續擴張」的訴求,擴大解釋為「反對任何石化業」,是模糊焦點、製造對立,這些利益相關人才是「活在錢堆裡」。






潘翰聲指出,環團反對的國光石化、六輕五期所製造的石化產品,與友達、台積電生產的特用化學品完全不同,前者的產品將來都外銷至中國大陸,台灣宛如「中國的離島工業區」。





潘翰聲認為,化工、應工科系教授對石化產業的討論應聚焦,不該再製造環保與經濟的假對立,有限資源需要放在正確的產業上。潘翰聲認為應公開辯論,不要讓利益關係人繼續大打迷糊仗,「把人民當小孩子騙。」





「環保學者從未說過石化產業今天要完全歸零。」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表示,化工協會的說法過度誇張,台灣的石化產業目前已經過多。經濟部資料顯示石化產品已有高達二成八出口,高耗能產業的耗能比率占了全國的三成五,其中石化業耗能就占了二成八,所創造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卻不到百分之四。




李遠哲:反國光石化不等於反石化
化工學者跳出來挺國光石化,並點名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的論點不合時宜。李遠哲表示,他反對興建國光石化不是要反對台灣所有的石化工業,把兩件事湊在一起「不合邏輯」。






李遠哲透過秘書表示,台灣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石化廠,石化產業發展已經夠了,不差國光石化這一座,所以他反對興建國光石化。他強調,因為他反對國光石化就說他反對台灣整個石化工業,是不合邏輯的說法。





李遠哲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反八輕不是要反石化,也不是要和企業對立,而是希望台灣各界對二氧化碳排放過高的問題共同努力。





中研院院士周昌弘曾在院士會議中領銜連署反對國光石化案,他也表示不是反對石化業發展,但不要大量碳排放、環境汙染的石化業,「以現在的技術來說,可能嗎?」他對八輕能以高效率的技術大幅降低碳排放的說法存疑。周昌弘曾是六輕興建時的環評委員,「當時六輕也說會用最好的技術,但最後也沒做到」。





至於反國光石化是否會造成大學化工科系學生未來出路的問題,周昌弘說,八輕問題關乎民眾與環境的健康,「讓民眾受難,我不能忍受」。



反對國光石化 學者要求月內進行辯論


針對近日有化工學者,批評反對興建國光石化的學者李遠哲等人「根本是活在象牙塔裡」的說法,全國「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連署教授今天發表聲明反駁,指並不反對石化業,而是反對國光石化,他們也要求政府應該中立,並應於一個月內舉辦「國光石化是否在彰化興建」的辯論會。






聲明表示,自8月3日由中研院李遠哲院士、陳建仁院士、周昌弘院士帶領全國「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1250連署教授舉行記者會後,提出兩大訴求: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以及召開全國的永續發展會議。但兩個月過去了,政府不但未回應上述兩項的要求,經濟部更是在全國四大報連續兩天廣告石化產業的重要性。





這份聲明也批評政府出錢幫石化業者登廣告,除了有劫貧濟富之虞外,更有裁判兼球員的不公平性,因為國光石化正在最後的環評階段。除了這些問題外,政府更將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貢獻之真相加以扭曲,並用一些不當的比喻來威脅全國的民眾,譬如「如果沒有石化業,民生物質將成為生活上的負擔」。





近日有化工的學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如「沒有化工,就沒有台積電和友達」,「根本是活在象牙塔裡、不食人間煙火」,「李遠哲若要當環保鬥士,是否願意不穿衣、不開車,讓台灣生活倒退四十年,並且讓政府稅收減半?」等,這些化工學者且希望能與李遠哲及連署反對國光石化的學者們理性討論。





針對上述的發展,全國「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連署教授提出底下的嚴正聲明和要求:





1.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而非反石化產業:根據8月3日的記者會新聞稿及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連署聲明書,我們從頭至尾的訴求是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並未反對整體的石化產業。





2.要求政府於一個月內舉辦「國光石化是否在彰化興建」的辯論會:誠如我們之前所說,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將造成全國民眾的嚴重影響,包括:個人健康、溫室氣體、生態環境和白海豚、水資源不足、地層下陷、農漁業產品等公共財無法挽回的後果。這些外部成本將遠超過其效益。此議題已成全國民眾及國際觀注的焦點,我們強烈要求政府儘速舉辦「國光石化是否應在彰化興建」的辯論會,讓真理愈辯愈明。





3.政府行政中立:在國光石化環評的最後階段中,政府在此議題是裁判的角色,請勿透過任何行政力量和資源干預此環評審查而造成不公平的結果。





連署學者表示,希望政府能聽到並儘速回應上述的要求,不要讓主流民意被淹沒了。

隱含著何種消息???原來是.....



Nike第一季獲利超越預期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0.09.24 02:33 pm







北美市場升溫,耐吉公司上季獲利亮麗,超越分析師預期。

美聯社

服飾銷售擴增帶動北美市場持續回溫,全球最大運動鞋製造商耐吉公司(Nike Inc.)第一季獲利超越分析師預期。



耐吉公司23日發布的聲明指出,8月31日結束的第一會計季淨利達5.59億美元或每股1.14美元,比去年同季的5.13億美元或每股1.04美元成長8.9%,也優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每股1美元獲利。



耐吉上季的營收也成長7.8%,達到51.8億美元,但低於分析師預期的52.2億美元。



彭博公司的數據顯示,耐吉來自持續營運的每股獲利,已連續17季超越分析師預期。北美市場銷售如今逐漸回升,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



紐耐吉股價23日在紐約股市以77.67美元收盤,財報發布後,盤後交易大漲5%,以81.55美元成交,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8%。耐吉上季在第二大市場中國的銷售擴增11%,達到4.6億美元,包括亞洲、非洲與南美的新興市場營收,更激升30%。

星期五, 9月 24, 2010

經濟成長的假象 台灣接單大陸製造  台灣人民感受不到   所以就。。。。。

社論:高普考 現代新科舉 更新日期:2010/09/24 00:17 社論
中秋節前,高普考放榜,約9萬人的實際到考總數裡,只有3千3百人能如願以償。換言之,1百個考場考生,不到4個人可以圓夢。


高普考愈來愈激烈不是新聞,但公職人員已經奇貨可居到什麼程度?考選部資料顯示,只需高中職資格的普考,此次竟有5名博士考取,其「高資低考」情形恐怕日後將更加劇。

還有,錄取考生最長者57歲,最年輕是20歲,年齡差距超過兩個世代,更說明了高普考已經是「全民運動」。念大學不希罕、高學歷無用、一技之長也派不上用場,愈來愈多人相信,高普考才是幸福人生的保證。

高普考曾經被視為現代新科舉,但這句話已經變得顛撲不破。重點倒不是考試本身,而是古代科舉或現代新科舉之所以被視為值得一搏的「人生戰役」,乃是反映了社會流動性的缺乏,故或求翻身,或求安穩,只能孤注一擲。

農業社會受限於身分等級,世代地位又源於世襲,根本沒有社會流動可言。因此寒窗苦讀,冀求一舉中的,遂成布衣子弟尋求階級翻身的僅存希望。所謂耕讀生活,實際上是浪漫神話,為了爭取極度稀少的科舉資源,耕讀分離才是常態。

那麼作為現代科舉的高普考,其競爭之激烈,簡直是把台灣推回了農業時代。多少人「不耕、不做、四大皆空」,所有一切的準備就是為了考試?多少學生進了大學,寧可在學校蹺課,但卻是乖乖地到補習班報到?多少圖書館,裡頭的藏書沒幾個人借,但使用者竟是帶考試用書在那兒苦讀,把圖書館當K書中心?

高普考哪來的魅力,讓全國老少痴狂?在3、40年前,軍公教還是待遇低、沒發展性的代名詞,而今怎麼完全顛倒過來?

說穿了,不是大家愛當公務員,不是大家喜歡為人民服務,而是台灣愈來愈讓人看不到社會流動的希望。高學歷,沒太大用處;工作長期過勞,但薪水卻動也不動;要繁衍子嗣,現在竟然是事業有成者才敢想的特權……。種種後天的努力與付出,幾乎沒有任何對等回報;環顧四周,除了高普考之外,還有哪個職業能夠給妳一個穩定的體面日子可過?

高普考拚破頭,不過是鐵達尼號下沈時,大家搶搭的救生艇罷了。當學歷不分高低,世代不分老少,都搶著要搭高普考這艘救生艇時,等於台灣社會流動之窗被貼上了封條。

兩篇文章的對照....有人吃飽沒事做嗎?????

挺國光 化工學者嗆李遠哲活在象牙塔



國光石化環評即將定案,國內大學院校55個化工相關科系教授佔一半成員的台灣化學工程學會,今天站出來力挺國光石化,針對中研院長李遠哲率院士和環保人士反對國光石化,包括、台大、交大、成大等化工科系主任、教授,認為李遠哲講的話不見得都對,不能活在象牙塔只講個人理想。學者強調台灣沒有化工產業就沒有鴻海、台積電等電子業、面板業,就沒有經濟發展,為了真理,化工學者願意挑戰李遠哲,進行理性辯論。(戴瑞芬報導)











交大應化教授張豐志認為,李遠哲根本活在象牙塔,如果他反對石化污染,那麼開車是石化污染最嚴重,李遠哲難道就不要開車嗎?大家都可以回到四、五十年前只騎腳踏車的生活品質嗎?他認為李遠哲這批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










『李遠哲雖然是讀化學但他是象牙塔的人,根本不知道化學,把化學想得太簡單了,沒有跟經濟合在一起。你看這些李遠哲找出來這批反對的人,差不多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成大化工系系主任陳進成強調,李遠哲講的話不見得都對,何況李遠哲專長是分子動力學,但他不是經濟學者、環保專家,不能只講個人理想。










包括台成清交等國內55個化工科系教授佔一半成員的台灣化學工程學會,正式聲明力挺國光石化等新世代石化產業,化工學會理事長陳顯彰更強調,沒有化工,就沒有鴻海、台積電等電子業、面板業,台灣就沒有經濟發展,因此化工專業學者願意挑戰李遠哲進行理性辯論。


李敖兒子:台灣學生不是我的對手

九月初的北京,大學陸續開學,一如往常,學生騎著腳踏車穿梭的畫面;夾雜在人來人往的腳踏車陣裡,多了一個引起兩岸共同關注的臉孔:知名作家李敖的兒子李勘。







他是今年北大的新鮮人。






他為什麼來念北大?他如何考上北大?不僅在台灣引起討論,李勘在北大校園的活動,身旁也多了一雙雙好奇的眼光;除了是因為他的父親在中國的高知名度,也是因為他代表的是台灣第一批直接憑學測成績免試申請中國一流大學的學生。






以往,想擠進北大、清華等名校,必須參加港澳直考,特別準備跟台灣不同的中國教材應考,難度頗高也無法反映真正實力。但今年開始,你只要高中畢業,參與台灣的學測,憑著頂標的學測成績,就能選填中國一百二十三所大學。






李勘騎著腳踏車在北大校園中,對於未來北大校園新生活充滿希望,他說:「台灣學生太混了,我不把他們當對手,這裡才有最優秀、最認真的學生!」接著談北大,李勘說,這裡還有世界一流的教師,有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講師要講一門「一八七○之後的世界歷史」,還有專門的俄國老師教俄國文學課。






決定報考北大經濟系的時候,攸關中國學歷承認的《陸生三法》還在等立法院審查,李勘為何敢放棄台大讀北大?他說:「北大就是北大,哪需要台灣來承認!」他看中了中國新一代的競爭力,期待能跟他們一較高下,更期待能在世界一流的學校中學習。






這是兩岸六十多年來的第一次!除了李勘,還有四十多位台生參加這次的免試申請中國一流名校。台灣高中生的選擇變多了,但要擠進中國一流院校的窄門,並不輕鬆,最基本的條件是,要在台灣考贏八八%的考生,以今年的成績,就是學測必須到達六十級分。






這些台生同時出現在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校園,和一群從中國九百多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的新生,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一流的學校、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出路,這些想像空間和中國日益強大的現實,成為這些學生興起提早卡位的念頭,甚至連家長也不例外。一位本身就從事教育工作的大學教授,甚至想「陷害」自己的孩子去上海讀書,他的想法很簡單:「不管你喜歡它(大陸)、討厭它(大陸),你都一定要認識它!」



【 延伸閱讀 】



■ 兩岸大學搶人才 家長:笨蛋才選台 大





■中國這樣想》陳文 茜:釣 魚台是台灣的,所以釣 魚台是中國的





■凡那 比颱 風/李鴻 源:緊急!高屏溪有上千個土 石 流警戒區





■現代丐幫》統領3千人拾荒 堆起營收60億垃圾王國 





■看不見的5%/你不相信的事,發生機率不斷提高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星期六, 9月 18, 2010

配多一點股票少發一點現金是為了成長???為什麼人家也是配很多現金..盈餘成長也不輸電子股....


面板新星OLED 日廠積極搶進發展大尺寸機種

被視為新一代面板的潛力軍OLED,因畫質優於液晶面板,且具有低耗電的特性而被稱為夢幻面板,卻因壽命短且不易生產大尺寸產品,而遲遲未有更大的發展。不過,近來旭哨子、SONY、住友化學等廠商仍積極研發相關技術,而台系廠包括友達(2409-TW)、奇美電(3481-TW)主要是朝小尺寸,如手機應用等領域發展。專業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看好,大尺寸OLED電視可能於2014年出現。




旭硝子目前已研發出鍍在OLED玻璃基板的新材料,可使OLED例子壽命延長至目前15倍以上,讓目前壽命僅2-3年的OLED面板,耐用年現可以延長和液晶面板相同。旭硝子計畫於明年開始量產,2020年營收將挑戰50億日圓目標。



SONY於2007年推出全球首台11吋的OLED面板電視後,目前針對控制OLED面板發光的電晶體研發出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技術,特點是可用和液晶面板相同的製程來生產,有助於生產30吋以上的面板。



而住友化學持續進行塗佈法製程的高分子PLED研發,並於2007年收購高分子PLED技術領先同業的英國創投企業,該公司與Panasonic合作,計畫於今年生產40吋以上的大尺寸試驗機,並於2012、2013年量產。



在台系廠商部分,過去OLED剛起步時,市場前景看好,許多廠商紛紛投入研發生產OLED產品。只不過在LCD面板大軍壓境下,許多廠商陸續退守。友達也將從2011年開始量產OLED顯示器,不過生產的主要標的是瞄準手機、可攜式產品等小尺寸裝置應用的OLED面板。



而奇美電由於先前統寶光電在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發展已久,加上奇美電本身的奇晶光電也在OLED多所著墨,因此後續OLED也將成為奇美電發展重點。



專業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調查指出,2009年OLED面板市場規模為8億美元,預期2014年將擴大至5倍以上,至44億美元。目前OLED的用途主要以手機為大宗,Display Search認為,大尺寸OLED電視可能要2014年才能登場。



雖然OLED面板技術在壽命、面積可望有所突破,但是由於液晶面板跌價速度以單年20%下降,若OLED面板成本削減速度無法追上液晶面板,OLED面板發展度仍有很大的限制。

累積的能量是否將要爆發????

星期四, 9月 16, 2010

劵誰放得...可稱之股神

三大科學園區負債千億 永遠還不完

科學園區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去年營業額高達1兆5千8百多億元,國科會剛公布今年上半年度的營業額,達新台幣1兆521億餘元,年增66%。就業人口達20多萬人,撐起台灣經濟一片天。




然而,這張亮麗成績單的背後,卻有一個大黑洞:高達1千2百億元的負債。



為什麼科學園區多數的廠商賺錢,老闆、股東荷包滿滿,而科學園區卻會賠錢?



