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8, 2011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美國將淪為第三大經濟體 輸給中國 落後印度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比特表示,世界經濟,尤其是擁有大量青年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在2050年之前將保持強勁增長。中國將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印度將在2050年取代美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綜合媒體2月28日報導,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經濟學家比特(Willem Buiter)表示,隨著發展中經濟體逐漸趕超,全球將變得越來越富有。



比特在一份市場研究報告中寫道:“我們預計世界經濟的強勁增長將持續至2050年,其中2030年之前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4.6%,2030年至2050年將達到3.8%。”



他寫道:“因此,到2050年按照實際購買力平價調整后的全球GDP,將從2010年的72萬億美元增至380萬億美元。”



隨著中東動蕩引發油價快速走高,比特對全球長期前景的分析給大家帶來未來更美好的希望。但是如果他是正確的,世界力量將很快從西向東轉移。



他預測說:“中國應該會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然后美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將在2050年被印度取代。”



根據比特的觀點,增長將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關於繁榮和蕭條。錯誤的政策、沖突或自然災害,將時不時給增長帶來災難。當出現那種情況時,不要相信‘這次是不同的’。”



他表示,擁有大量年輕人口的貧窮國家將有一些輕松獲勝的機會。



“我們認為,受人口和人均收入增長推動,亞非發展中國家將是增速最快的地區。隨后將是中東、拉丁美洲、歐洲中東部、獨聯體,最後是發達國家。”



比特補充說:“對於擁有大量青年人口的貧窮國家來說,實現快速增長應該比較容易:保持開放,創建某種形式的市場經濟,對人力和有形資本進行投資,運氣不要太差,也不要搞砸了。”



比特建立了一套測量經濟發展的“3G指數”;3G就是“全球增長發動機(Global Growth Generators)”,它是花旗經濟學家認為比較重要的6個增長驅動力的加權平均:國內儲蓄/投資、未來人口狀況、衛生、教育、制度和政策質量、以及貿易開放度。



未來幾年利用該指數觀察的國家包括:孟加拉、中國、埃及、印度、印尼、伊拉克、蒙古國、尼日尼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和越南。



比特說:“他們就是我們的3G國家。”



(陳紹國 編譯)

星期三, 2月 23, 2011

中國啟動對可燃冰成礦規律新一輪研究

為加快實現可燃冰的開發利用步伐,中國日前啟動了對其成礦規律的新一輪研究。據悉,該專項是國家973計劃重點項目,執行期為3年。
據新華社2月23日報導,記者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為加快實現對戰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步伐,中國日前啟動了對其成礦規律的新一輪研究。據悉,該專項是國家973計劃重點項目,執行期為3年。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可以作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2倍。
 
項目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介紹說,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組織部署下,中國從1999年起開始對海洋可燃冰開展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作為中國海洋可燃冰項目的調查執行機構,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詳實調查基礎上,已於2007年5月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近兩年來,中國科學家圍繞可燃冰開發技術及環境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已展開對可燃冰成礦地質條件和富集特征等的相關研究。
楊勝雄表示,新啟動的國家973計劃項目——“可燃冰成藏機制和富集規律研究”后三年研究專項,將在全面總結前兩年研究工作基礎上,加快進行可燃冰開發技術及環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為中國可燃冰勘查開發事業的深入、持續、科學、協調發展錦上添花。
(雷東升 編輯)

星期二, 2月 22, 2011

太陽風暴躲不了 可能斷電數月

(中央社台北22日電)太陽進入活動高峰階段,地球遲早都會遭逢太陽風暴肆虐。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學家表示,全球遲早會面臨激烈的「太空風暴」,可能會造成通訊衛星失靈、飛機停飛並導致停電,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天文學家警告,人類如今較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更容易受到大型太陽風暴的傷害,地球應該為因應1場席捲全球的卡崔娜颶風式災難(Katrina-styledisaster)未雨綢繆。





大規模的太陽噴發會將一波波的輻射線與帶電粒子發射至地球,破壞用來協調電腦、飛機導航與電話網路的衛星系統。





專家告訴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如果太陽風暴威力夠強大,甚至可讓股市交易停擺並造成停電好幾週或好幾個月。





