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19, 2011

財務自由是終極目標 王伯達:除了工作,更要積極創造被動收入


所謂的「財務自由」,來自於羅伯特‧清崎所寫的《富爸爸窮爸爸》書中的觀念:當被動性收入大於主動性收入的時候,就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換句話說,月薪十萬元,支出超過十一萬元,且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與月薪五萬元,支出三萬元,而且不用坐辦公室就有收入,你說,誰獲得財務自由?
談年輕人理財,很多人認為「存第一桶金」是必要的,但我認為,能夠做到真正的「財務自由」才是終極目標。

所謂的「財務自由」,來自於羅伯特‧清崎所寫的《富爸爸窮爸爸》書中的觀念:當被動性收入大於主動性收入的時候,就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換句話說,月薪十萬元,支出超過十一萬元,且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與月薪五萬元,支出三萬元,而且不用坐辦公室就有收入,你說,誰獲得財務自由?

至於要如何創造被動性收入?指的就是「非固定工作」以外所帶來的收入,像房租、股利、版稅、部落格廣告收入等等。

我從二○○七年就開始架網站,原本想要成為網友意見交流的園地,後來慢慢演變成自己的部落格,從一開始每個星期寫兩篇文章,到現在每個月寫一篇文章,另外又出了兩本書並接下兩本雜誌的專欄,透過這些平台,讓更多人了解我的想法。

到目前為止,我的部落格每天流量至少五千位,也因為有這些忠實粉絲的支持,我的部落格廣告的收入每月進帳七千元,這就是我所謂的被動性收入之一。

如果你想要像我一樣,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首先,讀書是必要的,還要掌握國內外的財經訊息,懂得看個股的財報,從財報當中找出績優生,隨時做筆記,這樣才能了解每個月或每一季的產業變化。

這些基本功下足了,當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你就可以直接連結哪些個股會漲、哪些個股會跌,例如iPad熱賣,台灣的電腦產業可能就會受衝擊,但做iPad零組件的廠商就很吃香。

更重要的是,你要喜歡投資,並且對你投資的標的有興趣,長期研究觀察,才有獲利的機會。

理財觀念 從小萌芽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理財觀念從國小就開始萌芽,那時股市近萬點,我跟著媽媽上號子看股票,每天都擠了很多人,一邊吃飯一邊看盤,非常熱鬧。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不是只有認真工作才能賺到錢,如果選對標的,買股票一樣可以讓你有固定收入。

一直到高三,我才真正開始付諸行動。我把從小到大,家人給我的零用錢還有壓歲錢全部領出來,總共大約四萬元,準備投資股票。每天早上,我邊吃早餐邊看《工商時報》、《經濟日報》,了解現在的產業趨勢以及個股的利多在哪裡。

當然,我的資金有限,只有四萬元,股價超過四十元的個股自然就得跳過。在股價、產業前景還有技術面的考量之下,我買進的第一檔個股就是「大眾電腦」,股價三十元,又是國內電子業的知名品牌,報紙又寫有利多,於是我沒想太多就買進一張,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就讓我賺了一○%,有賺錢就出場。(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79期《財訊雙週刊》)