為支應園區的開發、建設,政府設立了「科學園區作業基金」,以舉債的方式,籌措土地開發所需的經費,等到廠商進駐後,再由廠商按月繳交管理費、租金來償債。



該作業基金最大的支出是土地開發費用,主要收入來源即管理費、租金。由於初期的開發費用龐大,因此,基金一開始是高額負債,隨著廠商進駐、正式營運,開始繳交租金、管理費用,負債自然會慢慢下降。



但奇怪的是,作業基金成立將近30年,負債不但未減,反而從民國89年的負債2百多億元,一路增加到去年底,變成負債高達1千242億餘元,10年來暴增4.5倍。



根本原因,就是一句話:蓋太多科學園區,超過市場需求,導致開發成本太高,卻無法回收,而且,未來這筆負債仍將不停滾雪球般增加。



假設1千2百多億元負債不再擴大,三大科學園區未來每年盈餘估計均為10億元。那這筆負債,需要124年才能償還完畢。



造成作業基金債台高築的元兇有二:一、園區開發太快,導致中科、南科的土地、廠房出租率太低,二、租金太便宜。



中科、南科出租情況不佳,可見廠商建廠的需求並不強烈,但可笑的是,放著這些規畫好的園區不用,各縣市政府反而繼續規畫科技園區,大肆徵收土地,像苗栗縣後龍科技園區就是其一。



當供過於求,出租不理想,為了攬客租金就無法提高,甚至還要降價以求,導致負債更雪上加霜。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租金過低,是標準的「劫貧濟富」,政府用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公告現值向農民徵收農地,開發之後,再以超低的租金租給廠商,造成作業基金入不敷出,負債累累,最後虧的是納稅人的錢。



一位科學園區官員私下表示,這樣下去,這筆負債將「永遠還不完」。結果呢?就是「全民埋單」。

星期日, 9月 12, 2010

中研院長翁啟惠:台灣經濟 穩定下滑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0.09.11 02:15 p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記者鄭超文/攝影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啓惠上午在一場演說中表示,台灣經濟發展50年來呈現「穩定下滑」,台灣有17種產品產值是世界第一,大多是電子類,這是台灣的驕傲,但值得省思的是,為何沒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必須找出原因將來才有再成長的空間。





產業隱憂



非常單元化集中在電子業







翁啓惠上午出席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舉辦的「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智庫與決策」,他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產業非常單元化且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商業模式也以精密代工為主,這是不是我們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需要思考。



他表示,台灣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催生六大新興產業、如何開發能源及生技科技並加以產業化,如何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如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以提升現有產業的價值,如何配合國家未來發展培育人才?





人才隱憂



台灣的教育做得還是不夠







翁啓惠對人才的培育也有意見。他表示,台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需要什麼樣的環境、人力、法規來配合,應要通盤思考。他認為,學校教育的課程及研究內容,要因應未來的挑戰而有所調整,但「台灣教育做得還是不夠」。



他指出,學校人才的養成沒有配合產業及國家發展的需求,以致造成人才的供應與產業需求有落差; 此外,「科技發展和學術研究也是各走各的」,對國家發展會有相當困難。





學術隱憂



未用對地方會帶來大災難







翁啓惠說,國家要永續發展必須要有前瞻規畫,政府在建立決策的過程中,「學術界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他也提醒學術單位想要幫政府做決策時,研究人員在追求學術自由過程中,要隨時想到社會責任,並警告說,學術研究成果若未用在適當地方會帶來很大災難。例如,生物科技的發展可以帶來發展,也可帶來毀滅,這是一體的兩面。



他並提醒,「在不確定狀況下做決策,是很危險的。」很多情況下,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或想法,來遊說政治人物或政府去採納和推動政策,這樣很危險。



台灣經濟發展新的利基在哪裡?翁啓惠建議,可從基礎研究慢慢發展到初級的臨床研究,可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他舉例說,健康產業的市場高達六兆美元,已從疾病治療發展為預防醫療及個人醫療,台灣應從研發角度來建立新的產業。



【2010/09/1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根離台灣 訂單再多也沒有用


更新日期:2010/09/12 04:11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針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指出,國內經濟五十年來「穩定下滑」,代工為主的電子業無法創造持續性的經濟成長;對此,學者認為,由於台灣企業生產基地大舉外移,即使訂單再多,也難以貢獻國內經濟成長。





產業持續西進 ECFA後更嚴重





對於當前台灣經濟發展問題,台教會社經組召集人林健次表示,現在最大問題,是企業不願意留在台灣,不願意在國內進行技術升級,而將工廠遷移至中國或其他地方,一方面,就業機會沒有留在台灣,長期下來,我國經濟發展當然會陷入停滯。





對於我國產業發展集中在電子業且以代工為主,林健次指出,相較於代工,若能創立自有品牌、研發創新,對台灣當然更好;不過,他強調,這還算是「次要問題」,重點是在於「價值在哪裡創造」,因為無論以自有品牌或是代工,若不能留在國內,對台灣來說,根本就沒有實際幫助。





「當前經濟發展困境,是產業大舉外移的後遺症。」林健次說,這幾年,雖然GDP維持一定成長,但受薪階級的薪資停滯不前、民間消費低落與失業率居高不下,所以,讓國人難以感受經濟有所成長。





台灣智庫董事吳榮義表示,台灣的科技產業具有國際領導地位,這也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不過,我國產業結構卻不斷以三角貿易模式發展,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與出口歐美市場,因此,無法讓台灣經濟動能持續且成長。





吳榮義並認為,兩岸簽署ECFA後,我國經濟結構發展失衡問題,只會更加嚴重,並勢必加速台灣經濟邊陲化。




台灣產業隱憂 翁啟惠:該思考應否集中在電子業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啓惠11日在一場演說中表示,台灣有17項產品的產值是世界第一,這是台灣的驕傲,但為何沒有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他指出,台灣產業集中在電子業,模式也以精密代工為主,必須思考這種模式未來是否應該繼續發展下去。






前瞻社、工商建研會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11日舉辦「強化前瞻體系,提升台灣競爭力」論壇,翁啓惠以「突破台灣現狀」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經濟發展50年以來,呈現「穩定下滑」的走勢。





翁啟惠表示,台灣的產業非常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商業模式以精密代工為主,而台灣有17項產品的產值是世界第一,這是台灣的驕傲,但是,為何沒有因此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這是值得省思的地方,必須思考這是不是未來永續發展的產業模式。





同時,教育及科學研究也必須隨著產業發展策略而有所調整。翁啟惠指出,國家要永續發展,必須有前瞻規畫,例如在教育方面,學校培育人才應與產業發展作通盤的思考,才不會造成人力資源與產業需求的落差;而學術研究也應與科技發展接軌。





由於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大力反對國光石化案,翁啟惠在被問及有關對國光石化投資案的態度時,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贊同或反對,但他也強調,如果長期不重視環境議題,社會將會付出代價,他建議政府多傾聽各界聲音,多作溝通,對於可能會造成環境汙染的產業,應透過技術升級等方式改善,但如果技術尚未成熟,就必須審慎評估。

星期五, 9月 10, 2010

只出不入 台灣大失血

更新日期:2010/09/10 04:11


記者陳永吉/特稿





日前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說,中國企業要到台灣投資,還要再等一等,但對照台灣資金不斷蜂擁到中國投資,兩相比較,實在是相當諷刺。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從去年到今年七月為止,中資一共匯進台灣投資的金額為一.○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十四億元,不過同一時間,台灣匯往中國的金額將近兩千億元,是整整六十倍之多,相較之下,中資來台的金額就有如鼻屎這麼大。





偏偏馬政府還不斷鼓吹中國商機可觀,拚命修法讓所有產業可以赴中國投資,其實就算可以開花結果,也只是這些公司的股東受惠,而持股最多的大股東,才是獲得最可觀利益的一群人。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說,台灣出口好也只是相關公司及其股東受惠,經濟成長的果實一般民眾享受不到;就像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獲利,錢留在當地繼續投資,雖然帳上有利益可讓股東分享,但是當初匯出去的錢只是造福中國的就業、內需,錢沒有匯回來增加投資,就算公司賺得再多,跟一般民眾根本毫無瓜葛。





現在更離譜的是,證交所及櫃買推動台商回台上市櫃,有些根本就是上市櫃公司轉投資的中國子公司,現在要切割回來上市,等於當初匯錢出去成立的公司,又要再回來撈錢,募到的錢再到中國投資,台灣投資人等於被剝兩層皮,未來資金失血的情況將更加嚴重,而台灣資金也將更集中投資於中國,怎麼不令人擔憂?





最近台商、中資紛紛回來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募資,一年多來資金失血四百多億元,現在還有一堆中資排隊等著要來撈錢,這又是另一個資金失血的管道,如果馬政府沒有辦法讓這些資金失衡的狀況改善,就不要再吹噓ECFA簽訂後,廠商在台灣投資的情況會增加,否則也只是另一張空頭支票而已!

星期二, 9月 07, 2010

人才爭奪戰開打!人對了,企業就成功了一半

人才爭奪戰可說是攸關一家企業前途發展的持久大戰。想為公司贏得10年後的人才競爭優勢,企業可得及早開始做準備。」




文∣謝佳宇



隨著景氣的復甦,一場場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正在市場上打得火熱。許多面臨人才斷層的企業,都以「挖角」作為建立菁英團隊的最佳捷徑。然而以高薪利誘挖角而來的人才,卻可能有著忠誠度不高、無法快速適應組織文化的風險,因此,「如何留住人才」也成了企業在搶人大戰中,不得不面對的嚴肅課題。



早在13年前,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出版的《人才爭奪戰》(The War for Talent)一書就指出,全球企業在未來20年內將面臨菁英人才短缺的嚴苛問題,為了找到最優秀且對的人才,企業間勢必要掀起一場場「搶人」與「留住人才」的殊死戰。為了打贏這場人才爭奪戰,企業必須訂定一套發掘、考核與培訓的人才管理制度。



根據麥肯錫的分析,不少有著高績效的標竿企業在人才管理策略上,皆有著許多相同的作法:首先,這些企業都深信好人才是創造公司高績效的關鍵,因此他們全力擁抱好人才,並積極建立內部人才庫(Talent Pool)。第二,標竿企業在人才招募過程中,不只「挑選」好人才,也會將組織文化與價值「傳達」給好人才,讓每一位被錄取的好人才都能認同公司的文化與價值。



第三,標竿企業除了審慎挑選人才外,也會在組織內部積極培育人才,讓具有發展潛力的員工能夠接受不同挑戰,豐富工作歷練。最後,人才管理沒有所謂的「一視同仁」,標竿企業都會依據員工的表現與潛力,進行「差異化管理」,否則一律齊頭式平等的管理方式,只會埋沒了好人才的實力。



如何找到對的人才:徵選過程絕不馬虎,層層關卡不能少



美國知名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翰威特(Hewitt Associates)每年都會公佈「亞洲地區最佳雇主」的調查結果,位於上海的波特曼麗緻卡爾頓酒店(Portman Ritz-Carlton)總是這個獎項的常勝軍。波特曼麗思卡爾頓酒店之所以能成為亞洲最佳的工作地點,除了公司在經營上一向以員工為本、將員工視為最寶貴的資產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透過最嚴格的招募程序,以挑選最優秀的人才。



麗緻卡爾頓酒店深信,事先找到最優秀的服務人員,遠比事後花大錢培訓一般員工來得省事許多。因此,想成為該公司的員工,至少得通過六個關卡。麗緻卡爾頓酒店亞太區副總裁狄高志(Mark De Cocinis)指出,應徵者首先得經過人力資源部門的初步篩選,接著再進行所謂的「QSP」測驗(Quality Select Process,品質選拔程序),以瞭解應試者的學習能力、是否具有熱誠的服務精神、處理突發事件的靈活性、和顧客、同僚與主管的溝通能力、工作安排與適應能力等。



接下來還要經過小主管、部門主管、人資主管與總經理的個別面試。有趣的是,他們還會找來麗緻卡爾頓酒店中表現最傑出的第一線員工,以他們平日在第一線服務的經歷,來幫助主管篩選一流的人才。



企業千萬別因為怕麻煩而簡化人才招募程序!一流企業總是願意花費極大的功夫與時間來挑選人才,並且依據職務的不同,不厭其煩地進行一連串有關行為與工作技巧的測試。




如何留住優秀人才:金錢誘因外,成就感與願景等無形獎勵不可少



在全球各大企業的人才爭奪戰,台灣獨創的台式分紅配股制度,曾為國內科技業吸納了國內外眾多優秀人才,但在股票分紅的誘因背後,不少老闆卻得憂慮員工的低忠誠度,以及「股票族」說走就走的後果。在企業的激勵制度中,「金錢」不該只是唯一的要素,如何滿足員工的成就感、讓員工感受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極佳,甚至賦予個人升遷機會、創造對公司的認同感等無形獎勵,都可望達到比金錢獎勵更持久的效果。



麥肯錫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們針對上千名的中、高階經理人進行訪問,要瞭解他們決定投效、並且繼續留在一家公司的關鍵因素為何?大家的答案可說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公司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有趣且具挑戰性、或是擁有發展與升遷的機會。還有些人是因為認同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及友善的工作環境;當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公司的績效獎金制度,但「金錢」因素卻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畢竟,現在已有愈來愈多在意「自我實現」的員工認為,滿足成就感與強調未來發展願景的企業文化,遠比股票、金錢等實質利益,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



儘管有八成以上的企業總是宣稱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人力資源工作,卻時常遠不如行銷、研發與財務等部門擁有創造力。對於公務繁忙的執行長來說,人才管理更時常淪為他們施政優先順序中的倒數位置。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曾經指出,執行長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擔任「人資長」,為公司挖掘最好的人才,如此一來,才能在人才爭奪戰中勝出。下回,當你的公司要在企業搶人大戰中覓得「千里馬」前,每位企業主都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市場上的頂尖人才願意在你的公司工作呢?你是千里馬眼中的伯樂嗎?」

星期三, 8月 18, 2010

《今周刊》別讓7.7%經濟高成長騙了

今年剛滿三十歲的黃佑敏(化名)記得很清楚,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父親沒事就會念上這麼一句:「用功念書,將來就會有出息啊!」這句話他聽進去了,也信了十幾年。




■第一名的孩子卻不敢夢想未來



國中到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一九九八年大學聯考,數學考了一百分、英文八十六分,「總分四七九分,這個分數,在全國可以排到前五十名。」黃佑敏如願進入台大財金系;四年後,考進台大財金所,二○○四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



「用功念書,將來就會有出息啊!」現在,他對這句話卻有些懷疑了。



清晨六點半,位在台北市吳興街的五坪小套房傳來急促的鬧鐘鈴聲,或許因為空間擁擠,鈴聲聽來格外刺耳嚇人。被「嚇醒」的黃佑敏匆忙梳洗,換上千篇一律的白襯衫,準時在七點騎上機車,在亂七八糟的台北街頭高速穿梭二十分鐘後,打卡上班。



他在某券商自營部工作,月薪四萬元出頭,「四年多了,薪水數字沒有太大的變化。」黃佑敏說,○六年初入職場時,頂著學歷光環,工作不算難找,「丟了八份履歷表,錄取了三個,起薪都在四萬元上下。」其實並不算差,但他沒想到,工作四年之後,收入仍只維持在「起薪」的水準。



五坪大的小套房,每月租金七千元,因為收入幾乎零成長,黃佑敏也就在這小套房裡住了四年。本來,每月可以存個一萬元,去年,已退休的父母希望黃佑敏負擔更多老家開銷,「本來就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了,現在,能存下來的錢變少,更看不到擺脫『蝸居』的希望。」



談到大學同學,他說,只要待在本土公司的,薪資水準大概都和他差不多。他打開電腦,連上台大財金系的網頁,本想看看系友名單,卻不小心點擊了「學系介紹」,上面是這樣寫的:



台大財金系在十年來的大學聯考中,不僅高居商管學院的第一志願科系,且近三年來更超越台大法律系而成為全國文法商領域的第一志願。
「哈,第一志願啊!」黃佑敏尷尬的笑了一下,然後喃喃地說:「其實,在踏出台大校門以前,我真的以為自己會像畢業紀念冊裡寫的一樣──前程似錦。」他急著關掉網頁,似乎想要化解尷尬,但忍不住又嘀咕了起來:「今年三十歲了,連基本的『三十而立』都沒有,還談什麼似錦?」




對於未來,黃佑敏不敢多想,「IMF(國際貨幣基金)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會有七.七%,你覺得我的薪水會增加嗎?」停頓了二十秒,他說:「希望會,但不敢想,起碼,現在的我對於經濟成長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會讓台灣最優秀的孩子磨掉信心、失去希望,對經濟成長的數字無感,甚至不敢想像未來!第一名的黃佑敏不敢想,其他正在台灣各個角落打拚的年輕一代,對於未來,又剩多少的想像空間呢?