出現來自太空的破壞,機率越來越大,因為太陽正進入11年到12年自然週期中的最活躍時期。





上週全球已經體驗過太陽的爆炸性威力,這波5年來最強大的太陽噴發,以每秒933公里速度將帶電離子流朝地球發射。





這波風暴產生燦爛炫目的極光,導致無線電通訊中斷。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貝丁頓(John Beddington)教授說:「太空氣象議題務必要慎重看待,我們過去擁有相對平靜的太空氣象,但我們不能期待這種平靜時期會持續下去。」





他說:「同時,在那段期間內,人類的各種系統可能遭破壞的程度急遽攀升,無論是電力系統中的智慧電網,或是今日普遍使用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全都一樣。」





他說:「情勢已迥然不同,當特定型態的太空氣象可能發生時,我們必須思考加以歸類與解釋,以及發布預警的能力。」





太陽風暴是由太陽的大規模爆炸造成。





大規模爆炸會釋出一波波X射線與紫外線,在幾分鐘內衝擊到地球,使得無線電訊號中斷並損壞衛星的電子設備。





10到20分鐘後會爆發高能帶電粒子,對衛星造成更嚴重破壞,15到30小時後,異常強烈的電漿將衝撞地球磁場。





電漿會產生極光,也就是北極光,並且會讓電線與電纜產生電流。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負責人盧布成科(JaneLubchenco)說:「這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發生以及威力會有多大。」(譯者:中央社張曉雯)1000222

星期一, 2月 21, 2011

巴菲特談經營:具定價能力 比管理者好壞更重要

《Bloomberg》報導,根據巴菲特的說法,他評估企業看重的是其「產品定價」的能力,有時甚至不考慮誰是經營者。




巴老接受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FCIC)訪談的內容日前公開,他表示,評價一間企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定價能力」(pricing power)。



巴菲特強調:「有能力在不喪失競爭力的情況下漲價,就是經營不錯的公司。反之若漲價10%還得先禱告,就是不好」。



80歲的巴菲特,靠挑股和購併累積起富可敵國的億萬身價。他曾投資鐵路與電力等競爭選擇較少、定價能力較強的公司,也包括靠品牌吸引客戶的可口可樂、卡夫食品等。



巴菲特在去年3月26日的訪談中還提到,良好的管理團隊,「並非卓越企業的必要條件」。



FCIC關切巴菲特對信評機構Moody’s Corp.(穆迪)的投資,美國政界在檢討房市泡沫成因時,不少人將其歸咎於評等浮濫。



巴菲特則表示,他不識Moody’s管理層,投資該公司主要著眼於市占領先,與Standard & Poor(標準普爾)同樣具有定價彈性。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Haas商學院教授Benjamin E. Hermalin則認為,主宰地位不能防範糟糕的經營者弄垮公司,就長期而言,管理者的好壞還是很重要。

星期五, 2月 18, 2011

蘋果台商代工廠 疏失致百員工中毒

更新日期:2011/02/18 13:48 莊志偉


美商蘋果電腦公司最新公佈的一份管理報告,坦承蘋果位在大陸的一家代工廠,因為使用有毒溶劑,卻沒做好安全防護,造成137名員工出現慢性中毒症狀,經過調查,這家代工廠是台灣勝華科技,在大陸的子公司聯建科技,雖然事隔1年多,但卻有員工爆料,說他們到現在身體還沒康復,卻已經面臨公司施壓,要求離職。





就是勝華科技位於蘇州的這家子公司,因為作業流程管理不當,而在2009年,造成137名員工慢性中毒,事隔1年,在蘋果公司披露相關訊息後,大陸媒體找到當時受害的員工,他們質疑自己的身體到現在還沒完全康復,但公司的做法,卻是要逼他離職。



聯建科技員工:「(處理)中毒事件一個專門的一個台灣的領導,他當時打給我說,你如果不離的話,得不到任何賠償。」



還有一名員工,是在事故後因為請調其他部門沒有獲准,而主動主動離職,但他也形容,離職的時候,曾被公司要求簽下切結書。聯建科技離職員工:「乙方(員工)以後出現任何問題,它寫的是糾葛嘛,你要是出了什麼問題了槪不負責,如果你不簽那協議書,你離是可以離,但是拿不到賠償金嘛。」



這起由蘋果電腦主動披露的代工廠中毒事件,經過調查,意外元兇是生產線上用來擦拭玻璃面板的溶劑-正己烷,這種溶劑雖然效果比酒精好,但有一定的毒性,問題就出在勝華科技沒有做好相關的通風設備,也沒有警告員工中毒的危險性,對於舊事重提,勝華科技回應指出,事件發生後他們已經改善相關流程,並給予受害員工優於當地法令規定的補償,所謂逼迫離職,完全跟事實不符。