星期三, 11月 23, 2011

巴菲特 退休前親授的財富智慧


獨家取得 股神分享畢生精華的26堂課
二○一○年五月,在全球矚目的波克夏股東會上,巴菲特獻給全世界一份大禮,將他畢生投資智慧、企業經營哲學製作成一部二十六集的動畫,且親自為動畫配音。其中文版日前甫在中國首播,《今周刊》第一時間獨家取得影片授權,為讀者揭開股神親傳的致富哲學。
/撰文/許靜文
財富或許有價,然而,財富智慧與經驗的傳承,卻是無價珍寶!尤其在一代股神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身上,這個發自內心的智慧傳承,格外令人動容。
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以動畫傳承智慧  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
雖然早已經名列全球前五大富豪,然而如今什麼才是巴菲特心中最深的牽掛?是財富的持續累積?或是未來財產的分配?答案恐怕都不對。「如何讓畢生的財富智慧能夠傳承下去」,才是這位今年高齡八十一歲的長者,心中最在意的事。而且,巴菲特已經悄悄開始佈局進行了。
二○一○年五月,巴菲特在全球矚目的波克夏股東會上,送給全球一份無價的大禮||他播放了一段動畫。當時,這段短片在熱鬧的股東會上,並沒有引起外界太多的關注。但,卻是這位投資大師給下一代最深的心意。
在巴菲特至今唯一的個人傳記《雪球|巴菲特傳》中曾提到,他最牽掛的兩件事就是尚未找到接班人,以及如何讓理財教育往下扎根。接班人雖然還沒有具體著落,但另一個夢想已經成真。這部動畫已在全球各地播放,且第二部動畫的製作計畫也已就緒,預計在明年完成。
這部巴菲特智慧傳承的首部曲,是蘊含他畢生財金智慧的動畫,取名為「巴菲特神祕俱樂部」(Secret Millionaires Club,SMC)。由他親自策畫指導這部二十六集青少年理財教育動畫的所有內容,每集約四至五分鐘,並由中國幸星公司負責製作,這部動畫在去年的股東會上首度播放。
在動畫中,灰白的頭髮、黑框的眼鏡,類比巴菲特的可愛卡通造形,演出投資專家角色。他不但親自為動畫配音,也設計每一集的主題與劇情。動畫中有三名個性迥異的孩子,他們都是俱樂部的成員,面臨各種投資理財的問題。卡通巴菲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枯燥難懂的投資概念,讓每個喜愛學習的人,都能像他一樣成為投資高手。
為了讓台灣讀者可以一窺股神智慧的堂奧,我們經過多次越洋電話溝通、電郵往返,終於獨家取得授權,首度在台灣揭開這部動畫的寶貴內容,其中一集將同步在本刊網站上播放
巴菲特在這部動畫中,談到了「到底該如何投資?」、「做生意如何辨別好壞?」、「投資前該有哪些準備功課要做?」、「理財,有哪件事情最重要?」集企業家、慈善家、投資家於一身的巴菲特,將他的理財方法完整傳承,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將來必能更出色。
金融海嘯時,巴菲特曾說過:「哪個國家把理財教育做好,就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國家。」研究國內外理財教育發展專家、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黃美筠表示,最早提出個人理財教育概念的先鋒,是美國推廣青少年理財素養最大的民間團體Jump$tart。該組織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針對美國高中生進行個人理財教育研究,並引起廣大迴響。
政府六年前才開始積極推動台灣理財教育起步已晚  莫再輕忽
「一九八○年代我在美國攻讀碩士時,就發現班上美國同學都有信用卡,且長期使用循環利息,幾乎每個人都負債,」黃美筠指出。高度負債情況引起官方重視,二○○二年,美國在教育部底下成立「理財素養教育委員會」,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理財教育的官方組織。

反觀台灣理財教育起步較晚,從○五年政府才開始積極推動,由民間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金管會、教育部共同努力下,○八年展開第一期為期三年的金融知識普及計畫,陸續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中。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指出,現在金融環境變化非常快,過去「只要儲蓄就好」的觀念已經不適用,二十年後我們的小孩都長大,環境會比現在更複雜,不論是現在的年輕人或是我們的下一代,都必須知道哪些要、哪些不要,而非單純地接受舊有的理財觀念。
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中,巴菲特教大家價值投資的同時,也培養許多做人基本原則:不能見利忘義、不要貪小便宜、聽小道消息,看似簡單的巴氏智慧,實行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
拉開理財課的序幕儲蓄,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
我們將這二十六集動畫課程依照其教育意義分為五大堂課,讓讀者更容易瞭解其中精髓。
是的,即使在一代股神的身上,老生常談的「儲蓄」仍是巴菲特認為最重要的一堂課。唯有平日儲蓄才能讓你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擊,抓住機會壯大自己財富。巴菲特為大家拉開理財課的序幕,教你如何儲蓄、花費。這堂課更是所有父母親必須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參考。
力行簡約的巴菲特,從小就是個儲蓄高手,他五歲就去擺地攤賣口香糖,八歲呼朋引伴到住家附近的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撿球,並轉手賣給球商獲利;在十一歲時,他已經存下過去幾年的所得共一二○美元,並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城市服務優先股」(Cities service preferred);他小小年紀竟然靠自己能力有所積蓄,還可以買股,這令他的家人驚訝不已,而高度儲蓄力更是他日後成為股神的最大關鍵。
「以前我們家很傳統,會認為女兒只要嫁個好人家,人生就圓滿了。但現在我開始擔心她花錢的方式。」臺新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林尚愷擔憂地說,身為一位銀行家,每天為財管貴賓打理資產,但對女兒最基本的儲蓄教育,卻讓他相當頭疼。
「從小,我就寵她,我在女兒幼稚園大班時帶她去日本玩。在一家玩具精品店裡,她一口氣挑了五個玩具,每個要價五百新台幣,說要分送給同學。」林尚愷回憶起當時情景,「我沒有在她小時候教會她儲蓄的重要,是我不對。但一想到平常很少陪伴他們,怎麼忍心再拒絕她的要求。」
現已國一的女兒對儲蓄、花錢依然沒有概念。「如今只能慢慢教,開始拒絕她的要求,需要的花自己零用錢,花完不能再給。」
日前,林尚愷甚至親筆寫了一封信給女兒,信中提到「『存錢』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觀念,這是當年你奶奶告訴我的,就是所謂『未雨綢繆』的意思……。」為人父親的擔心,溢於言表。
巴菲特曾說:「有時候給孩子一把金湯匙,說不定是把金匕首。」在妥協孩子要求的當下,更該仔細想想:讓他少奮鬥二十年,是好的嗎?
不同於林尚愷的作法,新光投信甚至將「儲蓄力」納入面試新人的考題之一,「如果你今天月薪三萬元,要如何存下一萬元?」
出題的是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他同時也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在教育他的獨子儲蓄這件事上相當有心得。蘇英孝認為用錢的方式其實是種競爭力的表現,當你入不敷出時,怎麼可能專心在工作上?
「我從小就讓他知道,錢怎麼來、該怎麼用,人的自信不是靠錢堆起來的。」身教重於言教,如何取捨慾望,去除不必要的花費,是蘇英孝給孩子的基本理財觀。遇到孩子的購物欲時,他會一再地詢問孩子為什麼要買,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存更多。」
順著你的熱情走做自己喜歡的事,邁向成功
「我們家出門只帶白開水,早餐一定在家吃。」看似簡單的原則,卻需要長期持續力。但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易被破壞,現在兒子已經大三,每個月都有一萬元零用錢,「我要求他一個月存兩千元,他做到了。」
怎樣才會成功?巴菲特與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的答案一致:做你喜歡的事。
在巴菲特給孩子的第二堂課中談到的是邁向成功,成功有幾個步驟,第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找到自己熱情和興趣,才能真正發揮天賦。
吉姆.羅傑斯在《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一書中提到,女兒不必成為一位投資家,如果喜歡燒菜,應該開一家餐館;如果喜歡做園丁,說不定日後會有一家全球連鎖園藝店。當你發現有件事是你感興趣的,別讓年齡牽絆你,去做就是了。