■不是年輕人懶是環境讓人無力



「很多人說,台灣年輕一代特別懶惰,沒有動力與熱情,但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族群出現普遍問題,往往,結構因素大幅凌駕於個人因素。」長期研究青少年問題的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伊慶春說:「不是孩子懶,是大環境讓他們失去動力!」



黃佑敏的告白反映了當代台灣年輕族群的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與「經常性薪資」兩條線,過去都是亦步亦趨糾結向上,到了一九九五年,兩者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死亡交叉」;從此之後,GDP繼續高傲地向上走揚,而人民感受最直接的經常性薪資,卻幾乎只能水平延伸。



進一步看,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年輕族群,九八到○八年間的平均薪資甚至出現負成長。



另一個令人無奈的數字是失業率。



二○○○年,台灣二十五到二十九歲年輕族群的失業率,從前一年的三.七%「跳空大漲」至五.四%,之後再也沒有「回補跳空缺口」,反而一路向上快速惡化,到○九年,已來到了八.三%。



就業環境惡化、薪資停滯,伊慶春認為,這就是當下年輕人普遍無力的「結構因素」。她進一步解讀,當今年輕人的無力、失去信心,是台灣結婚率、生育率在全球墊底的主要原因。



■前途光明又燦爛台灣人曾對未來充滿信心



社會學者看到當下的社會問題,財經學者進一步憂心更長遠的經濟影響:「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不敢消費,想想,台灣還會剩下什麼?」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語重心長地點出問題,在他看來,年輕一代的無力,正在謀殺台灣的未來,「那麼,又是誰?謀殺了年輕人的希望!」

曾經,台灣的年輕人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




一九六八年,黃佑敏的父親十八歲,考上師範大學,他記得父親曾頗有得色地提過,當時大學生不多,街坊鄰居見著總會豎起大拇指:「了不起啊!大學生,將來有前途啊!」七四年,黃爸爸二十四歲,進入高雄壽山國中任教,直到○四年退休。



據黃佑敏的說法,他父親剛教書時,月薪不到一千元。「本來以為老爸很勇敢,薪水那麼少也敢結婚、買房,幾年內就生了哥哥和我兩個小孩。不過,聽哥哥說,其實爸媽那幾年的薪水加得很快,從沒擔心過未來。」



六○年代,台灣經濟開始主打「出口擴張」。曾任經建會主委的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出口擴張的初期,由於台灣屬於勞力密集階段,經濟成長的果實能普遍反映在薪資水準上,那是一個經濟高度成長,同時伴隨就業、薪資等量提升的美好年代。



七○年代中期,黃佑敏的媽媽應徵到了華泰電子的行政文書工作,公司直接受惠於出口擴張政策,母親收入快速增加;父親雖是教師,但全民所得提升也讓教師的薪資有了大幅調高空間。八一年,黃家添購了彩色電視機,「哥哥說,等老爸終於在屋頂調整好天線角度時,『小甜甜』剛好播完,他只聽到了片尾曲的最後幾句──自立自強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燦爛。」



相較於當年的「自立自強就有光明前途」,如今,比父親更會念書的黃佑敏,卻對未來不抱希望,「問題出在台灣已從勞力密集轉為資本、技術密集,但經濟政策的思惟始終還停留在出口擴張階段,缺乏拚內需的想法。」胡勝正說,自八○年代開始,參加過許許多多經濟會議,「每次討論到最後,目標都一樣:如何提升出口競爭力。」



然而,拚出口,就等於把資源集中在台灣經濟最小的一塊餅,只有少數人得以分享。拆解台灣GDP的「成分」,如果簡單區分為「廣義內需」、「淨出口」兩部分,長期以來,淨出口只占七到一○%,而廣義內需則占台灣經濟的九成以上。



■忽略內需薪水跟不上經濟成長



政策只拚出口的結果,是台灣經濟成長率仰賴出口維持漂亮數字,但真正攸關多數民眾的內需大餅,卻始終長不大。



「現在,出口已經是台灣經濟成長的唯一貢獻者,這是最大問題。」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肯定地說。

忽略內需,是薪水與經濟成長脫鉤的主要原因,是年輕一代對未來感到無力的根源。糟糕的是,忘記內需的台灣經濟,在進入九○年代後期之後,卻又出現了讓經濟面貌加速畸形的惡性基因。




約莫是從彭淮南擔任中央銀行總裁的一九九八年開始,台幣兌美元匯率開始走入了穩定偏低的區間。若以一九八八年為基期,比較鄰近國家二十年來的貨幣匯率漲跌變動,可以清楚發現台幣匯率自九八年起在三十二元「僵化」的現象。



低匯率有利出口,長期穩定偏低的匯率,則會慢慢扼殺內需思惟。



■三十二元體質台灣經濟的惡性基因



觀察二十年來內需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對比於同時期的台幣匯率變動,會看見這樣一個恐怖的巧合:就在台幣匯率走入穩定偏低區間之際,內需,這個攸關多數民眾的經濟大餅,也開始加速沉淪,在經濟成長率的角色分量愈形卑微,甚至幾度成為拖累整體成長率數字的扣分項目。



「發展內需,匯率雖然只是其中一環,但卻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說,匯率沒有所謂的最適水準,但他主張「應該要有適度的調整來支撐內需。」



相較於梁國源的說法,一位大學財金系教授說得更加直接:「內需不振,是台灣匯率長期僵固在三十二元的結果,可以說,年輕人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就是台灣『三十二元體質』所衍生的一堆併發癥。」在他眼中,謀殺年輕人希望的兇手,正是台灣自一九九八年以來逐漸養成的「三十二元體質」。



他分析,除了內需不振引發的低薪資、低就業等問題,「三十二元體質」謀殺年輕人希望的利刃,還包括了「高房價」、「高進口物價」。



「央行要阻升台幣,要讓匯率『長期異常』地僵在三十二元,勢必就得放出異常數量的新台幣。」他解釋,為了阻升台幣,央行必須用新台幣在市場買進外匯,這造成兩個結果,第一是台灣的外匯存底愈來愈大,第二就是游資太多,資金浮濫。



而資金浮濫,正是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儲蓄太多,投資管道又不夠,形成台灣超額儲蓄率創新高的現象,這個現象不能扭轉,『炒房』不會停止,房價泡沫也就無從化解。」胡勝正說。



■打拚十餘年對外購買力僅增一四%



至於「高進口物價」,匯率穩定偏低所帶來的殺傷力顯而易見,由於台幣的價值長期被低估,進口物價只能一路攀高。財金系教授攤開台灣進口物價指數,自○一年至○八年,指數竟然悄悄地上漲了五成左右。

一張更容易讓人理解的線圖,是比較台幣計價與美元計價的人均所得成長率。若以一九九七年為基準,十餘年來,美元計價的人均所得成長率始終低於台幣計價,至○九年,台幣的人均所得水準比九七年時成長了三一%;但若換成美元,成長幅度僅有一四%,對折不到。「你看,台灣人努力打拚了十幾年,對外購買力只增加了一四%。」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怨氣難抑,「台灣連續出超那麼多年,難道新台幣連一、二元都升不起嗎?多數人只能靠升值來分享出口的果實啊。」




八月十二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三十一.九九○元,泰銖兌美元匯率是三十一.九三五銖,「這應該是史上第一次泰銖比台幣強,台灣人的對外購買力已經比泰國還差囉。」這位教授語帶嘲諷地說。



低薪資、低就業、高房價、高進口物價,「三十二元體質」的四大併發癥磨盡了年輕一代面對未來的信心,而另一個衍生的問題,則是人才流失。



日前媒體報導,中國信託兩位高階主管分別被中國及新加坡挖角,凸顯台灣金融業人才出走潮的危機,其實「到國外闖蕩」,早已是年輕族群走出台灣困局的職涯選項。三年前政大經濟系畢業的方雅薇,即是一例。



■人才出走到國外薪水立刻加一倍



大學畢業後,方雅薇決定不考研究所,先在本土銀行業當了半年業務,隨後轉至外商銀行,「其實我的英文很爛,但看在年薪八十萬元的份上,硬著頭皮試一試,進去再練就是了。」今年,她得到外調新加坡的機會,年薪從八十萬元瞬間跳升一倍以上,「至少有一六○萬元台幣吧!」



方雅薇說,大學時她的成績算是後段班,「好幾次,段考來不及準備,乾脆缺考。但現在,我的收入好像在同學裡算是不錯的。」她說,新加坡的物價比台灣高出大約三成,「我用經濟老師教的大麥克指數算過,還是比待在台灣劃得來。」



無獨有偶,去年從師大畢業的賴筱婷,最近也選擇遠赴馬來西亞任教,月薪約有台幣四萬三千元,「在台灣,這大概是碩士等級老師的薪水;其實,我的同學更過癮,到印尼當老師,月薪有六萬元台幣。」



相較之下,比賴筱婷高兩屆的師大學長李致穎就哀怨許多。李致穎是「科技系」畢業,「也就是教工藝課的。」但畢業之後,他才發現台灣根本不需要工藝老師,「第一年,全台灣只有七個缺,第二年五個,第三年四個。」當不成老師,李致穎現在的收入來源是所謂的「二十二K」工作機會,八月底合約到期,「現在就看老闆願不願意讓我轉成正職員工了。」

經濟復甦、人民無感,年輕人不敢作夢,這些被掩蓋在經濟成長率數字下的寫實片段,不過是台灣經濟惡性循環的某一環節。匯率僵化、內需就欲振乏力,低薪資、低就業、高房價、高物價的病癥無解,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子、不敢消費,另一批人則出走求生,內需市場更形空洞,經濟成長更要仰賴出口;於是,匯率更不能動、出口主導的政策思惟更不會變,台灣,又陷入了更深層的漩渦之中。




如何掙脫漩渦?「政府的腦袋應該換得更徹底一些。」胡勝正表示,出口與內需,與其說是相互衝突,不如說是彼此競爭,「出口太強,經濟結構扭曲,政府就必須讓內需跟上,這是為什麼中國拚內需的第一步就是讓人民幣升值。」胡勝正並不認為應該用貨幣政策刺激內需,但也強調,「不只是內需,出口也一樣,不該是用貨幣政策來刺激催化。」



■找回未來夢想政府的腦袋要換得更徹底



看來,除了政府換腦袋之外,市井小民是束手無策了。一位學者直言:「馬政府雖然試圖讓經濟轉型,但無論是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或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開出的藥方基本上還是要用出口賺外匯。」他認為,既然要拚內需,就不該想著賺外匯,「要有這種決心,才算是真正的換腦袋。」



「這一代年輕人很可憐,他們的時代意義好像是在告訴人們:政府真的會影響你的前途。」伊慶春說,在過去,努力就會贏,成敗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不會覺得政府有什麼重要」;但現在,「經濟已經停頓十年了,韓國教授的薪水十年前是台灣的○.八倍,現在變成一.八倍,台灣人怎麼拚都不會贏,顯然,政府有問題。」



今年父親節,黃佑敏帶著交往兩年的女友回高雄老家,兩人打算在明年結婚。媽媽問到婚後住處,「會去租個大一點的房子,當然,離市區比較遠。」媽媽沒有直接回應,只淡淡地說:「家裡還有個不小的空房間,一起搬過來,在這裡找份工作也行啊!」黃佑敏說,感覺媽媽是在為他的「沒出息」找個台階下。



黃佑敏顯然想太多了!媽媽對孩子不會有心機,而他的「沒出息」,只是錯誤政策下的犧牲品。



楊紹華 研究員/楊卓翰

星期日, 8月 08, 2010

通貨緊縮威脅逐漸被察覺

雖然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於7月22日聲稱短期內無通貨緊縮的風險,但另一位聯準會官員布拉德於7月29日表示,美國面臨類似日本「失落十年」的通貨緊縮風險。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亦稱,通縮威脅逼近。




比較令人注意的是,華爾街的傳奇投資家Jeremy Grantham對未來經濟局勢係通膨或通縮的態度,一直不願意擁抱立場,如今態度轉變,他謙虛地自承「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決定加入通縮的陣營。他說:「由於借貸雙方的意願皆弱、貨幣流通速度慢,通貨膨脹看來是一遙遠的可能性,突然間,我終於明瞭,一個弱勢的經濟及下滑或者平緩的價格趨勢,才是即將逼近的發展。」



打從2008年,我即不斷提及通縮的可能性,未曾改變過立場,這是因債務累積太過於龐大(請參見圖1),擴張方向遲早會反轉,債務累積的縮減,即是通貨緊縮。若柏南克等執政官員可以扭轉這史上最大的泡沫事件,柏南克一定會在歷史留名,他將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或和平獎的不二人選。然聯準會早已使盡各種方法,利率逼近零,借貸雙方的意願就是薄弱,成效卻不彰,通縮的威脅揮之不去,一旦股市下挫,柏南克恐怕「挫著等」。



另就財政的刺激政策而言,簡直就是民眾鼓勵負債再負債,擴大財務槓桿。如舊車換現金(Cash for Clunkers)方案,鼓勵消費者將耗油量大、廢氣嚴重的舊車,換成更節能的新款汽車。的確,該補貼方案實施時,美國汽車銷售量於2009年8月高達140萬輛,然該方案結束後,銷售量就下滑了30%。研究單位發現,利用此方案購車的車主,未按時繳交貸款的比率,相對一般購車的民眾高達2倍以上。



更扯的是,美國官方擁有61%股權的通用汽車,於7月間花了35億美元,買下次級(subprime)車貸業者AmeriCredit,準備提供貸款,給那些在其它地方被拒絕貸款機會的潛在消費者,藉此擴大業績。然通用汽車這種不思正軌,藉著改進生產成本下降及品質提升,去贏得消費者青睞,反而以更寬鬆的車貸條件,吸引經濟條件弱勢消費者的做法,並非長久之道,可預見的是將來未按時繳交貸款的車主將會層出不窮,一堆爛帳等著收拾。

星期六, 7月 31, 2010

巴菲特 價值型與成長型兼具的投資人

大多投資人認為巴菲特是一位價值型投資人,其實他的投資方式絕非如此簡單。




他的風格隨著時間,不斷地演進,已經溶入了成長型投資策略。因而已有分析師稱他為價值型兼成長型投資人。



想賺到如巴菲特那般的高獲利,投資人就必須超越本益比的觀念,或其他價值型投資人所常用的投資方式。



如果巴菲特只是一位價值型投資人,則他近來以360億美元併購鐵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就讓人難以理解。因為這項併購案的本益比達18,已然偏高。稍早,他大量買進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及富國銀行股票,本益比亦不低。事實上,他大多的投資都在合理,而非偏低的價格。



此外,由於順著「買低賣高」的格言,當股價上漲後,價值型投資人會賣股出場,但是巴菲特的投資卻通常都是長期持有。



巴菲特的伯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一年成長20%,對大多成功的成長型公司而言,仍難望其項背。巴菲特通常是投資普通股,或併購快速成長的公司。那麼,他是否是一位成長型投資人?



應該算是。價值型投資最重要的原則,就在避免下跌的風險。由於只投資體質健全的企業,巴菲特可謂一直堅守著這項核心原則。除此之外,他其實也是一位成長型投資人。



大多投資人不認為巴菲特是成長型投資人,因為他不投資高科技公司。這是因為他深知這類投資的下跌風險。成長型投資最重要的一面,在於發覺未來多年均將成長的公司。他的投資風格則是,找尋未來多年將會成長(成長型投資),兼具低下跌風險(價值型投資)的公司。



巴菲特在傳統企業裡,找尋成長型公司的機密在於:人。巴菲特找尋的是,表現出非凡成功的經理人。在幾次場合裡,他提到,他不會輕易投資一家公司,除非他欽佩,信任也喜歡這家公司的管理階層。與大多其他的併購人不同,他不會更換被併購公司目前的管理階層。本質上,公司成長靠的是高品質的管理階層,而非靠高科技投資。



從巴菲特的投資中,我們學習到,一般的投資人應可在傳統企業中,找到易於了解的成長良好的公司,諸如富國銀行與Wal-Mart。巴菲特能找到他們,其他的投資人應該也可以,訣竅就在把焦點聚於:避開下跌風險及找尋高品質管理階層。

星期二, 7月 20, 2010

下一次金融危機的5個成因

金融改革法案通過了,此立法旨在為市場提供安全緩衝,防備另一次金融危機的發生,然而這也讓我們產生一個疑問:它是否真的有用?