美國貧富問題 政府不作為結果

就美國的經濟發展脈絡造成的「富者愈富」現象,其實是政府的不作為或延誤作為的負面後果。而台灣如果忽略或低估政治結構面與政策面的影響,妄想要根本改善貧富差距,實是緣木求魚。




大多數人都知道,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正日益惡化當中。「M 型社會、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窮忙族」,早已是媒體廣泛使用、眾人朗朗上口的辭彙;這也是為什麼不久前,在五都選舉中,朝野候選人對社會住宅政策高度重 視,民眾熱烈迴響的主要背景。但大家對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否有相當的認知?就改善的對策,是否有正確的掌握與共識?



知識經濟 富者愈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與公共事務教授利伯曼(Robert C. Lieberman), 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中的一篇書評文章,問了一個好問題:「為什麼美國的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特別是在美國這2、3 年歷經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金融風暴後,大部分原本就富有的人,非但沒受影響,財富還更增加!」以2009 年為例,對全美所得最高前5%的人而言,他們的平均所得是升高的,但對其他大多數美國人而言,平均所得卻是下降的。利伯曼更進一步闡明,美國這種富者愈富 的現象,並不是近來才有的特例,而是40 年以來的持續趨勢。他指出,美國所得最高的1%階層,其所得占每年全國所有人總所得的比例,已從1960 年代的8%,陡升到現在的20%以上。



對美國這種富者愈富,財富集中少數人的現象,常有人解釋這是經濟轉型下的自然產物。他們認為,科技突飛猛進的結果,特別是資訊革命,造成生產力大幅提升,迫使勞力貢獻所產生的價值大幅降低;相形之下,知識貢獻所產生的價值,則大幅提高。



換句話說,在知識經濟盛行當道下,製造業日益萎縮,人力勞動的報酬降低。但在此同時,服務業部門興起,受教育的少數高階專業人士,因其知識貢獻的高價值,而自然享有高所得報酬。但大多數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因從事低階的零售業與娛樂業,在取代門檻不高的情況,薪水自然低。



貧富差距 政府促成



對於這種經濟轉型自然論,利伯曼認同政治學者海克(Jacob Hacker) 與皮爾森(Paul Pierson) 的反駁, 認為根本是為美國政府脫罪的說詞。海克與皮爾森在其不久前剛出版的共同著作《贏者全拿的政治:美國政府如何促成富者愈富並背離了中產階 級》(Winner-Take-All Politics: How Washington Made the Rich Richer--andTurned Its Back on the Middle Class )一書當中,透過對美國公共政策制訂的過程與歷史之實證研究,發現事實上,政府才是促成貧富差距拉大的主因。



總的來說,海克與皮爾森認為,固然經濟轉型對所得分配不均惡化,有一定的促成效應,但重點還是在政府的政策。持續偏差的政策,會集中及放大經濟轉型的影響效應,使既有的富人獨得轉型的好處。



就美國的脈絡而言,他們發現,從上個世紀的70 年代晚期開始,一系列的重大政策變遷,已使政府的經濟政策向富人傾斜:例如,在稅制上,國會一再重複地為高所得者減稅,並放寬對資本利得與投資所得的課 稅;在勞動政策上,讓工會很難組織工人,使其無力反制企業主不斷擴張的勢力;在公司治理上,無視企業的表現,縱容企業發放極高額的薪資與紅利給其高階經理 人;在金融市場管理上,一味鬆綁、解除管制,使金融機構創造出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金融工具與商品,讓少數有錢的金融經理人與投資客更有錢,但卻讓許多一般 家戶的屋主及退休人士,承受毀滅性的風險。



另外,海克與皮爾森還提醒,不僅僅是上述的政府作為,造就了所得分配更加不 均,政府的不作為或延誤作為,也有同樣的負面效應。因為富人階級可以動用其政治影響力,讓可以減緩貧富差距的法案無法或延後通過,使得法案內容無法跟上社 會的快速變遷需求,而無法達成其原有的立法目的,甚至有時還會有反效果。偏偏美國三權分立制衡的制度設計,像否決與擱置的程式與規則,讓這種不作為或延誤 作為,更加容易。更可笑的是,有時這種荒謬的現象,純粹就是因為執政者或立法者的忽略與怠惰。