巴菲特自己最近一次與中國大學生的對話中,他就對年輕學生的職業規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要順著你的熱情走!」
巴菲特說,他有三個孩子,他們做的事情都不相同。「找一個你願意全心去做的工作,這就是我正在做的,我都八十歲了,當然也可以去做其他事兒,但我選擇繼續我的事業。我知道我喜歡什麼。我二十三歲時找了份工作,我不會太關心薪水問題,只對我做的事感興趣。」
選擇喜歡的事後,接下來還必須注意到你是不是有好的夥伴幫忙,是否能追隨一位成功大師學習,並且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堅持到底等。這些都是巴菲特強調成功必備要件,缺一不可。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曾說過:「魔鬼藏在細節裡。」也與巴菲特成功哲學中提到「不抄捷徑」,不謀而合。
在「Tough cookies」(難吃的餅乾)這一集動畫中,因為孩子在製作餅乾時少放了一些配料,讓餅乾變得極為難吃。巴菲特嚴肅地對孩子說:「成功是不能抄捷徑,也不能偷工減料的。」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
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再起,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失敗」
這樣的信念也與辭世的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相同。賈伯斯堅持蘋果的產品必須持續使人欣喜,他以瘋狂的高標準著稱。他高度重視用戶體驗,不僅電腦的設計、性能、外觀要求完美,就連客戶看不見的內部設計,一顆螺絲釘的位置,賈伯斯也要求必須做到美觀。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說過:「促使我進步的,全都是挫折!」
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是嘗盡失敗。有一次在佛羅里達大學演講時,一位學生提問:「談談你投資上的失誤吧!」巴菲特幽默地說:「你有多少時間?」
如今幾乎是全世界最賺錢公司之一的波克夏,巴菲特卻坦承當年的收購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錯誤。當時波克夏是一家紡織廠,而美國的紡織工業在中國等國家低人力成本的競爭下,逐漸走向沒落。巴菲特勇敢面對錯誤,停止了紡織廠的投資,並用資金去購買保險公司、優質資產,成為巴菲特金融控股旗艦。
華爾街一位投資大師戴維斯,為讓自己從犯過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在辦公室的牆上專門設了一個「錯誤牆」。他將自己犯的錯誤整理出來,掛在牆上,每天上班時間都回顧自己的錯誤。當客戶來訪時,看到戴維斯犯過這麼多錯又勇於面對,認為他在未來犯的錯會越來越少,更放心地把資金交給他打理。
翻開全球資本市場的歷史,幾乎所有的大師都是從失敗中走出來,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失敗」。發明大王愛迪生是這麼為「失敗」下定義的;眾所周知,在成功發明燈泡前,他試驗了上千種燈絲,也就是說他至少失敗過九九九次,但愛迪生說:「這並非失敗,只是嘗試了九九九次邁向成功的方法。」
持續保持競爭力不斷學習,不斷投資自己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知識越多、財富越多。」這是巴菲特在每一集動畫最後一定會說的招牌金句。
巴菲特認為,想要繼續保持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學習,更瞭解你的投資標的、你的競爭對手以及不斷變化的市場。養成終身學習、不斷自學的習慣,「每天晚上睡前一定要比今天醒來時懂得更多!」
現在就讀景美女中高一的吳宜蓁,從小在吳媽媽用心栽培下,不僅對數字有概念,也有廣泛的興趣與嗜好。會計出身的吳媽媽認為,孩子在年輕時學習能力是最快的,越小學習會讓她越深刻。
因此只要上銀行都帶著吳宜蓁,讓她瞭解銀行的作業,買基金也要女兒提供意見;甚至讓女兒參加加拿大遊學團,行前的換匯也帶女兒去銀行換,那年她才小四。
女兒第一次離家千裏遠,吳媽媽坦言她要放下很多不捨,「送她去機場那天我一個人躲在柱子後面偷哭」,「但這是讓孩子獨立的好方法。」實際到國外走一遭,吳宜蓁的眼界放大了。除了學到匯率、稅、記帳,更懂了這世界不只有自己。
有了獨立經驗,在上國中時,吳媽媽也特地挑需要住校的時雨國中。「第一天晚上我在棉被裡哭,睡不著。」吳宜蓁笑著說,雖然不捨、心疼,但吳媽媽認為這些是成長、學習必須的養分。
在吳宜蓁十歲時,家裡買了新房子,有七二○萬元的房貸要還。具有風險意識的吳媽媽認為負債提高、保險額度也要跟著增加,就以吳宜蓁為受益人,購買了一張投資型保單。「要贈與孩子金錢,我希望透過更有學習意義的方式。」吳媽媽強調。