美國前財政部長 Hank Paulson 曾表示:「毫無疑問地,雷曼兄弟時代如有這樣的法案就太好了。」



他說的沒錯,下一次金融危機爆發之時,監管機構將可掌握更多權力和資訊,更加迅速釐清原由且盡快作出因應。



金改法案功能繁多,可令衍生品交易明朗化、賦予監管機構權限監督不穩銀行機構,且重組破產銀行、召開超級監管機構議會,監督可能威脅金融體系的大型銀行等等。



然而在防範危機於未然的層面,金改案的定位可能就不是那麼有效。以保健和醫藥為例,金改法案是藥物,為明白病灶所在的醫生所用,改善病情。但藥物並無力扭轉一開始讓你生病的成因。



許多不足和失衡之處,導致金融危機脫離監管掌控範圍。最顯而易見的例子便是房地美、房利美和瘋狂傾頹的房屋市場。關於此類議題明年將提交國會討論,但仍有 5 點要項尚未受重視:



1. 全球儲蓄過剩。



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 (Kenneth Rogoff) 聲稱:「金融危機的主要指標之一,在於國家持續有大量資金淨流入,降低借貸成本且使貸款更加容易。」本次危機也不例外:在 1984-1999 年間,美國經常帳赤字占國民生產毛額 (GDP) 比率在 1-2% 之間,然而到了 2006 年,比率已倍增至 6%。



新興經濟體對美國金融體系每年投注入上千億美元,聯準 會(Fed) 主席伯南克 (Ben Bernanke) 將這種情況稱為「全球儲備過剩」。如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快速成長,將大量資金投入如美國等擁有更多投資機會的已開發國家中,結果造成借貸環境看似優渥且經濟成長快速健全,但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



但知曉危機存在並不等於開始處理,中國仍在快速發展,加速出口且對美國大把灑錢。美國經濟疲弱且赤字高漲,也樂於收受資金。在危機後美國經常帳赤字和 GDP 比落至 3%,然而現在已回升至 4% 且正持續成長。



羅格夫認為這是個問題,他指出:「赤字 GDP 比維持在 1-2% 經濟較為穩固。」



2. 美國高額負債。



美國家庭債務 (抵押貸款、信用卡餘額等等) 在 1990 年代早期和 GDP 比率小於 60%,然而在 2006 年已將達 100%。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 Raghuram Rajan 指出:「大部分人民在80-90年代收入相對停滯,然而信貸廣受歡迎,令民眾有能力進行過度消費。你可以持續花錢,但你的收入不一定能相抵。」




至於收入現在更是陷入泥淖,美國失業率在 10% 來回徘徊,而這種痛苦在民眾間並不平等,貧富不均的問題甚至較衰退前更加嚴重,失業問題圍繞在貧困族群之間,但復甦賺錢良機卻為富人所利用。目前房屋貸款債務仍占 GDP 的 90% 以上,且情況並不見好轉。



3. 影子銀行系統。



美國大蕭條期間,民眾絕望地試圖在銀行倒閉前,拿回自己的剩餘存款。本次金融危機嚴重性幾乎均等,但除了交易商以外,其他民眾似乎沒有那麼直接受到衝擊。這是因為本次危機起始點不在家庭金融,而是銀行機構本身。



普通投資人有保證金撐腰,並未立即將資金抽離銀行。但大型投資方如退休基金、銀行、企業等等,並未受到此種擔保。他們使用證券回購融資市場 (repo market) 機制,將資金投入在其他大型機構,交換如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擔保商品。



這被稱為「影子銀行系統」,是種銀行規範體系,但施行年月尚短,且直至目前仍未受到完整監管。更甚之,此種系統在面對數十年前的傳統銀行體系問題時,同樣脆弱不堪一擊。



今年這種影子銀行體系將受到監管機構控制,需和政府提交完整資訊且接受控管,但目前仍未建立如同存款保險等安全系統。



4. 「錢根本不夠!」



在 1980 年代,金融部門的分紅占總營業獲利 10-20% 之間,2004 年上升到約 35%,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Simon Johnson 回憶起以往他和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人的對話,該經理人和他說:「Simon,這樣的錢根本不夠!只花 1000 萬美元怎麼打發那些參議員?」



Johnson 喟嘆:「這些傢伙的金錢思考單位不是百千萬,而是幾十億美元。」

金融危機會停留在民眾心中一陣子,但不會是永遠。在傷痛過後,銀行家將再次出擊,和政客打好關係,說服他們目前受到的監管過於繁重且不公平。假以時日,毫無疑問地現有監管條例又將化為子虛烏有。




而在金融業分紅與營業獲利比率短暫縮減至 15% 以下後,現在已再度反彈至 30% 以上。



5. 監管制度真的有效?



最讓人憂心的想法是,如果目前金改政策在 2000 年通過,它可能還是無力阻止金融危機爆發。這並不是說它完全無效,金融監管改革確實為監管機構帶來更多預測危機的資訊,的確創造出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或可阻止次級房貸爆發。但許多監管人士擁有足夠情報,只是沒有行動。



市場泡沫總是有能力逃過政府監察的眼光,否則也不會有危機發生。



在 2005 年間,房價飛漲飆升,遠遠超過歷史趨勢紀錄,然而伯南克當時稱房市泡沫化「不太可能發生」。到了 2007 年,他又表示 Fed 官員們「並不認為次級房貸會嚴重影響經濟」。



回首細看金融危機,前 Fed 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承認監管機構「確實犯下歷史性的錯誤,經驗告訴我們,危機的確切時期是無法被發現的,而波及範圍和影響程度也同樣不可測。」



葛林斯潘在同一次談話中,表示希望監管規則「自動運作生效,不要依賴易出錯的人類監管方來預期逼近的危機。」

星期日, 7月 18, 2010

央行:不反對設主權基金 但要獨立央行之外

媒體報導,台灣主權基金,只聞樓梯響,原因是央行反對用外匯存底、以及投資模式不明。央行澄清,從來沒有反對成立主權基金,只是,如果要成立,必須獨立於央行之外;主權基金要投對外資,也應該用新台幣購買外匯。




央行在新聞稿中強調,國際間的主權基金,多半是產油國家出售石油的收入所成立用來從事風險比較高的投資,換取更好的報酬率;2009年美國次貸引爆金融危機,多數主權基金虧損累累。



央行指出,主權基金的運用和目標,不符合各國外匯準備的用途;主權基金都獨立於央行之外,如果要從事國外投資,都是發行債券,從債券市場籌措資金,再透過外匯市場購買外匯,才對外投資。央行從來沒有反對成立主權基金,只是主張,主權基金必須獨立於央行之外。

星期四, 7月 15, 2010

產業生巨變 股市掀狂潮 OLED將大放光明 OLED比TFT LCD好太多了

電子時報:傳新版iPad將作小尺寸 砸重資用OLED螢幕 Q4上市


根據台灣《電子時報》(Digitimes)報導指出,蘋果公司 (Apple Inc.)(AAPL-US)的第二代新平板電腦iPad將具備 5.6吋和 7吋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且可能最快將在今(2010)年第4季正式上市。




該報引述匿名零件廠消息宣稱,蘋果公司「近期向台灣下了新iPad零件訂單,預定在今年第4季和2011年第1季交貨,訂單內容包括5.6吋、7吋和9.7吋螢幕等規格產品。」



報告內容顯示,5.6吋和7吋版本的iPad,最有可能用以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而9.7吋螢幕款式將會出現「些微改變」,而定位保持面向多媒體娛樂市場。



此份新聞內容,和《電子時報》在4月時的報導內文有相符處,當初報導指出蘋果公司的新一代iPad,將採用OLED螢幕顯示器。



儘管如此,重要的是應對此傳言抱持適當保留心態,因為OLED螢幕價格依然相當昂貴。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目前9.7英吋的iPad液晶面板成本約為60-70美元,然而同尺寸的OLED面板卻要價約500美元。



郭明錤曾在4月間指出,在今明兩年期間,面板的價格差異不太可能明顯縮減。



在Digitimes網站最新的文章內,郭明錤表示目前最大的OLED製造商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Co.)(005030-KR),現今甚至沒有能力滿足公司內部OLED螢幕產品需求,因此蘋果在短短數季期間,不太可能突然作出突破。

星期三, 7月 14, 2010

三十五年股市老先覺投資心法大公開(非常好的文章)

劉俊傑:選股的核心,是選人!




累積三十五年的台股投資經驗,劉俊傑從自己暴賺、慘賠、東山再起的過程中,淬鍊出安穩獲利的長期投資智慧。在他看來,長期投資的關鍵是選對「善於運用資產的經營者」,而絕佳的長線買點,往往發生在股價與市場效率失靈的時刻。



/撰文/楊紹華 /研究員/葉揚甲







「很多人說,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這是完全錯誤的。」劉俊傑不但狠狠否定一般人既定印象當中的投資觀念,甚至還稍嫌不足似地補上一句:「在我看來,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劉俊傑,大概是在二十二歲的年紀開始進場投資台股,在將近三十五年的投資長河中,曾經暴賺、慘賠、東山再起,起起落落之間,逐漸修煉出能夠安穩獲利的長線投資智慧。



這樣一位足以被稱為「投資家」的股市老先覺,他的說法即使顛覆,但背後的確蘊含著三十五年經驗淬鍊之後的精妙智慧。他所謂「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事實上,就是來自於他對長期投資的體悟。



「大家說股票很危險,是因為行情表上的數字隨時都會上下波動,不過,對一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些數字只是『現在的價格』,但別忘了,你買的是『資產』,真實的資產價值,是不可能這樣跳動的。」



「買資產而非買股票」,劉俊傑累積三十五年的長期投資心法,大致就從這個觀念開始鋪陳。




迷思一:過度重視股價波動



「說穿了,買賣股票的過程,就是『用現金去交換公司資產』的過程。」劉俊傑用「資產─現金轉換概念」,來解釋長期投資股票的「安全」。他表示,如果公司的獲利、成長力沒有變化,「資產」的價值就沒有縮水,而若股價受外在環境影響下跌,這時,也不過就是「現金變大」,不但不必害怕擔心,甚至是繼續用現金換資產的時候。



「而只要公司價值穩定提升,現金就不會無止境的變大,終究,是會回到『現金價值變小,公司資產價值變大』的正軌。」劉俊傑強調。



「禪宗六祖慧能說:風動、幡動,還是心動?」在劉俊傑看來,這句禪宗的提問正可用來描繪股價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如果企業的本質沒有變化,股價波動也就只是『風動、幡動』的表面現象,投資人不必跟著心動。」他舉例,就像是當你投資一檔沒有掛牌、沒有股價行情可以看的企業,通常,只要公司業績穩定,每年固定配息二、三元,你就會抱得安心,但是在掛牌之後,每天都能看到股價波動,你的心情卻開始受到影響,原本是抱得安心的好公司,反倒忽然變成「高風險的股票」了。



長期投資的第一課是破除股價迷思,接下來的兩個迷思,劉俊傑仍然是用不留餘地的口吻,直截了當地再次挑戰一般投資觀念:「不用太重視財報,也別怕股票沒有流動性!」這說法,十足顛覆。



迷思二:過度重視財報數字



「財報只是死的數字,影響企業價值的真正核心,是人!」他一語道破其中關鍵,「你可以從財報中看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算出股價淨值比,但,這些資產要怎麼創造更多收入及獲利?如何能讓公司繼續成長?終究,是要靠人的運用。」



他強調,只有經營者才能為公司資產賦予靈魂、生命力,「對的經營者,才能正確運用資產,創造高獲利。」



最近被《財星》(Fortune)雜誌選為「科技界五十位最聰明人物」榜首的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成了劉俊傑的舉例對象。「攤開蘋果的財報看看,這公司哪有什麼了不起的資產?」在他看來,蘋果最有價值的資產,是賈伯斯的腦袋及其經營團隊。「財報上看不到,但賈伯斯才是讓蘋果長期維持高成長的真正核心。」



迷思三:過度重視流動性




再說流動性的問題。「過度重視流動性,擔心每天成交量太小,是長期投資的最大盲點!」劉俊傑認為,有意進行長期投資,卻又過度重視股票的流動性,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他解釋,長期投資的關鍵是挑選有成長潛力的企業,而不是挑選「隨時都能賣得掉」的股票,「有潛力的公司,就算現在無人聞問,但終究會成為熱門股。」尤其是就一般投資人而言,買賣的張數不過十張、二十張,成交量太小更不是問題。



另方面,成交量大、流動性高的股票,股價通常會快速反映大盤氣氛和公司業績變化,「既然流動性高,就代表投身其中的『短線交易者』不少,股價波動會呈現『人云亦云』的狀態,緊跟著大盤或業績變化走。這種股票,你很難找到能賺大錢的絕佳買點。」



破解迷思,是為了凸顯長期投資的真正精髓,劉俊傑一言以蔽之:「所謂長期投資,是『買資產』而不是買股票。追求的是資產增值,而不是一心只想著明天或下周股價能漲多少、好不好賣。」綜觀劉俊傑的長期投資心法,從選股策略、買進時機、追蹤忍耐,到最後的賣出退場,一切準則都是從「買資產」的觀念開始。



長期投資的選股策略,與其說是選對股,不如說是選對運用公司資產的人。「在股票市場幾十年,回頭想想,沒有什麼是比『人』更重要的。」劉俊傑頗有感觸地說:「看過太多次了,兩家公司原本資產規模差不多,但經營者的人格特質截然不同,幾次決策下來,兩家公司的經營結果就是天差地別。另外,就算是在成長空間有限的產業,好的經營者還是能讓公司逆勢成長。」...


劉俊傑長期投資心法:必破除3 大迷思



迷思1:被股價牽著走,認為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



破解:問問自己,如果投資沒有掛牌、沒有股價的企業,每年獲利和成長表現穩定,你還會擔心嗎?



迷思2:太過重視財報,只看股價淨值比選股



破解:想清楚,公司資產必須要靠經營者來運用,而財報數字不會反映經營者的能力,看財報選股是錯誤的作法。



迷思3:過度重視流動性,害怕股票賣不掉



破解:冷門股才有價格被低估的機會,較易從中找到長期投資機會,而一般散戶進出交易不過10張、20張,根本不必擔心流動性問題。



劉俊傑長期投資心法:選股操作3 大步驟



步驟1:挑選個股



以公司經營團隊的能力與誠信為標準,篩選10到20檔個股持續追蹤。從不景氣時的業績表現判斷經營能力,從經營者過去公開發言紀錄的事後印證,來判斷其誠信。



步驟2:擇機買進



股價失靈往往會有絕佳的長期買點出現。大盤陷入極度恐慌而崩盤時、個股受到雜訊嚴重幹擾時,都會造成股價失靈。此外,若公司產品轉型失敗,但經營團隊本質仍佳時,也有長期買點出現的機會.



步驟3:退出投資



長期投資的核心是選對經營團隊,企業經營團隊不變,就能持續創造獲利,不須輕易停利,唯有經營團隊的能力與誠信出現負面變化時,才是考慮退出投資的時候。



新聞辭典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是公司淨值,而股東權益報酬率最簡單的第一層意義,就是表現出公司淨值的成長速度,原則上,報酬率超過定存利率,代表公司淨值的增值速度超過銀行存款增加速度,股票才有投資價值。在長線投資時,除了可以從過去幾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來判斷營運成長趨勢之外,由於股東權益是公司扣除負債之後的「自有資產」,因此,也能從中解讀經營者運用自有資產創造獲利的經營能力。



Payout Ratio:股利分配率=每股股利/每股盈餘



股利分配率代表公司提撥多少比重的盈餘作為股利。在長線投資領域,股利分配率的適當比重並沒有絕對標準,如果長線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取代定存」,的確應該選擇股利分配率長期穩定居高不下的個股;但若長線投資是押寶公司的「未來成長性」,那麼就不宜鎖定股利分配率居高的企業,相對的,若公司保留更多的盈餘,經營者有更多的資源可供運用、投資,企業營運也才更具有成長性。



「小故障」創造絕佳長線買點!