政府的不作為或延誤作為 的負面後果,可以公司高階經理人的股票選擇權為例。早在1990 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就發現,這種會計實務上的操作,將使公司經營階層只顧短期利益(短期營收與股價的上升),不顧長期的營運成效。一旦公司出事,往往是一 般的職員受害(如退休金泡湯或馬上被資遣)。

而高階經理人早已口袋飽飽,不知去向或無所謂。但在大企業的遊說之下,在過去20 年,這個會計規則,始終無法被修正,只好一直沿用1970 年代的相關規定。



同樣地,勞動法規也是跟不上時代。政策制定者一直無法啟動改革、修訂法規,來增強工會的力量與運作組織能力,使其足以與資方相抗衡。結果就是一直沿用1940 年代的相關規定。



簡言之,海克與皮爾森戳破了美國多元民主政治的神話。保守分子透過強大的組織,利用企業大筆經費的贊助,常能阻礙進步的法案與政策的通過與執行。選舉也許 能換掉領導人與執政黨,改變大政方針,但在日常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利益團體的遊說與互相「戰鬥」,更是關鍵。而結果,通常是「贏者全拿」體制下的受益 者,繼續保有其利益或更擴大其利益。



因為他們本來就掌握較多的資源,容易勝出。



體制不公 贏者全拿



長此以往,利伯曼憂心忡忡指出,當財富愈往少數贏家菁英集中的同時,中產階級卻因所得停滯或縮水,日益承受更多工作與生活上的風險。影響所及,美國已成為 先進國家中所得分配不均最嚴重的國家,並衍生出種種政治與社會問題,包括:政治上兩極化、人民互不信任、富人與窮人間的相互怨懟,以及有錢人享有較大政治 影響力與發言權的民主扭曲現象。



要如何解決這種「贏者全拿」的不公平體制?利伯曼附和海克與皮爾森的建議,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必須重新振作,加強其組織的能力與能量,才能回過頭來矯正美國政治目前向富人單邊傾斜的病態體制與運作方式。



進一步從跨國比較的觀點來看,美國的案例,絕非單獨個案。



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全球化浪潮無堅不摧的情況下,近年來大部分的國家,包括台灣在內,都像美國一樣,面臨貧富差距惡化的挑戰。即使是新興的開發中國家, 強權如中國、巴西,也是如此。各國都深恐一旦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勢必引發階級對立、治安惡化、偏激政治勢力崛起等廣泛的社會動盪現象,甚至進而危及政權的 存續與國家的發展。



因此,在台灣似乎也正同步走向這條令人擔心的路徑的當下,縱使美國的國情與台灣不盡相同,如我們能參考其經驗與反省,將有助於我們分析問題及提出解決之道。



自我覺醒 關乎成敗



回顧台灣過去20 多年的政經發展史,也發現與上述美國經驗與反省似曾相似之處。自1980 年代末期,台灣就遵循國際化與自由化,大幅推動私有化、放寬各種管制,效法美國所倡導的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各種措施。同時間,台灣也正經歷快速的民主化, 在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弱化的過程中,民間社會力湧現、茁壯。這一切,對台灣的整體發展而言,當然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但 令人遺憾的是,在新經濟與民主體制建構的過程中,財團勢力大幅崛起且未受制衡。結果就是各種財經與社會政策,都有濃濃的工商企業本位利益考量,失去兼顧社 會多元需求的平衡。尤其馬政府在2008 年上臺後,更是完全向富人、資本家、既得利益者傾斜。舉凡大幅調降遺產稅、贈與稅、營所稅,鼓勵廠商外移至中國,縱容房市炒作與股市泡沫,硬是允許18% 公教優惠存款額度回補等等,都是擺在眼前的明證。



回頭想想,海克與皮爾森重建美國政治的建議,是否適用於台灣?個人覺 得可以,但是條件顯然還不足。因為大多數人,似乎都還未真正認清台灣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本原因。有太多的人,將貧窮與失業,歸因於個人的「努力不夠」,所以 拚命讀更高或更多的學位、考證照,希望透過一己之力,奮力往上游。