投資型保單中連結的標的,也都由母女兩人共同決定。起初吳宜蓁想買黃金基金,但吳媽媽身邊朋友不太認同,「我認為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就算錯了也是一種學習。」但事後證明吳宜蓁的選擇正確。五年來靠著定期定額扣款,總共創造二成以上獲利,最近兩年共贖回近二十三萬元。
在母親訓練下,吳宜蓁比起同學來「懂很多」,這是不斷實地演練的結果。而且吳宜蓁已經是個小小富婆,身上有接近七萬元的存款。談到對未來的夢想,她說,她希望自己也能朝投資的路前進。
巴菲特不僅是位成功的投資家,更是一位企業家。他懂得如何經營、管理,幫助企業創造更高的獲利,而一家優良企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是不是永遠受歡迎?有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老闆是否誠信?它能把商品賣得更貴嗎?
不見得要自己創業當股東,也能學習當老闆
每個人不見得會選擇創業,但大家都有當股東、投資這家企業的機會。在教導企業經營的同時,巴菲特也正傳遞「如何投資一家好公司的訊息。」祕訣很簡單,第一要件就是做你懂的事,再者要觀察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廣告效益,且就算提高價格,大家依舊需要它。
提到廣告這件事,巴菲特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廣告明星,每年波克夏股東會吸引全球目光的「吸睛力」已經無須贅述。一○年三月,在旗下汽車保險公司蓋可保險(Geico)大會上,八十歲的他化身「槍與玫瑰」主唱者艾索羅斯(Axl Rose),幫公司做廣告。
在這支廣告中,蓋可的員工自彈自唱,巴菲特則是壓軸。為了模仿主唱,巴菲特戴上了及腰的假髮、綁上紫色的髮帶,穿上黑色的夾克…【全文請見今周刊779期 



星期一, 11月 21, 2011

老闆想的跟你不一樣》公開7大不值得信任的老闆類型

信任,是一切的根本。在職場上,領導者必須透過實際的作為,才能真正贏得部屬的信賴。在員工眼中,你是不是一位值得信任的主管?



我在今年初換了新工作,部門主管對我很好,也常常稱讚我的表現。然而,我最近發現,他有時會跟我說些我想聽的話,然後又去跟別人說些不是那麼肯定我的話。
身為部屬,我當然不想搞砸跟主管之間的工作關係,但是我不禁懷疑,到底該不該信任這樣的上司?」
這是你的部屬心聲嗎?如果你是他的主管,你們的信任關係,顯然出了問題。
該不該信任自己的老闆,是許多部屬的疑問。人們在為他們信任的人工作的時候,會付出最大的努力。但當他們不再信賴上司時,就會轉為消極被動,不再全力以赴,讓部門、組織成了最大輸家。
了解信任崩解的原因
為什麼會這樣?職場顧問雷納提出了部屬為何不信任主管的七大理由:
1.你不信賴別人:信任是雙向的,想要別人信賴你,你就應該信賴對方。改正的方法,第一步,避免管太多、太細(micromanaging),給員工足夠的揮灑空間,相信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去做。當員工被你信任時,就會愈來愈有信心,也更加投入工作。
相反地,當你控制得太緊,管過了頭,他們就會退縮,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受信賴,當然也愈來愈不信賴你。
2.你要求太多,卻沒有肯定員工的付出:變動加快、競爭愈烈的年代,企業不斷要求員工「用更少、做更多」,還要他們勇於挑戰大膽的目標。但是,當屬下真的做到時,你給了怎樣的回饋?
親自感謝他們的付出、肯定他們的工作對公司的意義?或只是用電子郵件送上一句不痛不癢的道謝?想要別人信任你,就要讓對方知道你對他們的重視。