在評估長線買點時,劉俊傑特別提出《超級強勢股》(Super Stocks,寰宇出版,1997年)一書中所提到觀點:Get rich with the glitch!(靠小故障致富)他表示,在經營者的能力與誠信無虞時,公司長期表現定能成長,但過程中可能發生「小差錯、小故障」,造成業績短期衰退,並且造成股價急跌。但只要經營者的條件不變,營運終會回到成長軌道,而因為「小故障」帶來的股價急跌,反倒成了長期投資的絕佳買點。



劉俊傑推薦投資書:《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大塊出版,2001年)



「股票投資是綜合知識的結合!」劉俊傑表示,要在股市洞燭機先,必須要有多元廣泛的知識,再加上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這本書,名字雖有投資股票的字眼,但實際內容是訓練投資人能夠多元思考。」

星期二, 7月 13, 2010

中國打房鋼品傾銷擾亂亞洲鋼價 中鋼採差異化報價

中鋼(2002-TW)如市場預期調降9月內銷鋼品盤價,平均每公噸調降新台幣1020元,降幅4%。但值得留意的是,中鋼自9月起,對於鋼品盤價明顯採取「差異化」報價。




中鋼先前開出的9月外銷盤價,外銷日本、韓國市場部分,不僅未降,每公噸反而調漲50-80美元,而9月的內銷盤價,也不是全面調降,中鋼以受到中國鋼品傾銷衝擊較大的熱軋、冷軋、熱浸鍍鋅及電鍍鋅鋼捲調降盤價,希望協助國內鋼鐵業儘速恢復正常產銷水準。



中鋼指出,最近國際鋼價再度出現「空前混亂」狀態,漲跌互見走勢紛歧。歐美國家受歐債危機引發二次衰退疑慮,鋼價面臨回檔修正壓力;中國大陸受到宏觀調控及產能過剩影響,鋼價持續下跌;但是韓國POSCO卻為反映煉鋼原料成本上揚,而大幅調漲第3季鋼價。日本鋼價變動更是詭譎,7月起,以新日鐵為首的高爐廠,再度同步大幅調高鋼價,但是電爐廠東京製鐵卻全面調降鋼價,以致高爐廠與電爐廠平板類價差拉大逾100美元。



面對國際鋼價混亂狀況,中鋼盤價也採取「因地制宜」、「因產品別制宜」的差異化報價策略。中國「打房」造成鋼材大量低價外銷,主要受到衝擊的為東南亞地區,以及冷軋、熱浸鍍鋅及烤漆鋼板等,因此中鋼此次也針對這些項目進行調降,至於需求較為強勁的鋼板、棒線及電磁鋼捲,盤價則繼續維持平盤。

星期日, 7月 11, 2010

胡立陽出人頭地100招:成功人生必勝寶典

      
       法則一:不要只聽周遭朋友的話,一般的建議只會讓你成為平凡人

  法則二:不要只知道用功讀書,更重要的是要讀對書

  法則三:不要只知道「努力工作」, 更重要的是「做對工作」

  法則四:不要只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否則你永遠只看到一半的世界

  法則五:不要只是默默期待等升遷,要勇於創造自我推薦的場合與機會

  法則六:不要以為機會是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它會留給主動向它叩門的人

  法則七:不要以為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只是你必須站對地方接

  法則八:不要只會正面思考,要逆向思考,不正常的人才能出人頭地

星期二, 7月 06, 2010

(6701)達和-董事會決議分派九十八年度現金股利之除息基準日

1.董事會、股東會決議或公司決定日期:99/07/06

2.除權、息類別(請填入「除權」、「除息」或「除權息」):除息

3.發放股利種類及金額:分派現金股利每股新台幣4.0元,計新台幣732,546,600元

4.除權(息)交易日:99/07/22

5.最後過戶日:99/07/23

6.停止過戶起始日期:99/07/24

7.停止過戶截止日期:99/07/28

8.除權(息)基準日:99/07/28

9.其他應敘明事項:

1.現金股利預計99年8月19日委由本公司股務代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代理部以 匯款或掛號郵寄支票方式發放。

2.現金股利發放至元為止(元以下不記),匯費及郵資由股東自行負擔。

星期六, 7月 03, 2010

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決定將財產80%捐公益(如果將來我能實現我的夢想我也願意)

台灣餐飲大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將捐出80%資產,子女僅各分5%,


這個決定已獲太太及子女同意。戴勝益說,王品股票上市在即,

自己能分萬餘張股票,他內心浮現,自己何德何能擁有這些財富?

這是同仁打拚與客人肯定換來的。

去年11月,戴勝益花了7天登奇萊山,前4天他都不說話,第5天卻想通了。

他決定捐出80%股票,10%(市值近新台幣1億)留給自己,兩子女各5%。

下決定後,戴勝 益向 太太報告,她1分鐘內立刻同意。對留美的兩子女也說明他的決定,

並設有但書,35歲後才能動用。戴勝益說,留給子女各幾千萬元,雖然不多,

但他們已比其他人幸運多了,35歲前希望他們靠自己打拚。

捐出的股票中,50%的股息每年約3千萬元,

成立「戴水(戴勝益父親戴芳與母親黃水剩)清寒獎助學金」,

這筆錢能提供5千至6千位貧童,每人每年5千元,差不多是國小學童上下學期的學雜費。

另外30%,股息每年將近1,500萬到2千多萬元,成立「戴勝益同仁安心基金會」,

如有罹患重症、意外而傷殘的員工,王品願意照顧他們一輩子。

至於自己與妻子所剩的金錢,戴勝益自我調侃表示,:以他這麼會花錢,

應該夠兩夫妻用到最後。戴勝益說,這樣賺錢才有意思,不只為自己打拚,

而是為社會努力。





戴勝益小傳

在清苦中成長

  台灣光復不久後,大部份的家庭,日子過得都很清苦,我家也是如此! 從小生長在台中清水鄉下,家庭成員眾多,也無任何恆產,平時生活所需,

全靠父親外出作點小生意度日。因為六個子女的嗷嗷待哺,生活重擔讓雙親備感壓力,

但清苦日子,卻培養出異於他人深厚的手足感情。

  日子雖然過的辛苦,但母親從沒有忽略過對我們的教導。母親一直是我 家庭 老師,

她對我的教導,開啟我的學習之路。在我還未上小學時,母親就握著我的小手,

一筆一劃的教我用鉛筆寫出「戴勝益」三個字。

  在小學入學前,母親就教我學會寫1到100。在每學期暑假時,更提前教我九九乘法表、

雞兔問題、植樹問題、乘除運用等。一直到我國小畢業,母親才放下 家庭 老師角色,

因為初中課程,已遠遠超過母親所能夠教導我的程度了。

創業維艱

  民國68年,服完兵役要踏入社會,順理成章的進入三勝製帽家族事業。許多家族企業,

兄弟在事業上有所表現後,情感反不如創業之初的堅定,為避免手足之情生變,民國82年,

毅然離開三勝、離開副總的職務,選擇挑戰單飛,步上創業之路,希望能脫離父兄的庇蔭。

  「有能力的人,獨立出來也能發展。」是當時離開父兄羽翼下所抱持的信念,

我選擇了一條顛簸的創業路,經歷了人生最大、也最艱辛的考驗。

  經過「九死一生」(九次不同行業的失敗)的創業,現在回想起來,

猶如一場人生「浩劫」。負債2億元、跑了五年3點半的慘痛經驗,每天到3點半的那一刻,

就像熱鍋螞蟻般難熬,只要過了3點半的「生死關卡」,就像雨過天晴的輕鬆,

因為「明天的債,明天再籌吧」!

  細數創立的九個事業,有ㄅㄧㄅㄧ樂園、阿拉丁樂園董事長、呼啦樂園、嘟嘟樂園、

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一品肉粽餐飲、全國牛排館、

外蒙古全羊餐廳和專門辦演唱會的經紀公司等,如今這些事業早已不在,「雜亂,

沒有專注本業」的創業路,讓我走過宛如現代版「國父革命」的創業路,直到第十次創業,

才終告成功!

  這種散彈打鳥的創業過程,在創業第一年,就賺進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也因為「失焦」作法,讓賺進的一億元,很快就變成負債2億元,和達十年的債務歲月。

人人都有機會當老闆

  直到1990年,台中王品第一家店成立,這種不同於半生熟的西式牛排,

一種經過特殊牆料醃浸的頂級牛排,一推出就廣受消費者喜愛,除了奠定日後成功基礎,

也藉此複製出西堤與陶板屋等品牌的出現。

  全體同仁十餘年努力下,目前王品集團擁有王品、西堤、陶板屋、原燒、聚、ikki,

夏慕尼、品田及丰華等九個品牌,大陸和台灣共有八十多家直營店,去年營業額達35億台幣,員工人數從早期的幾百人,到現在的4300人,而股東成員從最早期的數十位,

擴充到現在約160人。

  同仁的「入股分紅」制度和對同仁的徹底授權與尊重,是王品集團成長的二大重要因素,同仁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機會當老闆」,是集團鼓勵和回饋同仁最直接的方式,

同仁創業不須冒著失敗的風險,就可以嚐到「利潤共享」的成果。

塑造出一家人般、一起打拚、一起收獲的企業文化。

  現在擁有九大品牌的王品集團,一路走來「聚焦」在餐飲事業,以往市場定位以高、

中價位產品為主力,今年更加入低價日式豬排、咖哩的「品田牧場」新品牌,

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餐飲選擇。

  未來,王品集團將計畫一年推出一個新品牌,預計達2030時,王品將在全球設有一萬家店,努力打造新的王品餐飲版圖。





高中畢業就離家北上的戴勝益,曾為了重考而在補習班苦讀一年。「高中時,台灣經濟起飛, 全家人日夜都在拚經濟,導致我功課日漸下滑,最後以5分之差,沒有吊上車尾。」但也因此,

他知道自己實力不差,再拚一年一定有好成績。

隔年,戴勝益以第二志願考上台大中文系,父母高興得殺豬大宴賓客。大學四年,

戴勝益過得充實難忘,他笑說天天都像在宿舍開Party,與同學聯誼嬉戲、快樂學習,畢業後,

他依父母期望,回老家繼承家業。

在父親一手創設的「三勝製帽」工作十餘年,他察覺許多家族企業會出現爭家產的問題,

為避免手足情誼生變,他毅然離開三勝,放棄父親給他的優渥環境,單飛創業。
 
九次創業失敗 負債上億




戴勝益的創業歷程相當戲劇性,三、四、五年級生或許聽過他過去的事業:ㄅㄧㄅㄧ樂園、

阿拉丁樂園、呼啦樂園、嘟嘟樂園、台灣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一品肉粽餐飲、全國牛排館、

外蒙古全羊餐廳等。他笑說自己像國父革命一樣,創業到第10次終於成功。



和許多企業家不同的是,戴勝益不避談過去的失敗經驗,因為他覺得當時縱使跌倒,姿勢還是很優美。

經營嘟嘟樂園第一年,胸懷壯志的他,首開風氣之先,邀請「小虎隊」代言遊樂園,並上電視打廣告,喊出「一票玩到底」,輕鬆賺進一億多元。可是,接連開了三家遊樂園,卻很快負債一億多元。



「遊樂園收起來時,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挫折!當時,每個月必須付的利息大約100多萬元,

每天我最高興的時間,就是下午3點31分(表示當天支票過關了),直到晚上12點之前都非常快樂,但一過12點,我又開始煩惱:隔天該如何籌錢過關?」



接二連三的的創業挫敗,龐大的負債壓力接踵而來,但他沒有逃避,放下身段向朋友借錢,

戴勝益感謝好友不離不棄。「大學時儘管生活『放蕩』,但後來發現,

似乎無形中做對三件事──對朋友有情有義、幾乎不拒絕朋友、盡量幫助有需要的朋友,

因此日後投資事業,朋友都願意無條件把錢借給我。」他也擬定還債計劃,同時積極思考如何重新再站起。

這種煎熬和痛苦,前後大約持續4年,直到經營王品牛排,事業逐漸起色,才將負債逐一還清。

「經過這件事,我發誓:從此再也不負債、借錢!」



不服輸的個性 在挫敗中找到向上力量



戴勝益說到做到,如今王品集團在台灣有八個品牌,在中國有三個品牌,

穩居國內連鎖餐飲集團的龍頭寶座,但每天採購的食材、原物料,一律付現,不但大受廠商歡迎,

樂於提供最新鮮、品質最佳的材料,且主動降價讓王品具競爭優勢,讓彼此雙贏。



回顧來時路,戴勝益坦言性格中有股不服輸的個性,所以從不相信命定風水之說,更不相信術士之言,總能在挫敗中找到積極向上的力量。



例如他國中時,有次運動跌倒腦震盪,過了一星期,左耳漸漸失聰,害他常聽錯司令台上師長指示,無法扮演好班長角色。他主動 向 老師請辭,但下定決心:「日後我要做發號司令的決策者,

不做聽命於人的順從者,耳朵聽不到沒多大關係。」



再如他剛開創王品牛排時,為了替台灣人爭一口氣,主動飛到英國,

成功爭取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在台灣設立分館。結果第一年參觀人潮很多,第二年人潮變少,

第三年幾乎門可羅雀。戴勝益看收支損益剛好平衡,立刻把博物館收起來,同時立下志願:

「將來要做的事業,一定要客人愈來愈多,而不是像遊樂園、金氏博物館般,上門的顧客愈來愈少。」

這個由挫折轉化的信念,果然支持著戴勝益,在餐飲業實踐了這個理想。



要懂得解決問題 不要無頭緒嚇自己



「人家都說血型B型的人比較樂觀,其實B型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樂天開朗,

另一種就是像我這種『隱性的樂觀者』,遇到事情一樣會猶豫不決、擔心許多,甚至憂鬱徬徨。」



這時,戴勝益會鼓舞自己:從一個人煩惱的事情,就可知曉其心胸及未來成就的大小,換言之,

小事不必花時間煩惱,大事光煩惱也無益,只要想辦法在最短時間把事情解決,一切就雨過天晴。



戴勝益分享他解決事情的撇步,是把解決煩惱的方式,分成「上策」、「中策」、

「下策」及「放棄」四種方法加以思考,並依數據分析整件事情對自己的損害程度,

瞭解問題的嚴重性及急迫性,而不是漫無頭緒的嚇自己。



待同仁如家人 鼓勵同仁自我提升



戴勝益帶領團隊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他希望同仁努力達成的目標,通常自己會先帶頭做,甚至嚴以律己律人。

像王品有所謂「 憲 法」,規定員工不得收受價值超過100元的餽贈、同仁親戚禁止入公司任職等龜毛條款。

嚴格之餘,他也視同仁為「家人」,時時想著如何為員工增加更多福利。



他視同仁為「家人」,導因於多年前一個「許媽媽事件」,給了他很大的衝擊。

許媽媽是王品牛排的計時洗碗工,為貼補家用,每天晚上10點多下班後,還要撿拾寶特瓶變賣,

不幸在一次下班途中,為撿拾回收物,被大卡車輾死。



戴勝益回想,「如果員工是我的家人,為什麼家人每天上班不夠,還要撿拾回收物才夠生活,

我卻出入名車、名牌,這樣怎算是一家人?」從此他褪下LV名牌公事包、辭退司機,每天徒步,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縮小公司的階級落差,力行儉樸生活。



由於同仁就像家人,他不希望家人變成「只會工作賺錢的大老粗」,因此要求大家每個月統計評比:「對自己的健康和素養投資了多少」,並公布於公司網站,激勵同仁隨時睜開眼、耳、鼻、舌及心靈,邁開雙腳走出去,接納新事物,也敢於冒險。



推動300分競賽 欣賞許文龍的謙遜



他在公司推動「300分」競賽,以爬百嶽、遊百國、吃百家餐廳,鼓勵同仁開闊眼界,自我提升。

今年初起,又增加:每人一輩子一定要吃100顆米其林星餐廳、每年至少參加2次藝文活動,

而且不能是公司招待的場次,一定要自己出錢的活動才算,藉以鼓勵同仁提升美感與素養。



戴勝益認為,每個人一生應有一個典範去追尋,他心中的典範人物是奇美董事長許文龍,說起偶像,他開心地分享幾次互動的經驗。有次他邀請許文龍到公司演講,會後80多歲的許文龍,

堅持一一和台下的王品主管握手,戴勝益當下很感動,敬佩一個事業如此成功的人,仍這麼謙虛待人, 他期許自己也像許文龍成為一個成功又謙遜的企業家

星期五, 7月 02, 2010

馬英九領軍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 督導政院招商專案小組

馬英九說,政府將會推出培元固本方案,改變台灣在經濟舞台上角色,他責成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將在國安會下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以督導追蹤。




馬英九說,政府將會推出培元固本方案,改變台灣在經濟舞台上角色,他責成行政院成立「全球招商專案小組」,3個月內由相關部會經濟部、財政部、金管會等單位完成對美、歐、日招商工作。



馬英九認為,政府還將推動吸引台商回台投資,並定期檢討招商成效,他指出,現階段國內投資相當不振,其實台灣民間有充裕資金,如何導引投入30多項政府方案,是未來努力方向。



馬英九還提出,他將在國安會下成立「全球經濟戰略小組」,以督導追蹤,包括創新招商投資具體行動計畫,透過這樣的機制把相關力量整合,發揮更大效果,希望立法院盡快審議通過ECFA。



馬英九進一步闡述,即使是起跑點一樣,如果體質不好、體力不強,還是一樣跑不贏別人,ECFA只是基本把台灣經濟振興方法之一,「千萬不要認為,簽ECFA就可高枕無憂,以後都是幸福快樂的日子。」他說,政府要趕快重新檢討,提振招式用老的政策。



馬英九分析,台灣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勤奮進取的國民,開放民主的社會,和多元優質的教育,很早就能往前進,可是在他執政前,優勢都被鎖住、卡住,他用「身上掛滿枷鎖,無法把優勢發揮」來形容。



馬英九說,他上任後朝開放方向走,降低遺贈稅、營所稅開放陸客來台,和日本、大陸洽簽國內機場航約,「打開台灣的任督二脈,把脖子上枷鎖一項項拿開,

把台灣經濟,裝上翅膀,有機會振翅高飛,讓台灣經濟高飛。」



馬英九認為,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壯大國內經濟,加強投資,吸引國內外資金來台,如果不好好招商、引資,投資不振要想提高國民所得或就業率都做不到。



馬英九說,政府提出愛台十二項建設、六項新興產業、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十項重點服務業等,將來台灣產品可免稅賣到大陸去,再透過法令加強創新工作,通過產創條例促進投資,政府還將工研院、資策會、中科院等研發機構整合起來,提升台灣創新能力,加強服務業附加價值,發展綠能產業、資訊通訊產業。



馬英九指出,將推動產業往下紮根,推動台灣成為工業大國,並開發關鍵技術,這是台灣「轉骨、轉大人」的重要關鍵,ECFA在此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不過政府還是要為適應不良做準備,政府先前編列10年950億元對弱勢產業輔導,不過17項弱勢產業在早收清單中1項都沒有。