個人企圖努力向上,沒什麼不對,這也是社會階層流動 的基本動力。但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卻忽略或低估政治結構面與政策面的影響,對政治與公共政策冷漠,我們的主要政治人物與政黨,就沒有改革的壓力。在這種 情況下,妄想要根本改善貧富差距,實是緣木求魚。展望未來,中產階級、勞工、農民及有志之士的自我覺醒,將是未來改革能否真正開始與成功的關鍵。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友情推薦:呂秀蓮部落格

星期三, 2月 16, 2011

〈今周刊〉全球物價失控真相深度解讀

台北士林夜市著名的豪大大雞排,在一月二十四日貼出漲價告示,很快地引起騷動與討論。「一塊雞排從五十元調漲到五十五元,沒辦法,創業十八年來,現在的成本最高。」豪大大雞排老闆娘郭霄燕說。




一塊雞排的漲價,大致說明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十幾年來最沉重、最不一樣的漲價壓力



郭霄燕說,漲價主要是因為兩個東西:油和雞肉。油的部分,沙拉油漲得凶!「新聞說沙拉油快要漲價了,其實新聞太落後,沙拉油早就漲翻天啦!」她強調,去年年底十八公升一桶的沙拉油價格是七百元,農曆年還沒過,就已經漲到八百九十元了,「比起報紙寫的『即將』漲到『八百六十元』,漲價來得早得多、凶得多呢!」



「不過,決定漲價的最重要原因,還是雞肉。」去年十二月,從中盤商買進一公斤雞肉的成本是七十八元,「短短一個多月之後,價格已經飆破一百元了。」賣雞排,最關鍵的成本終究是雞肉,這番飆漲,逼得郭霄燕決定調價。



那麼,雞肉飆漲的原因是什麼?



長期供貨給豪大的聯新肉品公司,是雞肉中盤商。問及此事,老闆娘黃搖璇的語氣略顯激動:「給豪大的肉價的確是破百元了,但早在去年底時,我們向電宰廠進貨的成本,每公斤就要價九十五元。」她說,扣掉人事、加工費用之後,毛利率剩下不到七%,「就算漲價也是苦撐,再不漲,真的只有賠錢一途。」



再往上追,電宰廠業者苦哈哈地說,賣給中盤商的雞肉雖然每公斤接近一百元,「但我們向雞農買一隻雞,就要一百二十元啦!」業者指出,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算起,「漲幅接近一倍,甚至超過。」



談到漲價,雞農更是三聲無奈。「我們養雞的,多半都在中南部的空曠地區,台北冷,這裡更冷,所以去年的育成率超低,大概只有七○%,這是我印象中最低的數字。」七○%的育成率,代表一百隻雞最後只能養活七十隻,「死掉的三十隻,都是成本。」



雞農說,去年天氣忽冷忽熱,「雞又不像人,會自己穿衣、脫衣,天氣多變自然容易生病早夭;當然,太冷的時候,我們會在養雞場加溫,但效果有限,而且加溫要用瓦斯,開了瓦斯,又是另外一筆錢。」



此外,雞農也大嘆飼料價格漲太多,一路墊高養雞成本。「基本上,玉米、黃豆的價格漲多少,飼料價格差不多就要漲多少。養活一隻雞已經不容易了,所以也不敢讓我的雞『共體時艱』,少給牠們一點飼料。」

關於飼料價格,業務包含飼料產銷的上市公司大成長城是這樣解釋的,「台灣用的玉米、黃豆,大多靠進口,所以,國際報價在哪裡,生產飼料的成本大概就在那裡,沒有太多的緩衝空間。」




國際原物料價格狂飆、氣候極端異常,環環相扣,滾雪球一般地堆積出雞排業者口中「十幾年來最沉重、最不一樣的漲價壓力」。而這樣的壓力,正在各行各業,甚至是世界的各個角落同步上演。



農曆年一過,台股連跌數日,但在民生物價方面,「漲」,卻是最熱門的字眼。反映國際原物料報價上揚,泡麵、飲料業者急著宣告漲價在即,幅度約在一至二成之間;成衣業則在一月即已對國外客戶調漲報價近一成。除了「食」與「衣」之外,包括塑膠製品、橡膠製品、航空業,相關業者也高聲喊漲;甚至是國營事業台糖,也一度傳出有調價意圖,在立即引發輿論及總統關切後,才忍痛凍漲。