3.你表現得像豬頭:雷納有次去拜訪客戶,親眼看見一家大型企業的全球行銷總監當眾發飆。他的團隊都曉得他脾氣一來,就會搥桌大罵,口不擇言,每個屬下都可能被他點名,公開責罵。「我們都被他羞辱過,」一位成員事後透露。
如果你想讓團隊信任、尊敬你,就要留意自己對待屬下的方式。例如,屬下沒有達成業績目標時,與其痛罵他,不如冷靜、清楚地面對問題,設法找出未達標準的原因,並了解團隊未來在哪些地方,可能需要你的協助。
4.你不肯承認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上司犯錯的時候,該怎麼辦?你能否放下身段,謙虛地坦承錯誤?你會不會告訴團隊「這件事我做了很糟的決策」或「現在來看,我當時的評估並不公平,應該向你們道歉」?
德國西門子公司執行長羅旭德在《紐約時報》專訪中坦言,「我天天都會犯錯,但願同樣的錯誤不會再出現。」當你承認自己也會犯錯,你不僅展現了人性的一面,也等於接納了部屬犯錯的可能性。這麼做,有助於建立良性的溝通和互信,更能鼓勵員工追求創新,勇於冒險。
5.你刻意掩蓋真相:你的員工都相信你會說實話,還是認定你八成會拐彎抹角、扭曲事實?不管真相是公司財務出現危機,或是組織即將進行重整,你都不該「糊弄」員工。刻意掩蓋或操縱真相,就是一種作假,屬下遲早會對你失去信賴。
6.你迴避面對人事與績效問題:領導,就是要讓屬下曉得你對他們的評價。你是否經常逃避員工的績效問題?例如,有些員工表現不佳,你當做沒看見,團隊的業績全靠A咖部屬來扛?

這種消極的做法,只會替你找來更多麻煩。你的團隊會充滿忿忿不平,明星員工不再那麼賣力,最後甚至可能跳槽而去。
7.你沒有以身作則,說到做到:領導人都把信任掛在嘴上,然而,你是否能用實際的作為,建立部屬對你的信任?例如,如果你明明喊出「員工第一」,卻吝於栽培員工,或不讓員工有更多表達意見、參與決策的機會,看在員工眼裡,他們還會信任你嗎?
很多領導人常犯的錯誤,是認為他們爬到了上司的職位,理應獲得屬下的信任。「這是大錯特錯,」雷納指出,「領導者唯有透過實際的作為,才能真正贏得他人的信賴。」
建立信任的五大要素
「信任是一切的根本,」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在《領導,不需要頭銜》一書中強調。信任不僅能幫忙領導人收服人心,也能使追隨者安心工作。而領導人該如何創造、維持信任?班尼斯提出了四個要素:
1.堅定:無論遇到什麼反常的事情,領導人始終一以貫之,不會半途而廢,務必堅持到最後。即使必須有所改變,也要把理由溝通清楚。
2.一致:領導者言行一致,絕不會說一套做一套。
3.可靠:關鍵的時刻,領導者隨時都在。在重要關頭,他們已做好準備幫助員工。
4.誠信:領導者一定要兌現他們的諾言和約定。
除了這四項,史丹福大學管理教授蘇頓在《好老闆,壞老闆》一書中,還提出了第五項要素─
5.擔當:領導人要扮演屬下的擋箭牌,幫他們撐腰。你能擋住外部干擾,讓部屬專心做事嗎?你有勇氣為了保護屬下,而反抗高層的愚蠢指令嗎?肩膀夠硬,屬下當然信任你、跟定你!
打造信賴環境的方法

信任很難建立,卻很容易流失。所以,主管應該為團隊打造容易信賴的環境,讓員工建立對主管的信任,以及對自我能力的信心。管理專家貝爾克和托普琴克建議,不妨就從以下的做法開始:
˙多與團隊成員分享組織、部門的願景。這麼做可以讓他們看清楚目標是什麼、他們可以怎麼做來達成這些目標。
˙給部屬清楚的指示。讓他們知道你能掌控全局,讓每件事都按部就班進行。
˙多與部屬分享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這麼做,能讓團隊成員對你的感覺更真實。
˙從與每個團隊成員的談話中,認識每個人對工作的期待。而在這麼做的同時,你也展現了自己對他們的關懷。

4招「不服從」工作法
你是否曾經因為沒辦法說服上司,悶悶不樂過一天?或是在重要提案上,說話白目不得要領,無法引起同事共鳴?有日本「研修女王」封號的大串亞由美(Ayumi Ohkushi),曾有包括三井不動產、明治乳業等150家企業向她學習如何積極與人交涉的成功心法。《Cheers》雜誌從她的著作《交涉力》(Assertive Negotiation)中,整理出4種關鍵實戰心法,讓你在職場溝通上無往不利。
1.用「三明治」說話法,提出反對意見
想表達反對意見時,若是一開始就採取攻擊姿態,往往會招來對方更大的反彈,建議採用「+」、「-」、「+」的「三明治說話法」來表達。例如:
「我認為你的這個想法,是以往沒有的新觀點。」(+)
「但如果能深入談到具體的行動計劃,相信更有可能實現。」(-)
「下星期我們以具體的行動計劃再開會討論吧!」(+)
2.從對方的字典,找出關鍵字