試問台灣基礎建設夠完整來支持更高的經濟成長....使用那麼多年的中山高 坑坑洞洞的  中正機場的空橋  中正機場流動攤販 (為什麼有...原因呢?)人口問題不只經濟還有社會福利 還有種種要邁入已開發國家都不應發生的事
馬步要蹲好才不會摔倒

經濟學無用!金融危機以來理論與現實差距過大 洋相盡出

經濟學家及政治學家的想法,無論對或錯,其影響力都比大家以為的還深遠。那些自認實際且可免於任何言論左右的人,事實上常常是先人經濟學家的奴隸-凱恩斯。




《Newsweek》報導,2010 年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全球政府出手挽救病入膏肓的經濟,沒人希望雙谷底衰退,先前於多倫多舉行的 G20 峰會,討論重點也環繞於此。已開發的 31 個 OECD 國家,其失業人數保持在 4650 萬人的高點,與 2007 年相比上揚達 50%。這不僅僅是人們缺少工作機會,長期的失業將導致工作技能的下滑,引致經濟體的下行及永久的失業。



但是政府還能夠再多做些什麼嗎?仍是未知數。



如同凱恩斯所述,政治領導人其實對以前或現在的經濟學家理論皆充滿了敵意,而且經濟學家自身的意見亦常常相左。



政府一開始對金融危機的因應,包括下砍利率、銀行紓困、經刺計畫等,是避開了蕭條沒錯。但是危機挑戰了所有主要經濟理論的邏輯,包括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理性預期。經濟學頓時間變得搖搖欲墜,它帶來了辯證上的混亂,也為全球政策造成許多的爭議及拉扯。



舉預算來說,是否較大的預算赤字,真如同凱恩斯主張,足以刺激經濟體並創造就業。抑或是齊天高的預算赤字,換來的只是爆炸性的政府債務,陷入了另一個金融危機。



凱恩斯的邏輯看來無甚破綻:若消費者及企業開支疲弱,政府需減稅或增加開支來提振需求。但從現實層面來說,政府的高債務將形成金融及心理上的限制。法國的政府債務為 GDP 的 92%、德國為 82%、英國則為 83%。



這意味著高債務帶來的好處,可能隨著下列事情瓦解:債務飆高使投資人心生疑慮,則借款利率將飆高、且企業將對政府控制預算的能力喪失信心。此外,若銀行資本價值下滑,亦將造成銀行危機。



透過拉高赤字以振興經濟,以及害怕拉高赤字的後果,兩造正在激烈的辯駁拼鬥。



歐巴馬政府曾表示,7870 億美元的經刺計畫,將能創造或挽救 2800 萬份工作機會。或許吧!投資人尚未對美國國債喪失信心,10 年期國債殖利率維持仍保持在 3% 左右。但歐洲情況就沒這麼樂觀,希臘的恐怖債務,使其殖利率大幅上揚。有鑑於此,德國及英國正努力降低赤字,免得面臨如同希臘般的命運。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夫認為,節流計畫將損及經濟復甦。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也表示,美國經濟體需要更高的赤字,以及更多的經刺計畫。他認為,在此時錙銖必較,只是損及美國的未來。

星期三, 6月 30, 2010

201006程式交易對帳單(-17752)

人手一張悲慘的公車票


  缺貨缺很大 價值股 潛力股  都不算吧  想想這幾年為股東帶來多少現金流量
   都沒有吧  只有股本的一直膨脹  各種募資方法都使勁的使出 且玩弄一些財務手法

星期二, 6月 29, 2010

慧洋(2637)

慧洋(2637)董事長藍俊昇昨日股東會後表示,預計將在今年底前掛牌上市,估計在下個月就可送件申請,對於當前散整體裝市場狀態,他認為輕便型及超級輕便型市況相對穩定,為了朝多元化經營、降低營運風險,公司接下來將持續擴充營運規模,估計2013 年底前,總船數規模將自現在57艘進一步擴充到100艘,擴充幅度達75%。




藍俊昇表示,慧洋目前正積極準備申請送件前各項文件資料,估計最快有機會7月就可以正式送件,依照過去經驗,送件後一個月內,如沒有問題,主管機關便可完成審議動 作,估計8~9月應可獲得通過,接下來進行上市前發行新股增資動作,估計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底前應可完成掛牌上市。



對現在散裝市場狀況,藍俊昇認為,現在散裝市場中以輕便型、超級極限型市場最為穩定,過去幾周巴拿馬型散裝市場、海岬型散裝市場運價波動相當激烈,反觀超級極限型及輕便型運價卻一直穩在2.2~2.4萬美元,代表市場對超級極限型、輕便型船舶需求相對穩定,也因慧洋長期專注在輕便型市場,公司獲利因而相對穩定。



對於未來市場展望,藍俊昇認為,輕便型及超級極限型市場需求度依然相當不錯,不過,為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公司也會擴增巴拿馬型及海岬型船隻,預計今年下半年就有一艘海岬型船舶加入營運,估計2013年底前,公司營運規模將大幅擴增到100艘。



慧洋解釋,目前公司所有船舶均為輕便型船舶,今年下半年會再新增超級極限型及輕便型共5艘船舶,加上1艘海岬型船舶,估計未來船型大致區分為五大類,分別為巴拿馬型、海岬型、輕便型、超級極限型、雜貨船,每種船型將平均分配,藍俊昇強調,公司之所以要各種船型都要做到,最主要是為了做到『多角化』經營,降低營運風險,提升整體營運規模。



慧洋表示,公司在過去景氣下滑後低價購入船舶,2009年新簽訂 以及新造加上二手船共有12艘,營運船自2008年底的34艘,擴增到2009年底的52艘,到目前為止已擴增到57艘,預計到今年底加增加到64~65艘,今年新增的船型包含輕便型、超級極限型、海岬型船舶。



在業務面部份,公司將持續擴大自營船隊,去年慧洋自營船隊約佔總船數70~75%、代管的25~30%,今年預計自營比重將進一步提升到近90%。

實驗證明:高薪不能讓人賣命

最近發生了好幾件專業人士失德之事,有人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一桶蘋果中免不了有爛的,但是一葉知秋,專業人士受人景仰,他們的行為是社會風氣的指標,所以不能等閒視之。


專業(profession)這個字來自拉丁文的professus,有「公開確認」之意。在古代,一般人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的,只有貴族和僧侶等少數人可以,因此這些掌握知識的人有誠實明智運用這些知識的義務。因為被人仰賴、信任,所以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比別人高,要求他們秉著良心、誠實的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去幫助他人,醫師、法官、會計師執業之前要先宣誓。

因為現在社會一切用錢去衡量,使人誤以為金錢是一切,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九一一時,世界貿易中心裡的人驚惶失措地衝下樓逃命,但在同時,消防人員卻揹著設備往上爬去救援。難道他們不知道上去的危險?為什麼還去?驅使他們上去的力量是責任和榮譽,不是金錢。光是薪水不足以讓人冒生命危險。

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真正使社會運作的是榮譽感、責任心、自我期許和成就感,近來許多實驗的結果也顯示金錢並非行為的唯一動力。有一個實驗是請學生儘快地用滑鼠把電腦螢幕上的圓圈拖曳到一個正方形裡,每拖曳一個圓圈,第一組給五毛錢;第二組給五分;第三組沒給錢,是動之以情,請求幫忙做這個實驗。結果第一組在五分鐘之內拖曳了一五九個;第二組一○一個;第三組卻拖曳了一六八個。也就是說,無報酬的請求幫忙效果可以和給錢的一樣好。錢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有那麼大的動力,反而錢少了,效果不好(如第二組的成績)。

另一個實驗是請學生把一組字重新排列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第一組人的字重組成「冷天」等中性的句子;第二組的字組成「高薪」等跟金錢有關的句子。然後要他們做一個很難的拼圖,拼不出來時可以請求幫忙。結果「高薪」組堅持了五分半鐘才求援,而中性組三分鐘就求助了。在做完正要離開時,有人(另一實驗者假扮的)不小心打翻一盒粉筆,金錢組的人視若無睹,沒有幫忙撿。所以金錢固然使人自立自強,卻也使人不願幫助別人,人一想到金錢就變得自私自利了。許多實驗顯示加薪不足以提升員工的向心力,警察、軍人和消防員不會為薪水而死,必須有更高的社會待遇,讓他們覺得他們的任務比薪水更有價值才行。這個價值就是社會對他們的尊敬。金錢其實是最昂貴的激勵人心方式,它遠不及榮譽感有效。

多年前有部日本電影《金色夜叉》,講一個人追求金錢,最後死於金錢之手。要防止醫生開不必要之刀,必須提升他們對自己專業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二百年前渥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說「生活要簡單,志向要高遠」,二百年後,它仍是不破的箴言。

星期一, 6月 28, 2010

窮人的黃金

無論熊市牛市 白銀買氣正夯!價格飛漲 直逼黃金

工業製造上常用的貴金屬-白銀,販售價格持續創 30 年來最長的季度上漲紀錄,無論是押寶熊市或牛市的投資人,均受吸引進場購買。




白銀售價被投資人作為評估經濟工具,一方面作為工業原料,也可從需求量觀測製造業成長幅度,白銀的表現今 (2010) 年超越銅鋅等金屬,且價格走勢和黃金齊進上漲。



根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師 Daniel Brebner 表示,白銀價格將在 12 月之前上漲 15% 之多,由上周的每盎司 19.085 美元升至 22 美元。



聯準會 (Fed) 上周警告表示,金融成長狀況「不是那麼樂觀」,巴克萊資本的資料顯示,投資人白銀持有量創下歷史新高點。令投資人 11 月 23 日前可以每盎司 25 美元價格買入白銀的選擇權,成為紐約期貨交易所最受歡迎的商品。



研究機構 CPM Group 總經理 Jeffrey M. Christian 聲稱:「白銀的吸引力貨真價實,因投資需求和製造業需求皆相當強大。」繼他從 2008 年 10 月推薦投資人購買白銀以來,銀價已上漲 68% 之多。



Christian 指出:「當你看壞市場時將買入黃金,認為經濟將蓬勃發展時,則會購入銅,然而上述兩種投資人皆會購買白銀。」



白銀價格自 3 月底至今已上漲 9.2%,連續第 6 季呈現增長。自 1980 年亨特兄弟 (Hunt brothers) 意圖壟斷市場,白銀價格連續 11 季上漲之後,本次漲幅為歷來首見。



黃金價格在 6 月 21 日上觸每盎司 1265.30 美元的新高點,倫敦白銀價格今年已上漲 13%,黃金則漲 14%,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 (LME) 追蹤 6 種金屬價格之指數下滑 9.2%。



根據《彭博社》分析師估計,白銀價格今年末尾將上衝至每盎司 21 美元。



5 月底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落入 15 個月以來的表現谷底,但白銀期貨持有量上衝 12680 公噸突破紀錄。6 月持有量再添 43 公噸,MSCI 世界指數無甚變動,而標準普爾的 GSCI 商品指數上漲 5.3%。



根據白銀協會的報告編纂企業 GFMS Ltd 數據,有半數白銀的需求量來自製造工業,包括導電體、合金、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等等。



白銀的工業需求量今年上升 14%,是自 1988 年以來的頭一遭。



每盎司黃金售價幾乎可購買 66 盎司白銀,相較之下本月初則為 70 盎司,然而數量仍超過 5 年平均值的 59 盎司。



Gold Arrow Capital Management 合夥人 Gijsbert Groenewegen 認為:「白銀價格依然相對便宜。民眾對其觀點仍是『窮人的黃金』。」

星期日, 6月 27, 2010

羅傑斯:通膨威脅非常嚴重 看空股市

Rogers Holdings董事長、投資名人羅傑斯(Jim Rogers)表示,通膨威脅「非常嚴重」,並且金融資產一直處於熊市中。




曾精準預測全球商品到1999年開始大漲的羅傑斯,今天在孟買接受Bloomberg-UTV訪問時指出,他預測股市回檔,商品行情走高。他也買進歐元、美元,並說從歷史角度來看,農業商品「十分便宜」。



聯準會(Fed)本周強調,歐債危機可能會阻礙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成長。為了扭轉局面,歐元區國家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力挺希臘,紓困金接近1兆美元,但在歐債危機的衝擊下,全球股市大步回檔。



羅傑斯今天表示:「全球所面臨的經濟問題還沒解決,我不認為股市是最佳投資標的。」



因為美國企業的財測令人失望,亞股今天寫下近3周最大跌幅。由大公司組成的MSCI World指數,從今年4月逾兩年高點算起,已經拉回13%左右。



羅傑斯指出,「長期來看」,他對歐元或美元並沒有感到很樂觀。從歷年價格來看,糖和白銀都相當便宜。

星期三, 6月 23, 2010

總結500年來的發展 劍橋教授: 2014年世界將陷入危機

「末日說」又有新版本,劍橋大學教授尼克拉斯鮑伊(Nicholas Boyle)預言,「2014年將是全球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將有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將主宰本世紀的未來走向,世界或將陷入危機,其狀況或許不比電影《2012》樂觀。」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鮑伊的新作《2014:如何度過下一次世界危機》中指出,近幾年的金融風暴可視為這場世界危機的開端,美國總統處理金融問題的方式將是危機是否可以化解的關鍵,而且該國的經濟影響力在逐漸減弱,但是軍事實力仍無可匹敵,國際組織將扮演穩定全球局勢的另一重要角色。





鮑伊指出,2014年將發生的大事包括戰爭、宗教衝突或者歸於和平仍不得而知,回顧過去的500年,他發現每個世紀都在第2個10年中發生改變歷史進程的大事,馬丁路德在1517年威登堡教堂大門前釘上他所寫的《九十五條論綱》,點燃宗教改革之火,造就了新教。





1618年,波西米亞反對哈布斯堡王朝起義,歐洲陷入「30年戰爭」的爭奪利益大混戰;1715年漢諾威王朝興起;1815年歐洲反法同盟打敗拿破崙後舉行「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勢力範圍圖,維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和平;1914年則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鮑伊在分析過去5個世紀的結論是,金融風暴只是開端,真正的大事尚未發生,到時候世界將走向和平或者陷入混亂,命運掌握在「美國」之手,國際組織所發揮的全球性力量,將是美國之外的另一個關鍵力量。

等無人!台灣徵才難 全球第一

台灣上半年的經濟表現,跌破各家眼鏡。「第一季是爆衝,令人意外,」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看到GDP成13.27%後相當訝異。意外又延續一季。第二季財政部5月出口數據一公布,比去年成長58%,淡季不淡。讓花旗銀行、國泰金、瑞銀、渣打等機構紛紛調升今年經濟成長率,像喊價般最高喊到8%。



不過,30年來最好的經濟成長,為什麼民眾感受不到?這正是台灣目前的問題,外銷產業已經有過熱的危機,內需型做小生意的店家還在辛苦掙扎著。



台北站前地下街總共有超過百家商店,每天人來人往的客人遍布學生、上班族,達30到40萬人。



站前地下街合作社經理吳秉宸觀察,去年金融海嘯後,每天人來人往的人數沒變,但餐飲業業績最高掉六成,有的店家月收入從250萬剩不到100萬元。吳秉宸去年每天都要接到廠商要求降店租的聲音。不過儘管困難,也只有九家廠商敢撤租,現在還有6、7家在排隊等空位置。雖然業績下滑,但至少站前的人潮始終在,出去之後,這些做小生意的店家,收入更沒有保障。



【為何無法改善失業率與薪資水準? 】台灣失業率上升是從3.9%開始,按理現在生產指數已經恢復到高點,失業率早應該恢復,但現在卻不同調。更多人願意出來嘗試找工作是原因。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看到,「新增失業人數」好轉,表示景氣復甦;但更多閒賦工作人口,趁著景氣好轉紛紛出來找工作,也讓帳上失業數字短期難好轉。



民眾紛紛出來找不到工作的同時,廠商卻徵不到人。去年全球知名的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針對全球雇主做調查,台灣是全球徵才最困難的國家,增雇人的意願全球第三。



【調查與失業率走勢完全不同,為什麼?】「很多人高不成,低不就。」羅瑋指出,這已經變成結構性因素,導致失業率難降到5%以下。難找人的不只科技業,內需產業也開始徵人,卻找不到人。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看到最近摩斯漢堡、丐幫滷味等連鎖餐飲業都向她抱怨,「等無人!」



剛協助即將開幕的Uniqlo做百人徵才活動的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分析,景氣剛回暖,廠商雇人一定不會從內勤、成本單位開始找人,要的一定是門市店員、業務,這種可以帶出業績的人員。