說到氣候異常對物價的影響,台灣養雞場的育成率只是冰山一角。在北京,直到二月才下了冬季以來的第一場雪,「南凍北旱」的怪異天候,讓市場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預期心理愈來愈高。據中國商務部資料,一月中下旬的主要農產品物價,在短短一周內就上漲近一三%。此外,澳洲大水導致煤價飆漲,也直接連動鋼價走強。



■在新興國家,通膨大軍早已入境



原物料與糧價飆高所造成的連鎖衝擊,開始反映在不少新興國家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年增率,又稱通膨率)數字上。物價急漲所引發的通膨危機,已經成為新興國家的頭號大敵。



去年十一月,中國通膨率突破五%,今年一月的通膨率仍在四.九%的高檔,即使農曆年後中國人民銀行緊急宣布升息一碼,力抗通膨,但各界預期,今年上半年的通膨率「還有高點可期」。同屬金磚四國的印度、巴西,情況好不到哪去,甚至更糟。印度過去一年七度升息,但一月下旬的農產品批發指數還是大漲了一七%;巴西日前公布一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近五.九%,通膨大軍早已入境。



事實上,在一月二十五日國際貨幣基金(IMF)所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展望中就預估,新興國家今年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達六%,對經濟前景帶來極大的隱憂。從一塊雞排看世界經濟,原本存在於專業機構研究報告上的通膨風暴,顯然已殺到新興國家的眼前。



經濟學家沒有養雞,但拆解這一輪通貨膨脹的結構與成因,得到的結論,與夜市裡雞排小販的感受相差不多,甚至更加強烈一些。「印象中,過去二十年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通膨。」渣打銀行台灣區經濟學家符銘財的口吻,像是氣象主播誇張地預言一場超級風暴即將來臨。



符銘財「沒有看過」的,是如此完整的暴風結構。



■需求拉動加成本推動的超級通膨風暴



經濟學課本中解釋,發生通膨的原因主要有二:需求拉動、成本推動。簡單地說,前者是指「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後者則是「原料漲價、工資上揚,推升物價異常走高」。

「但這一次的通膨,似乎兩種因素都有!」符銘財說。




他先以發生在二○○七到○八年的通膨風暴為例。當時,石油與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經濟泡沫過度膨脹導致需求暴衝;而這一次,「到目前為止,需求顯然不是要角,氣候異常、農地減少導致原料成本的上漲,才是推動糧價的主要力量。」換言之,初步看來,這像是一次「成本推動型」的通膨。



成本推動型通膨的典型案例,是一九七○年代石油危機所造成的物價狂漲,「但話說回來,七○年代油價飆漲的原因是單純的政治因素,而現階段,除了天候異常之外,原物料價格飆漲,還有相當程度是因為成熟國家採取『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講白了,就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符銘財說。



以美國為主的成熟國家為了救自家經濟而大印鈔票,對世界釋出大量流動性,熱錢流竄,原物料成為當然的炒作標的之一。結果,就是教科書上所形容的:「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



於是,在這「乍看之下」像是「成本推動」的通膨壓力中,骨子裡卻又包藏著「需求拉動」的成分,構成符銘財所謂「沒有見過」的通膨結構。



學理上,當CPI年增率超過五○%時,才能稱為「超級通膨」,但若從通膨壓力的結構來說,這一輪包含兩大通膨成因的危機風暴,其結構之扎實、完美,以「超級」形容之,似乎也不為過了。



異口同聲的,花旗銀行台灣區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也是以「幾十年來沒見過」形容這一次的通膨壓力。在他眼中,這一次的通膨壓力源主要有三:基本面需求、資金面過剩,以及天氣異常。和符銘財一樣,鄭貞茂也認為當今的通膨結構包含了「成本推動」與「需求拉動」等兩大惡性基因,不同的是,在他看來,「需求」的角色相對吃重一些。



「新興國家經濟走強所形成的需求成長,為全球物價提供『欲小不易』的基本面支撐,在這樣的支撐下,加上成熟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造成資金過剩,讓物價達到『表面張力』的緊繃程度。」鄭貞茂認為,新興國家主導的基本面,與成熟國家主導的資金面,單憑這兩大「需求拉動」因素,已足夠形成「山雨欲來」的緊繃氛圍。



而從「山雨欲來」的通膨氛圍,瞬間演變成「風雨滿樓」通膨危機,則是靠著「成本推動」因素的催化。這除了氣候異常引發農糧危機的強烈預期外,先前埃及發生政治動盪,市場立即聯想,動亂恐將危及境內每日運送約二四○萬桶石油的蘇伊士運河及蘇邁德(Sumed)油管,因而一度造成油價突破一百美元關卡,通膨情勢瞬間沸騰。