一般人都只聽自己想聽的事情,和別人交涉不順利的原因,除了說話的主題和內容,一字之差,都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和不悅。
與人交涉的過程中,注意聽對方說的話,肯定能找出對方喜歡用的字眼,以及想聽的字眼。接著,再從對方的用詞中,巧妙的找出「關鍵字」,是讓對方自然想聽你說話的要訣。
例如:「這次的專案,絕對不能失敗。」「沒錯,想要絕對勝利,先察看其他公司的動向。」
3.掌握提高「好感度」的4把金鑰匙
決定第一印象的要素,就是說話的內容、說話的方式以及外表。同樣的演說,因為呈現方式不同,會給人不同的印象,提案時要讓人感覺「好像能聽到有用的資訊」,或是「聽聽這個人說什麼吧!」,就必須掌握「笑容」、「手的位置」、「目光接觸」、「空檔時間」這4把提高好感度的金鑰匙。
●「笑容」:有人嘴巴在笑,但眼睛沒笑,給人一種「沒說真心話」的感覺。要訣是放鬆眼睛的力量,提高嘴角,真的笑不出來也可借用口令“lucky、cookie、whiskey”,把尾音“ki”拉長。

●「手的位置」:抱著胳膊、搓手,都是錯誤的。雙手放在背後,會讓人感覺你隱藏企圖,也會使對方緊張。把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是最佳姿勢。
●「目光接觸」:不是凝視對方的眼珠子,而是把對方的整張臉,當作一幅畫來眺望,去讀對方的表情。如果對方有好幾位,每一位給數秒鐘,彼此做目光接觸。

「空檔時間」:你投過去發言的球,對方接球後,應該讓他有適當的空檔時間投回給你。就算只有15秒,也是一種「對話」。沒有給對方留下空檔時間,會讓人覺得「只要默默聽你講話就好了」。
4.避免使用消極的口頭禪
一個人交涉經常勝利或是失敗,只要看他的說話方式和口頭禪就能略窺一二。老是失敗或是容易被騙的人,說話方式也是「消極的」。
例如「大概」、「像」、「應該是吧」這些都是屬於消極的口頭禪。此外,「像我這樣的人……」也是屬於消極的自我貶低的交涉方式。或是別人問你喝點什麼時,回答「茶,好啊」、「什麼都好」,也是應該避免的口頭禪,以免與人交涉時,給人畏畏縮縮、舉棋不定的印象。





星期日, 11月 20, 2011

給年輕人的12條經濟學定理


整理/吳怡靜| 2011年10月|天下雜誌483期

十月十日,今年諾貝爾獎最後宣布的壓軸獎項──經濟學獎──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揭曉,
由兩位同樣六十八歲的美國學者摘冠。


紐約大學的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
,兩人的獲獎主因,是「研發出多種方法,為經濟政策與GDP、通膨、就業、投資等,不
同變數間的因果關係,找到了解答,」為現今的總體經濟分析,奠定重要基礎。


在財經專家眼中,兩人都是早該得獎的總體計量經濟學大師,擅長使用複雜的數學模型,
分析不同的政策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一頭稀疏捲髮的薩金特,一九八○年代就以「理性預期」理論成名。當年,與他並駕齊驅
的盧卡斯(Robert Lucas),早在一九九五年獲頒經濟學獎。難怪盧卡斯在芝加哥大學的
學生、經建會主委劉憶如直說,薩金特「早就該得了。」


理性預期學派基本上認為,政府的政策,會與人們的預期相互作用。包括貨幣和財政政策,
只有在未被預測到的情況下,政策才會影響實際的產出和就業。


所以,過去已經用過的政策(例如景氣刺激計劃),不太可能再產生作用了。因為,它很容
易被預測到,家庭和企業都會調整他們的預期,以適應新的現實。


另一位得獎的席姆斯,則是專研計量經濟方法的專家,發展出利用「向量自我回歸」(VAR)
的計量工具,分析經濟數據。


席姆斯白髮濃眉,低調不多話。即使得知獲獎,面對媒體追問,也只淡定指出,他與薩金特
的研究方法,有助於「找到一條路」,走出眼前的全球金融危機。


然而,這麼複雜嚴重的經濟難題,是沒有速效解方的。「要是我能找出簡單的答案,我早就
昭告全世界了,」他直言。


兩位經濟大師一身學究味,平時談話充滿了「技術含量」。不過,二○○七年加大柏克萊分
校的畢業典禮上,薩金特難得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致詞,為年輕人整理出十二條簡單、卻寶
貴的經濟學定理。


我還記得多年前,我自己從柏克萊畢業時,心情有多高興。只是我當時覺得,那些致詞
演說都太長了,所以我要長話短說。


經濟學,就是經過整理的常識。以下,是這門美妙的學問,所傳授的一些寶貴啟示。


經濟學傳授的十二個啟示


一、世上有許多事情,雖然令人渴望,卻是不可行的。


二、無論是個人或群體,都會面臨「取捨」(tradeoffs)的難題。


三、別人對於他們自己的能力、成就,和喜好所掌握的資訊,絕對比你更多。


四、每個人都被誘因(incentives)所影響,包括那些你想幫助的人們在內。這正是為什
麼社會安全網的運作,達不到原先預期的原因。


五、公平和效率之間,必須有所取捨。


六、當賽局或經濟處於某種「均衡」狀態時,人們會滿足於自己的選擇。也正因為如此,
善意的外人,很難再去做出任何更好或更壞的改變。


七、未來,你們也會被各種誘因所吸引。所以,你們會發現,有些承諾是自己想做卻做不
到的。因為你們曉得,實現這些承諾,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


