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12, 2011

Money雜誌專欄12月號- 中國雞王-大成長城的微笑曲線







將近五十年前,韓浩然在臺灣創辦了大成集團,當時不過是一家位於台南的小型豆餅製造商與榨油廠,全廠僅有12名的工人。五十年之後,韓家完成交班給第二代的四兄弟,這時的大成長城已經成為叱吒兩岸,年產能兩萬隻肉雞的「中國雞王」,並往亞洲最大蛋白質供應鏈公司的目標邁進。
大成的關鍵競爭力在於它的營運模式精確的掌握了微笑曲線的兩端,一方面深耕上游的飼料與種雞技術;另一方面則是掌握下游連鎖業者的訂單或自行跨入餐飲通路市場,至於中間的養殖過程則是透過契作的方式外包給大大小小的養雞戶代養。翻開大成長城這五十年來的成長史,我們可以發現他是不斷巧妙的運用併購、合資與垂直整合來成就今天的事業版圖。
垂直整合,利潤分享
大成雖被譽為中國雞王,但實際上它自己是不養雞的,這就像是宏碁或惠普這些筆電品牌業者自己不生產筆電是一樣的意思,這些企業都透過生產外包來提升獲利能力與縮短營運週期。大成從種雞蛋孵出小雞後,就提供契約農戶自有的飼料委由代養,等小雞養大後,再由自家的電宰場電宰分銷。這對於中國農民來說不僅省去了自行銷售的困難,還有了穩定的收購價格,雖然毛利不高但也還能過得不錯,自然就會一批一批的歸入大成集團的麾下。
生產外包的營運模式必須擁有兩項關鍵的能力,一是確保有充足的銷售渠道,而另一個則是確保外包生產的品質。從大成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它往上游掌握飼料與種雞的技術來控管品質,另一方面他則是跨入下游餐飲通路市場以確保銷售的管道,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得以透過外包代養的模式快速拓展市場地位,而這樣一個完整的價值鏈,也成為了後進者最大的進入障礙。
掌握上游飼料與種雞技術
眾所周知的「雞王」大成長城事實上是由飼料業起家的,即使到了現在,飼料事業還是佔了大成長城將近60%的營收。在發展飼料事業的過程中,大成多次與美國的飼料業者如LAND OLAKE COCENTRAL SOYA合資以取得先進的技術與配方,同時也透過了併購長城麵粉與大連糧紅取得生產麵粉的技術,而在養雞事業方面則是與新加坡政府在中國東北合資並取得天津萬達肉雞一條龍股份及併購立大上海肉品加工廠來快速拓展肉雞市場的地位。
全球肉品的生產已經進入科學化量產的時代,想要透過外包生產以快速的佔有市場,卻又必須確保一定的產出品質,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要維持一貫的飼養方式與種雞來源,大成透過了併購與合資來確保上述的技術,而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成為肯德基與麥當勞兩大連鎖速食業者在中國最大的雞肉供應商的原因。
跨足下游餐飲,了解終端需求
與肯德基或麥當勞這樣的連鎖業者合作為大成帶來了穩定的訂單與獲利,事實上,為了瞭解終端客戶的需求,大成不僅透過上述BtoB的方式銷售自家的產品,它更是直接投入終端的BtoC與餐飲市場站在第一線面對消費者,了解消費者喜愛的是什麼樣的產品,並且針對市場的需求做品種與飼料的改良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BtoC市場部分,大成集團透過「姊妹廚房」的品牌將生鮮及熟食的加工雞肉透過量販店、超市及百貨公司等不同的通路販售。由於過去主力產品為BtoB市場,毛利僅有20%左右,未來自有品牌雞肉的發展將有助於大成集團毛利的提升。
而在大成集團餐飲服務事業群中,包括有鼎泰豐、季諾意式休閒餐廳、大成家美食餐廳、台灣漢堡王餐廳、日式滕博殿料理、岩島城麵包及義大利ILLY咖啡館等超過20個連鎖的品牌,當然使用的都是自家的肉品與麵粉。透過跨足下游的餐飲通路合作,大成不但更了解消費者的喜好也取得穩定的訂單,同時也替將來跨足其他肉品市場預先鋪好道路。
大成集團未來最大的發展潛力當然還是在於中國市場。目前中國人民主要的消費肉品中仍以豬肉與雞肉佔了大宗,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漸由沿海轉向內地,整體中國對於雞肉需求量也可望逐漸成長,而目前居於領導地位的大成集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除此之外,長期來看大成集團還有兩個充滿潛力的明日之星事業。一個是前面提過的餐飲事業,另一個則是想要複製雞肉事業經營模式的豬肉市場。
雖然大成長城目前位居市場領先的地位,然而未來卻不一定能夠一帆風順。例如最近剛在中國創業板上市的聖農發展(002299.SZ)同樣獲得中國肯德基的青睞成為主要供應商之一,而豬肉市場則是已經有中國雨潤(1068.HK)搶展市場領先地位。
然而不論是在雞肉或是豬肉市場,目前的領導者都尚未佔有10%以上的市佔率,大成雖然暫時取得領先,但能否成為名符其實的「雞王」,仍有待韓家四兄弟共同攜手持續努力打拼下去。
本文同步刊載於Money雜誌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