這種職缺在台灣卻不受歡迎,求職者不愛彎下腰,不愛端盤子。起薪也多不高,兩年工作經驗以內,月薪多在2萬7以下。廠商因為人數需求眾多,加薪搶人的意願也不是很強。



許書揚預估,今年7、8月的畢業生只要願意接受業務的工作,根本不存在失業率的問題。薪資調整也只偏重少數行業,主要在製造業。金融海嘯時製造業無薪假、裁員比例高過服務業,但反彈速度也比較快。3月份服務業薪資年成長還不到1%。



台灣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看似榮景,但如何調整結構,降低失業,增加薪資,才是政府拚經濟的真正挑戰。

新鮮人愈快找到工作 薪水愈高

(中央社記者程韻璇台北22日電)104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過去5年社會新鮮人首份工作平均求職週期為4.19 個月,而新鮮人首份工作求職等待期與薪水呈現負相關,也就是等待期越長,薪水越低。





調查指出,畢業後立即或1個月內成功就業的新鮮人平均月薪為新台幣2萬6991元,1到3個月內就業者為2萬5690元,3到6個月內就業者為2萬5061元,6到12個月內就業者則為2萬4038元。





6到12個月內就業者不僅較1個月內就業者少了近3千元,也較平均新鮮人薪資2萬5729元低了約7%。1個月內就業的新鮮人增加的薪資,相當於上班族在每年3%調薪的幅度下,連續加薪2年後的結果。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表示,新鮮人在求職前,應先自問求職ABC,即斟酌自身能力(Ability)、確認自己希望投身的產業(Business)、找出自己適合的職務內容(Content),之後再將自身優勢與性向跟職場上的需求(Demand)相對照,透過ABCD法則,找出求職方向再出手。

為什麼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






時代變了,大學窄門變得寬敞無比,大學文憑不值錢,大學畢業卻有愈來愈多人找不到工作!青輔會在「青年就業接軌」的報告中指出,到去年底,十五到二十九歲的青年失業人口,合計有二十七萬一千人,占全體失業者的四成二,平均失業率百分之十點七八;範圍縮小到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大學剛畢業,失業人口十二萬七千人,平均失業率百分之十四點四九,是全體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五點八五的二點四八倍。以教育程度來分,青年失業者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超過半數、有五成六,失業超過一年都找不到工作的長期失業青年已經有三萬七千多人,多次尋職都沒有成功,已經喪失自信心而成為膽怯工作的「怯志者」。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最近接受青輔會的委託,研究青年就業該如何接軌。辛炳隆分析,高學歷高失業率是結構性問題,三、五年之內的短時間都不會改變,目前甚至連碩士也有這個問題。





大學生的數量暴衝,八十九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十二萬人,九年後到九十七學年度已經加倍到二十三萬人,人人都是大學生,當勞動市場的供給量太多,大學生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很難找到工作。





多家人力銀行的資料數字頻放利多,工作職缺的年增率動輒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五、六成。不過,有工作機會不代表工作好找,因為產學之間存在嚴重落差!青輔會觀察到,產業結構快速變遷,海嘯之後,企業用人彈性、僱用型態多元化,招募社會新鮮人採保守態度;目前的高等教育偏向商管類的人才發展,理工類的人才什供給減少,造成「企業找不到好人才,青年不到好工作」的結構性失衡。





中租迪和企劃處策略長孫士民大學唸的是逢甲經濟系,剛進入中租迪和就是當業務,但他說,現在很多新鮮人不願意當業務。





又或者害怕進入職場落入失業族,於是繼續躲在學校,延畢或者唸研究所。





除了供需失衡之外,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企業不只是賺錢營利,也要有社會責任。他說,企業用人策略多半是游牧民族的心態,這裡用用,那裡用用,很少真的協助一個地方培訓人才;即便政府補助提供實習機會的企業,但拿補助金的是企業,而不是主辦實習計畫的員工,也因此,企業員工未必主動提供青年實習,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是青年缺乏工作經驗,難以真正進入職場的原因之一。

星期日, 6月 20, 2010

企業快訊/達和航運 發4元股息

企業快訊/達和航運 發4元股息




【經濟日報╱丁威】 2010.06.11 04:00 am







達和董事黃健。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泥集團旗下興櫃航商達和航運(6701),今年將進場造船,進行汰舊換新,預計擴充二至三艘巴拿馬極限型船舶。達和目前也準備轉上市,屆時將成為台泥集團在台第四家上市公司。



達和董事黃健強強調,上市是達和的目標,目前正在接受券商輔導中,但何時能上市,沒有時間表。達和昨(10)日舉行股東會,由黃健強代董事長辜成允主持股東會。



達和航運過去主要負責台泥(1101)的水泥、和平電廠煤炭的運送業務,近幾年散裝景氣大好,達和船隊規模開始擴充,承載貨物轉趨多元,營運表現也逐漸升溫。



達和去年營收22.92億元,稅後純益7.8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3元,獲利雖較前年下滑,但仍繳出不錯成績,昨天股東會通過配發4元現金股利。



【2010/06/11 經濟日報】@

星期日, 5月 30, 2010

201004程式交易對帳單(+26892)

201001~201003程式交易對帳單(-28698)


90%大台

領先指標連3降 雙底疑慮上升

【聯合晚報╱吳文淵】 2010.05.30 02:22 pm





經建會最近公布4月景氣動向,一如各方預期,景氣對策信號還是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5月還有可能續紅;但稍令人不安的是,景氣領先指標的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已連續三個月下滑,而且降到比去年7月還低的水準。台灣景氣,會再次探底嗎?



經建會官員:不會出現二次衰退



經建會官員的解讀是,這代表六個月以後經濟不會像現在這麼熱絡,是經濟成長趨緩,景氣仍屬擴張期,不代表景氣反轉;甚至還有官員明言,不會出現二次衰退。不過,觀察領先指標六個月移動年增率的走勢,顯示這波於去年1月跌到負25%谷底後回升的景氣循環,在今年1月衝上23.3%的高峰後下滑;去年初的走勢是一個明顯的大V型,今年前四月就像是W右半的初降段,確有點令人憂心。



景氣動向指標會出現這樣的走勢,可謂成也基期、敗也基期。經建會編製的景氣指標,主要是綜合多項指標的年變動率而成,因而多以指數呈現。由於去年第一季全球經濟大跳水,以致景氣不過回升一點點,各項指標的年增率都是超高成長,也讓這波景氣指標的反彈顯得虎虎生風。相對的,去年第二季起景氣已開始走升,基期月月墊高,高成長不再,指標的升勢自然走緩。



如果依據一般通用的景氣動向解讀,連三月下滑通常代表趨勢形成,因而可暫時將今年1月視為這一波短循環的小峰頂,對雙底疑慮保持警戒;但因為去年各月基期變化起伏太大的特殊因素考量,加以4月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109.6(以95年為基期100)仍呈上升之勢,以及歐債風暴、兩韓對峙等多項外部環境變數的干擾,因而還可再觀察一、兩個月領先指標的走勢,再來判斷這波景氣是否真的二次衰退。



民間投資仍待提振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波景氣短循環出現兩個現象,一是波動幅度非常大,二是各項指標的擴張步調不一。對政府施政及企業經營而言,景氣循環的高低起伏是正常現象,但不希望起伏落差太大,因為過大的差距可能導致立即、甚至難以回復的危機,例如企業週轉不靈等,因而政府常須以反景氣循環的對策緩和景氣的波動。不過,無論是前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劇跌,或是這一年來的急升,所呈現的卻非如此,其或有基期因素使然,但政府應注意並避免其成為常態。



此外,景氣對策信號雖然連四紅,但九項組成指標中,常見不是過熱紅燈就是低迷藍燈的兩極化發展,其中代表資金需求的直接間接金融直到4月才由藍燈轉為黃藍燈,反映了民間投資仍待提振,也讓景氣的復甦總是缺了一塊。

星期日, 5月 16, 2010

沉默的船王

KY慧洋危機入市大賺<慧洋海運>


於 2010/3/10 11:49:55 (246 人讀取)

2010-03-10 工商時報 【鄭圭雯】



 2009年8月登入興櫃的慧洋海運(KY慧洋,2637)因勇於危機入市,去年積極在低價購入散裝船,建立起堅船隊,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轉上市交易。



 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指出,慧洋去年買進24艘新造船與二手船,包括汽車專用船、近洋船與多用途船各2艘、5艘輕便極限型船與10艘輕便型船,船隻購入成本低,將為股東帶來長遠利益。



 慧洋創立於1999年,為台灣最具規模散裝船隊船東之一,登記於開曼群島,資本額22億元,董事長藍俊昇為台灣散裝-四維航(5608)董事長藍俊德胞弟。目前擁有50艘船,代管船3艘,平均船齡6.5年,今年將交10艘新船,明年8艘,後年6艘,2013年4艘,屆時共囊括7種船型80餘艘船。



 慧洋客戶結構中,長約之日本、歐洲客戶如NYK、MOL、Norden等,各佔50%,自營之客戶則分佈於世界各地,以亞洲地區印度、中國、東南亞為多,並陸續擴及中東、非洲、南美市場。



 藍俊升指出,目前全球輕便型船共2579艘,平均船齡19.4年,超過20年船齡的有1,393艘,佔54%,25年以上佔41%。隨著世界環保規章與船舶安全管理要求,這些舊船將被限制在世界落後地區航行,甚至被淘汰解體,主要原料輸出國與進口工業國家對輕便型船需求將呈現供需失衡狀況,包拓歐美、日本、澳洲與加拿大等,慧洋擁有的30艘輕便型船,將成為市場搶手貨。




藍俊昇掌舵 慧洋大賺智慧財 全台最大散裝航運集團慧洋率先申請回台上市


已十多年未見新面孔投入的海運業,[資源分享] 藍俊昇掌舵 慧洋大賺智慧財 全台最大散裝航運集團慧洋率先申請回台上市[url=http://www.eyny.com/viewthread.php?tid=3792717][資源分享] 藍俊昇掌舵 慧洋大賺智慧財 全台最大散裝航運集團慧洋率先申請回台上市[/url]伊莉討論區[url=http://www.eyny.com/]伊莉討論區[/url]近來因慧洋海運回台上市,激起波濤浪花。8月31日才由元富證券推薦登錄興櫃蒺蒙蒔蒹,圖墊墓墈慧洋亮眼的獲利表現,已引起法人的青睞漳滹漈漘,睿睡碬碠董事長藍俊昇分享獲利祕訣:「景氣難測,太聰明和太會算計的人都不適合做這行。」  一家僅創立10年的船運公司嫝嫪嫥嫖,幗幙幣幕卻可以聯貸到57.4億台幣貸款(相當於公司2倍資本額)、旗下擁有全台規模最大的散裝航運船隊、並且也是首家以海外企業回台上市辦法在興櫃掛牌的海運台商,令人好奇鄪鄮鄭鄦,頖頗颱颯能拿下多項第一封號的慧洋海運,掌舵者究竟是何許人也?

 散裝貨輪業的「張榮發」

 想像中,散裝航運業的老闆應該是個性粗曠豪邁、身影穿梭在卸貨碼頭或是海上船艙,而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給人的初步印象卻是鋒芒內斂、謀定而後動,坐鎮在布滿雕塑畫作的辦公室內帷幄運籌、決戰千里,倒是入門處一張巨大的木刻泡茶桌,沉穩中盡顯主人豪氣及好客的一面。

 目前擁有49艘大小船隻,3年後船隊可擴充到70艘規模的藍俊昇,堪稱散裝貨輪業的「張榮發」,連續兩年EPS達5元的獲利表現,讓行事一向低調的慧洋海運,甫在興櫃市場亮相就已光芒四射,除了在推薦券商——元富證券眼中為難得之寶外,亦吸引許多法人和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亟欲探究它的成功之道。

 慧洋是家年輕公司,但董事長藍俊昇在海運業界已經闖蕩了30多年,海運界的老字號四維航是他和哥哥,在30年前一起創辦的企業。1993年,藍俊昇在朋友的力邀下出任益航總經理,8年內將益航轉虧為盈,船隊從5艘船擴增到17艘船,成為國際性的船公司,經營船運生意的手腕有目共睹。

 從不景氣中創業

 就在藍俊昇50歲倦勤離開益航並打算退休之際,剛好遇到1999年全球船運業最不景氣的時候,當時有兩艘(船齡)2年的日本船乏人問津,賣家及銀行紛紛找他接手經營,因而再度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我只接了其中一艘6600噸的船,船齡其實才1年多,是非常好的船,卻沒人要,」看在藍俊昇眼裡覺得相當可惜。

 憑藉多年的經驗,藍俊昇認為景氣最差的時候,往往就是危機入市的時刻,於是本來要退休的他,接了第一艘船後,又陸續用低於市價的價格買到不少質優的船。例如,當時一艘8000噸的船市值達800萬美元,只要花600萬美元就能買到。

 講信用、重承諾

 在藍俊昇的「獨具慧眼」下,創辦1年多的慧洋,船隊規模從1艘變成10多艘,他的退休規劃也因此無限期地往後延,航運業的權威雜誌《貿易風》(Trade Wind)2000年底撰文報導慧洋以黑馬姿態凌駕同業的表現時,還語帶幽默地形容藍俊昇:「這算哪門子的退休?」

 藍俊昇表示,這一路可以在航運業成功經營,最重要的條件是信用好、確實履行承諾,及懂得船隻維護與經營。

 處女座、深信「魔鬼藏在細節裡」的藍俊昇,不僅行事果斷、且注重很多小細節,尤其是對專業技術的堅持,讓他在這個行業累積相當口碑。幾乎與他有過生意往來的人,後來都成為了好朋友,但彼此之間又不會因為友誼而失了商場上的準則,他的手腕與智慧,可見一斑。

 擁有高素質人力團隊

 像慧洋的日本董事福井正幸,在業界有35年的資歷,擁有留美學歷,能說一口流利英文,是藍俊昇年輕時結識的購船仲介,慧洋創業時被延攬成為公司董事。至於慧洋總經理鄭俊聲,也是藍俊昇透過朋友介紹、擁有豐富航運業經驗的專業將才。就這樣,慧洋的三人創業團隊成形,一路並肩合作至今。

 歷經10年發展,慧洋已經擴充到百人規模,仍是個充滿戰鬥力的年輕公司,員工的年齡層多在40歲以內,大都具有國際觀且高學歷,例如如董事長特助薛亦駿,就是台大經濟系及柏克萊大學雙碩士學位的高材生。

星期日, 5月 02, 2010

德國政府譴責台灣執行死刑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日專電)針對台灣4名死囚伏法,打破多年來死刑零執行的紀錄,德國政府發表譴責聲明,認為對台灣廢除死刑的努力來說是一大挫敗。





德國聯邦政府的人權專員羅寧(Markus Loening)表示,無視德國和歐洲聯盟的一再請求,台灣在沒有事先宣佈的情況下就執行死刑。





羅寧的發言人告訴中央社說,這次死刑執行「對台灣廢除死刑的努力來說是一大挫敗」。





除了白俄羅斯,歐洲各國都已廢除死刑,在全球各地推動廢除死刑,早已成為歐盟外交政策的一環。





德國過去曾在台灣舉辦廢除死刑的講座活動,並邀請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的成員,到歐洲實地考察死刑廢除後的配套措施和監獄運作的情況。

顯現出台灣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經濟,人民素養 有待提升 ,,,,,,因在哪?政客當道的台灣.....富人經濟的台灣....一個賣菜的阿桑....善行被肯定...但捐很多錢的郭台銘呢???