送給大家的啟示:在你們做出任何承諾之前,務必先想清楚,將來要是情況有了改變,你
還願意堅守原先的承諾嗎?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你的信譽。


八、政府和選民同樣也會受誘因影響。所以,政府有時就會倒債,政策也會跳票。


九、上個世代累積的成本,有可能轉嫁給下一代。各國政府債務以及美國的社會安全體系,就是這樣(但新加坡的社會安全體系,卻是例外)。


十、政府花錢,最後都是人民買單──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必須加稅,就是會被通膨吃掉所得。


十一、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讓別人為「共用物品」與「政府移轉性支出」(譯按:例如社會福利支出)付費。


十二、市場價格是以所有交易者的資訊加總計算的,所以,我們很難預測股價、利率和匯率。

星期三, 11月 09, 2011

〈今周刊〉獲利只給懂得等待的人


《今周刊》曾以「司機變大戶」封面故事報導的股市「老先覺」關大戶,不只是過往投資成果豐碩,今年台股遭遇大修正,他依然全身而退。看來,真正的股市獵人不只在春暖花開的多頭行情中,可以滿載而歸;在暴風雪降臨前,更能觀察天候,曉得退守打獵小屋,休養生息,整理獵具,等待下一次的出擊。

關大戶平安躲過股災,憑的是什麼祕訣?展望未來,他又瞄準什麼獵物?
■狩獵法則 1 界定你不能、不要、不想獵取的獵物
今年下半年以來,台股頻頻遭逢利空消息打擊,指數回檔,最大修正幅度達二千點之多;但關大戶卻在今年上半年股價大漲時,以均價一七二元將手中五百張中碳出清,獲利三.七倍,之後空手觀望。同樣一場狩獵,經驗老到的股市獵人,絕不往其他獵人聚集的地方狩獵;他選擇逆向思考,先找到對自己有利地形、設下陷阱,然後耐心等待獵物上門,最後歡慶豐收。
投資和狩獵一樣,最忌人云亦云,關大戶強調,獨立判斷的研究精神,以及過人耐心,才是達成理想投資成果的關鍵。《孫子兵法》指出:「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計算條件有利才行動,若對己不利則應觀望)。」正如這番守則所指,關大戶投資最優先的第一步,是先找出「不合於利」的標的。因為避免盲目跟隨眾人決定,勝率往往能相對提高。
「千萬不要跟市場流行,買時下最『夯』的股票」。在一個清風徐徐的涼爽午後,關大戶悠閒地喝著下午茶,看來一派輕鬆的他,卻語重心長地提醒:「你看歷來的股王,現在不是暴跌,就是淪為雞蛋水餃股。」在關大戶眼中,蘋果概念股、智慧型手機等產業,就是他目前完全不敢碰的族群;至於LED、太陽能等一度受市場注目的產業,也是敬而遠之。
關大戶直言,因為憂心電子股變化快速,所以自己從來不碰電子股;這次即使有許多千元股從高點跌落,他也毫不動心。「想去抓空中飛鳥,掉下來都很慘。」關大戶比喻,許多電子廠的景氣難以捉摸,並不適合一般投資人長期持有。加上股價不便宜,選擇這種股票,無異於想捉高高在上的鳥兒。就算抓到了,當鳥墜落在地,人恐怕也會摔得頭破血流。
■狩獵法則 2 只精研自己有把握的獵物習性
更令關大戶憂心的是,若明年景氣持續探底,電子業的衰退可能將蔓延至他一度看好的金融股。關大戶觀察,國內許多行庫對面板、DRAM等電子業有不少放款,一旦部分二線電子廠不支倒地,這些放款可能都得列為呆帳。最壞情況若出現,金融業獲利勢必受嚴重衝擊。「所以,現在的金融股我也不敢買!」
從一千多檔股票中,關大戶將絕對不買的電子、金融股刪除,剩下企業已不到總數一半。接下來,關大戶只關注股本較小,長期股性冷門的公司,若公司所屬的產業,在國內僅此一家的「孤門獨市」,那就是最理想的標的了。他曾經在低檔買進,並長抱數年的中碳,就是最好的例子。
關大戶回憶,二○○二年時,生產軟瀝青等化工產品的中碳,股價只有三十多元,每日成交量也只有數百張,對散戶而言,並沒有什麼特殊吸引力。
但他仔細研究發現,中碳的原料來自母公司中鋼,生產成本較低廉;更重要的是,公司具備技術,可將煤焦油提煉成鋰電池負極材料── 介相瀝青碳微球,在上市櫃公司中,還沒有一家生產與中碳相同的產品。關大戶欣喜地發現,股本只有二十三億元的中碳是一檔難得的潛力股。於是,他在股價三十元左右,耐心地布局約五百張中碳。

■狩獵法則 3 耐心追蹤獵物的足跡
股市獵場上,不僅尋找獵物需要耐心,箭矢射出之後,更需要時間來驗證,你是否命中獵物的要害,以及如何循著血跡找到倒臥的獵物。中碳這檔持股,關大戶在「買進」的箭矢射出之後整整七年,直到今年上半年才以一七二元均價將中碳出清,獲利七千萬元。關大戶深入研究的精神及耐心,換來了美好回報。


好獵人曉得何時收拾獵物,不能過早,以免獵物負傷逃逸;不能太晚,以免兀鷹啃噬,僅存殘骸。被問到如何拿捏中碳賣出時機,關大戶指出,當中碳具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技術,成為市場普遍認知的事實,電動車前景也被普遍肯定,視為未來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時,好的股市獵人正應該反向思考,「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也印證關大戶一再提醒讀者的格言:「大家一窩蜂研究某個產業,都在說它好時,那些股票都不要碰!」
■狩獵法則 4 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股市獵場上,飆股就如同人人見獵心喜的大型獵物,只是並不是每個獵人的技能、獵具都適合獵取速度飛快的花豹。依據自己的特質,關大戶則是偏愛投資長期配息穩定的公司。他分析,今年前三季以來有不少股票仍然虧損,但股價相對居高不下,持有這些股票實在很難賺錢。但也有不少股票持續獲利,又有比定存更好的配息水準,如同毛色美麗的花豹,在股市寒冬中,不失為好標的。
關大戶目前找出一檔十分看好的股票,並且分批買進,那就是東鹼。「最近已經有公司放無薪假了,你想買出現無薪假的公司?還是買產能滿載的公司?」關大戶用這句鮮明對比,當作看好東鹼的理由。
的確,一般投資人肯定都想買產能滿載企業的股票,關大戶研究後便認定,東鹼就是一家業績看好的公司。
從產業來看,目前肥料占東鹼營收比重約為七成,關大戶認為,由於鉀肥原料供給被加拿大、俄羅斯寡占,糧食供給及需求又有利於肥料使用量,東鹼營收獲利可望持續上升。他分析,黃豆、小麥、玉米需求量一路攀升,連帶提升鉀肥需求,未來多數國家甚至可能出現缺糧危機。加上全球稻米出口第一大國── 泰國近來遭遇洪災,復耕後鉀肥用量將更可觀,所以今年來,鉀肥價格已調漲四次。糧食供給量也有不如往年的隱憂,如十月底時,美國冬季小麥出苗率約為五六%,就比過去五年平均值六三%低。
分析財報,東鹼第三季營收七.二九億元,年增率約一八%,這已經比年初月營收衰退情況顯著提升,雖然日圓升值造成六二○○萬元匯損,但只要日圓回貶,這部分損失仍可回沖。公司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二八元,獲利能力和EPS比去年同期成長,可見東鹼的成長潛力,確有基本面支撐。
關大戶分析,明年東鹼將新增兩條生產線,總數由八條增為十條。因為需求熱絡,投產後產能可望持續滿載。同時,東鹼也擴增業務,轉投資五艘散裝貨輪,每年的長期租金可帶來約一.五億元獲利,換算EPS達一元左右。關大戶估計,在本業加溫、又有業外收益挹注下,今年EPS上看三元的東鹼,明年更有挑戰四.五至五元實力。以明年獲利換算,股價三十元左右的東鹼,目前本益比只有六倍多,顯得低估。
觀察資本額,東鹼股本十五.八億元,屬於中型,每日均量僅數百張,相對冷門,表示不是多數人關注的標的。此外,國內只有台肥與東鹼生產肥料,十分符合關大戶對「孤門獨市」產業的偏好。而且東鹼近十年來持續配息,近年股息更達一.五元以上,這種兼具成長機會與高股息的冷門股,正是不可多得的選擇。因此關大戶在三十元以下買進東鹼,一路買到二十八元,目前已布局近二千張。
關大戶直言,東鹼經過層層篩選,仍合乎標準,所以他相當看好這檔股票,並認為在周線大底成形之後,未來潛力將宛如當年中碳。但他提醒:「不是找到股票就穩當,投資人要常留意該產業的變化才行。」隨時保持警覺,絕不怠慢,或許就是關大戶狩獵股市無往不利的祕訣所在。「還有,賺錢就應該多做善事,土地公是管偏財的神明,應該多多參拜。」擁有富足人生的關大戶,為自己的成功,下了這麼一個注解。
/小檔案/
關大戶
現職:股市投資人
經歷:私人駕駛
學歷:初中畢業
關大戶對景氣的看法與私房股
對景氣看法
明年的景氣明顯不佳,最先影響到消費,導致高價商品被低價替代,所以從事終端消費品製造的企業要小心。另具指標意義的國際大廠,其股價代表整個產業的趨勢,可從中了解重要變化。
私房股
東鹼(1708)
/撰文/ 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