星期一, 4月 26, 2010

10% vs 17%

針對行政院預計將營業稅降至17%一事,台灣航運公司恐怕未蒙其惠、卻先受其害,原因在於多數航運公司的營業稅早已適用成立營運中心稅率,僅須繳納10%營業稅率,因此一旦逆勢調「漲」為17%,對於各航運公司恐造成嚴重衝擊,為此,部分船運公司將一同串聯,透過船聯會向交通部發聲。




航運公司指出,長久以來部分航運公司大多適用於政府提供設立營運中心優惠稅率,航運公司只要將營運總部設立於台灣,且同時在全球各地設立兩個以上營運據點,加上聘雇人員達一定規模,便可適用政府提供10%優惠稅率,因此一旦航運公司如須繳納政府新規定17%,勢必對於航運公司獲利造成相當程度影響。



航運公司指出,目前針對調整營業稅率達17%一事,已動員各大航運公司,據了解,目前已有中航(2612)、裕民(2606)、台航(2617)、新興(2605)等航運公司將集體向政府提出建言,不過提出建言者將不會由各航運公司獨自發聲,將透過船聯會集體向交通部抗議,或是也將藉由船運商會表達船運公司心聲。



航運公司認為,只要營業稅調漲為17%後,營運規模愈大的公司影響程度愈高,原因在於被政府課徵稅率勢必愈高,因此航運公司認為,航運業好不容易撥開烏雲見到陽光,如果因為政府調漲營業稅而再度被投資大眾所遺忘,將不是他們樂於見到。

星期一, 4月 12, 2010

虧轉盈??????????海外購料償債 力晶擬增資11億股

我真的狠討厭這種公司........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0年4月12日電)DRAM 廠力晶半導體 (5346) 計劃增資11億股,用以海外購料或償還銀行借款等;增資將採私募增資及現金增資或發行海外存託憑證等方式。




力晶去年財報出爐,儘管第4季單季轉虧為盈,獲利新台幣16億餘元,只是整年度仍虧損207.12億元,每股虧損2.52元。



力晶至去年底累積虧損已超過資本額一半,董事會決議減資343.77億元,彌補累積虧損,改善財務結構。



為支應海外購料所需資金,力晶董事會同時決議私募增資3億股;另為配合購置設備、海外購料、充實營運資金或償還銀行借款,力晶董事會也決議辦理8億股現金增資或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



力晶表示,為能爭取較佳條件,避免股本過度膨脹,初步規劃不會在減資後,隨即辦理增資,將視後續狀況,擇適當時機辦理。

星期一, 4月 05, 2010

〈分析〉危機四伏 別輕信牛市已至 注意10個經濟大雪崩的癥兆

Moodys 資深信用分析師 Kevin Cassidy 先前指出,至 2012 年,將有高達 7000 億美元的「垃圾」等級公司債到期,假若這些公司無法妥善解決,恐將發生一場經濟大雪崩。




標準普爾分析師 Todd Harrison 在《MarketWatch》 撰文表示,完全同意這項說法,並認為危機仍潛伏於市場,不可不防。



2008 年 9 月,Harrison 已於 《Minyanville》發文警告,2008 年年底有 8710 億美元的公司債到期,並且預言未來可能出現 2 種光景,除了信用癌細胞將摧毀整個金融系統,或是突然發生一場重大意外衝擊這個鉅額負債的世界。



Harrison 除同意 Kevin Cassidy 的說法,也指出目前正在醞釀的新雪崩,除危機將從企業擴大轉移至政府主權債券,也都將使災情發生後的效應不斷增加,他也建議投資人應持續關注企業信用評級,以作為資產價值出現下滑的指標測度工具。



美股近期不斷走揚,甚至飆創 18 個月新高,只是人們不禁擔憂上衝的動能還能維持嗎?特別是在企業又面臨公司債償付的時刻。可是從各個面向來觀察,現在的信用市場正展現難以置信的韌性,說明投資人也有很多管道逃避風險。



Harrison 表示,不可否認的,多頭已捲土重來,只是投資人雖已開始關注企業信用問題,然而前方仍會出現連串的危機。他認為,由於 10 項因素影響,使得投資人在這看似再起的多頭市場,仍須面對空頭再起的可能。



1.希臘問題



Harrison 認為,雖然希臘獲得 200 億歐元的援助,可是仍有許多未解的問題,甚至還有骨牌效應的隱憂。



2.美國健保方案



美國政府甫通過的健保法案,Harrison 認為,只是讓沉重的財政赤字再增添一筆壓力,雖然可透過加稅或是緊縮的措施,也許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可是也讓政府與市場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3.美國各地州政府預算赤字



根據研究機構 Pew Center 最近發布的預測報告指出,州政府退休基金的資金缺口達 4520 億美元。雖然可以期望聯邦政府的援助計畫,可是這種見洞補洞的方法並不值得鼓勵。

企業的社會責任

「王雪紅救我」下游廠商求助 失控!


更新日期:2010/04/02 15:44



宏達電總部今天動土,卻遭到手機觸控面板供應商,前股王洋華遭資遣的員工突擊抗議,要求一定要面見宏達電董座王雪紅,當面陳情;沒想到,下午手機發表會,這些員工不死心,混進戒備森嚴的TAIPEI 101會場踢館,場面極度混亂,現場中外貴賓,嚇到傻眼。





抗議民眾:「救救我們!為什麼要擋下我們?你知道宏達電今天發生什麼事嗎?宏達電就是這樣對待我們!」



宏達電手機發表會,冷不防,遭人踢館。保全人員:「危險,很危險,下來一點點,這樣很危險!」



拉下鐵門,通道完全封鎖,重要場子,抗議員工破壞氣氛,中外貴賓嚇到傻眼,沒想到百密一疏。抗議民眾:「我們不要血汗手機行銷全世界!不要讓我們一直在外面等!」



抗議民眾都是宏達電觸控面板供應商洋華員工,不甘心,因為一大早,宏達電動土典禮,突擊陳情,得到回應就是等待。



抗議勞工:「王董事長,救救洋華員工,不要推了啦!」抗議勞工:「違法資遣勞工!違法雇用童工!超時工作!」



宏達電下游員工控訴,不僅超時加班嚴重,短發加班費,員工有1/4都是15歲未滿16歲童工,要宏達電伸援手;不過洋華僅以一張聲明稿,強調絕對於法有據。



真的投訴無門,員工找上宏達電董座王雪紅,希望能伸援手。宏達電董座王雪紅:「我真的不清楚,因為那不是我們的下游廠商,是下游廠商的廠商。」



曾一度以514元擊敗宏達電,成為上市櫃新股王的洋華,如今卻丟出燙手山芋,不僅合作關係緊繃,更考驗雙方企業的社會責任



抗議勞工:「為什麼不出來?不要這樣啦!為什麼不出來?走開啦!為什麼你不出來?」

星期日, 4月 04, 2010

賺很多ㄚ?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真的賺錢嗎?還是公司治理有問題....

宏達電一天兩場喜事 都遇洋華陳情




【聯合報╱記者沈旭凱/新店報導】 2010.04.03 03:20 am





宏達電昨天接連舉辦兩場喜事,但都遭到洋華員工抗議,令宏達電覺得無奈又無辜。



昨天上午宏達電舉行台北企業總部動土典禮,卻來了一群被洋華公司資遣的員工要向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陳情,當行政院長吳敦義要上台致詞時,一群被洋華光電公司資遣的員工在場外喧譁,引起警方緊張,員警在會場入口處排場人牆,雙方發生拉扯、對峙。陳情者希望王雪紅協助他們處理勞資糾紛。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表示,她不清楚這件事情,且洋華並非宏達電的下游廠商,而是「下游廠商的下游廠商」。宏達電公司人員事後也出面安撫,但因為宏達電與洋華公司並無直接關係,無法承諾,讓陳情者當場痛哭。



下午宏達電舉辦新機發表,又有洋華前員工突然上台抗議,在台北101大樓現場引發騷動。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表示,會瞭解、轉知相關訴求內容。



【2010/04/03 聯合報】@ http://udn.com/

星期一, 3月 15, 2010

成績不錯喔.....加油吧...我心目中台灣最好公司之一

免換充電器! 手機插孔規格明年統一

市面上手機的充電孔,規格五花八門,換手機充電器也得跟著換,既不環保也不省錢。NCC預計今年中將完成手機認證規範的修訂,明年元月起,進口或是台灣製造的手機,充電孔一律得採用歐盟規格,2012年和全球同步接軌,消費者買手機不用再更換充電器。





買新手機,就得換新充電器,就算同一廠牌,型號不同,插座充電器也不相容,手機汰換一多,哪個充電器配哪只手機,消費者自己都混淆。消費者:「很麻煩啊!因為本身就有4、5只手機,因為不同啊,充電器很多,常常搞不清楚哪個是哪個。」



市面上手機充電孔種類繁多,隨機抽樣,4只手機的充電孔、形狀大小都不一樣,USB插孔、長型排孔、圓的扁的都有,NCC打算從明年開始全部統一,要改成歐盟規格的Micro USB,不僅一線多用,換成不同款不同廠牌,或者同廠牌不同型號都適用。



NCC技術管理處副處長羅金賢:「充電器如果能夠統一的話,一個就好啦,今年年中(手機認證)標準就會出來,明年我們給明年一個緩衝時間,那到2012年1月1日開始,我們就要強制全面來實施。」



手機通訊業者:「現在都用一樣的話,廠商會沒有生意作,所以差別會很大。」



就怕規格統一反而讓生意沒得賺,NCC給通訊業者1年緩衝期,舊款庫存可以賣到完,手機認證規範修改完,未來充電器規格不再霧煞殺,環保又省錢。

星期日, 3月 14, 2010

伍必翔:必翔掌握磷酸鐵鋰電池關鍵技術 當電動汽車先鋒 ﹗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蘇澳】 必翔蘇澳電動汽車廠動土 AIT台北辦事處處長任司 徒文(右)到場致賀。(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攝)




必翔 (1729) 電動汽車蘇澳廠今天舉行動土典禮 ,不僅行政院長吳敦義、交通部長毛治國到場祝賀,連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也是與會嘉賓 ,必翔董事長伍必翔展現豐厚的政商人脈。伍必翔表示 ,必翔所掌握的磷酸鐵鋰電池既是,是全球唯一可自動 化量產,且碰到意外狀況,必翔的電池只會「睡覺」, 並無爆炸等風險。伍必翔強調,「必翔願意當汽車電池 的先鋒」!



伍必翔指出,目前必翔的策略為創新輕量化的電動 汽車,其中電池組裝結構DOSBAS已取得世界專利,不起 火、不爆炸,可確保行車安全,必翔電動車目前不僅已 有數十輛每天在歐洲試跑,同時必翔的電池早已隨俄羅 斯的太空計畫,在太空中運行超過4年,下一步還將參 與火星計畫。



伍必翔並透露他投身農用車、電動輪椅、電動代步 車到現在電動汽車的歷程,早在唸新竹中學時,原本大 學聯考第一志願要跟大家一樣,選擇台大,但當時看到 新竹山上的老果農,11月的冬季裡每天辛苦揹著橘子上 下山,突然有一天,老果農摔倒了..,於是伍必翔立刻 將志願由甲組改為丙組,同時把第一志願改成屏東農專 ,專攻農用機具領域。



伍必翔說,他一路走來,都是希望能運用機械科技 增進人類福祉,必翔在農用車領域站穩腳步後,又朝向 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 動代步車大廠,電動車則是下一階段的努力目標,希望 能在綠色能源產業中,扮演開路先鋒。



伍必翔表示,選擇在蘇澳港自由貿易區設廠,並成 為區內第一家廠商,必翔廠房建設將比照「率建築標章 」,引進全自動化生產設備,完全採用無工業廢氣、廢 水的零污染製程,徹底實踐提供「低碳社會、樂活生活 」的企業願景。而必翔蘇澳廠新建工程,預定11月底廠 房及週邊綠化工程可陸續完工,生產設備也將於今年底 以前完成裝設與試運轉的作業。預計2011年第一季首批 電動汽車即可自蘇澳廠下線、銷售予全球客戶。



必翔計畫量產的都會用輕型電動汽車。 (鉅亨網記 者胡薏文 攝)



必翔電動汽車初期的產品定位以「都會用輕型電動 汽車」為主要訴求,產品包括城市都會轎車與小貨車, 車重含電池約540公斤,時速上限45公里至80公里,標 準電池9.2V,續航力為85公里到125公里,但如加裝額 外電池可行駛150公里到220公里,標準充電時間為4.5 小時。伍必翔預估2011年全年電動汽車出貨量可達到1 萬輛的水準,其中超過80%的出貨量將以歐洲、北美地 區的市場需求為主。



不過伍必翔也表示,雖然現階段國內家用、公用充 電設施的基礎建設尚未臻完善,但政府大力扶植電動汽 車產業,並計畫於三年內積極推動10個示範運行據點合 計3000輛電動汽車上路運行,必翔電動汽車將積極參與 「智慧電動車示範運行推動方案」,並爭取將必翔電動 汽車快速導入台灣市場的機會。

星期六, 3月 13, 2010

王文潮示警 石化下半年景氣不明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2010.03.12 02:55 am








台塑化王文潮昨天對下半年石化業景氣提出警訊,因歐、美景氣恢復不如預期,去年至今,全球只靠大陸內需政策支撐,預估景氣熱度最多維持到第二季。

(本報系資料庫)

台塑化王文潮昨(11)日對下半年石化業景氣提出警訊,他說,因歐、美景氣恢復不如預期,去年至今,全球只靠大陸內需政策支撐,景氣回升速度和能見度都不高,預估景氣熱度最多頂多維持到第二季,下半年市況不明朗。



王文潮強調,金融風暴發生至今,政府對景氣恢復的情況過於樂觀,令人擔心。金融風暴後,原以為歐洲復甦的情況會比美國好,但事實證明不是如此,情況可能更糟。最近義大利、希臘爆發的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美國因元氣也未恢復,也無法伸出援手。



王文潮表示,歐盟找不到奧援,希臘總理巴本德理歐只得飛到美國,拜會歐巴馬總統尋求援助,但歐巴馬發表演說時,隻字未題,可見美國經濟也好不到那裡去。



他指出,因中國積極推動內需,家電下鄉、汽車舊換新等內需政策激勵龐大的塑膠原料的需求,才使亞洲塑膠原料價格大幅上揚,預料這些提振內需政策,將能支撐塑化業景氣維持到今年第二季。



不過,後來發現,大陸很多民眾汽車舊換新,或買了新車後,竟放在家裡沒有開。大陸的家電下鄉、汽車舊換新引發塑膠原料需求,汽油的消費量卻沒有增加,煉油廠開工率也沒有明顯增加,造成石油腦增加有限,價格才居高不下。



王文潮昨天也針對最近沸沸揚揚的健保問題,發表他的看法。他說,健保每年保費收入約4,400億元,洗腎、癌症及呼吸道疾病占1,148億元。每當健保費出現巨額虧損,要調漲健保費時,「都是我們這些人在繳交」。



他認為,既是健保,就應該用在刀口上,即住院、開刀等嚴重疾病的時候。平常小病、小感冒的看診費用,在一定的額度下,都應該自費。不應大、小病都納入健保,連洗牙都可以用健保給付,那太浪費健保資源;他舉美國為例,當地民眾都自費洗牙,一次費用要75美元(約新台幣2,400元)。

星期五, 3月 12, 2010

羅比尼:美逼近"雙重衰退"邊緣!

曾經準確預測金融風暴的末日博士羅比尼,今天接受最新專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已接近雙重衰退!




羅比尼表示,受到歐洲債務風暴影響,美國經濟陷入「雙重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他表示,歐巴馬政府逐步撤出振興計畫,美國下半年經濟,面臨很大挑戰,瀕臨「雙重衰退」邊緣!即使逃過難關,也頂多只是極緩慢的U型復甦!他警告歐洲債務飆高,情況同樣很糟,也有「雙重衰退」風險,就算沒有,歐洲對進口的需求也會大大減少,勢必衝擊美國的出口成長。

超越蓋茲 墨電信大亨躍全球首富

全球首富換人做,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擠下去年身價最高的比爾蓋茲跟股神巴菲特,成為新任全球首富。卡洛斯,是黎巴嫩移民,跟著母親移居墨西哥,從小他就懂得記帳,還知道投資債券利滾利,20年前更因為眼光精準,買下瀕臨倒閉的國營電信公司,因為經營有道,讓自己累積1.7兆台幣資產,成為全球新首富。






不認得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嗎?趕快把他放進你的財經名人資料庫,富比世雜誌,公佈最新全球富豪榜,他比巴菲特、比爾蓋茲,還要有錢,他是墨西哥電信鉅子「卡洛斯赫魯」,是今年全球的新首富。



卡洛斯赫魯,以535億美元相當台幣1.7兆資產,成為新任全球首富,跟排第二的比爾蓋茲,只有5億美元的身家差距,微軟創辦人雖然讓位,530億美元身價,還是贏過巴菲特,股神身價470億美元,排名下降一位位居第三。富比世主編:「卡洛斯赫魯,在墨西哥經濟中具主導地位。」



主導墨西哥經濟,白話點說,就是卡洛斯赫魯富可敵國,走在墨西哥街頭,就像走進了卡洛斯赫魯的企業王國,因為舉凡百貨業、旅館、餐飲、石油開採、建築、金融,卡洛斯通通有投資企業,有人用這樣來形容他的富可敵國,墨西哥人只要出門花錢,就是會有些進入卡洛斯的口袋。



而20年前的眼光精準,才是讓卡洛斯致富的關鍵,他買下當時搖搖欲墜,墨西哥國營電信公司,最後經營有道,擴張成全球第四大電信龍頭。富比世主編:「卡洛斯早年就看好通訊產業,因此他才會投身電信業。」



股神巴菲特是靠投資有道,比爾蓋茲,則用科技創意成就自己,卡洛斯赫魯的致富之道,跟兩位前首富很不一樣,他從小就有記帳習慣,懂得買債券,知道複利能讓錢滾錢,半個世紀過去,70歲的他累積上兆資產,讓全球首富榜,多了這個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