不知該說是幸或不幸,值此之際,原本受困於景氣低迷,因而尚能「牽制」全球需求的歐美國家,卻開始出現了較為像樣的經濟復甦。從通膨的角度來說,這又像是在已趨完美的風暴當中,再補上一陣逐漸增強的「需求面」氣旋。



美國去年第四季GDP成長率提高到三.二%,主要因素是消費支出及外銷出口的同步走強,有別於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多半仰賴政府支出撐場面,這一回,消費與出口帶頭衝,美國經濟頗有走出新局的味道。此外,歐元區一月分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意外創下九個月來最大漲幅,也意味著西歐國家的實質需求正在復甦。

簡單區分,截至目前新興國家所面臨的通膨壓力,主要來自於大宗物資及糧食價格飆漲,但隨著歐美加速復甦,實質需求提升,包括能源價格及基礎金屬等,也逐漸展現「接棒演出」的架式。國內某不鏽鋼業者就表示,近來不鏽鋼需求意外暢旺,除了下游回補庫存之外,來自西歐國家的房屋裝潢等消費需求也快速提升,「西歐國家一向不會提前囤貨,急著買不鏽鋼,代表需求真的有上來。」他說。




若從現階段全球商品價格指標CRB指數的水位分析,或許會對通膨壓力接續升高的態勢更加警覺。雖然新興國家已普遍苦於農糧價格狂飆,但CRB指數目前僅僅達到○八年全球通膨危機時的「半山腰」而已;原因或許在於CRB指數當中「食用原料」僅占權重四成,而「工業原料」則占六成。也就是說,若基礎金屬等工業原料價格在未來真能一路反映歐美經濟復甦而加速攀升,那麼,CRB指數不乏逐步重返○八年高點的可能。



■中國調漲薪資讓通膨緩衝機制失靈



接棒推升通膨力道的因素不只存在於西方,在中國,同樣也有一股「成本推動」的力量正在形成。力拚經濟轉型之下,中國各大城市調高「最低薪資」的動作如火如荼展開,作為全球製造重鎮,中國薪資上漲勢將直接牽動製造成本。過去,「中國製造」一詞意味著中國對全球輸出廉價商品,成為通膨的緩衝機制,未來,這個緩衝機制不但停止運作,反倒可能成為通膨助力,後續影響同樣不容小覷。



日前,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一月分通膨率僅一.一%,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似乎還沒有太強的物價上漲壓迫感。二月十三日晚間九點,台北市天氣陰冷、雨勢不小,但士林夜市豪大大雞排攤位前的人龍依舊,貼在攤位看板上的漲價告示顯然沒有嚇跑饕客,兩名員工手邊的工作仍然停不下來,機械式地油炸、瀝油、裝袋、收錢。



「好在台灣的主食是稻米,一般民生需求與黃豆、小麥、玉米的行情關聯性不算直接,而且蔬菜、水果都能本地供應,這是台灣通膨壓力相對較輕的原因。」鄭貞茂預估,台灣今年全年的通膨率大約就是在一.五%,「未來不排除上修,但衝擊民生的情況應該不嚴重。」他說。



不過,站在投資理財的角度,當全球新興國家正在面臨一場經濟學家眼中「數十年未見」的通膨壓力時,個人對於投資理財的規畫、策略,顯然也已經有了重新調整的必要,甚至,為了迎戰超級通膨,過去一段時間習以為常的投資慣性,恐怕也有大幅翻新的必要。



■迎戰策略一短期避凶,資金重返成熟國家



「與○八年的全球通膨有所不同,這一次,目前只有新興市場是重災區。」符銘財的提點,帶出了第一個投資理財的觀念調整。至少就短線來看,要「避凶」,過去三年把新興市場視為「投資最亮點」的慣性,就有優先調整的必要。



這不僅是因為「現階段的風險」,「重點是,為了壓抑通膨,新興國家接下來必然需要更快速地升息。」符銘財指出,○八年通膨壓力罩頂時,全球利率已經處在一定程度的升息循環當中,「但現在,新興國家才剛開始正視問題、展開升息,至於成熟國家,不再繼續量化寬鬆就是萬幸了。」
言下之意,新興國家藉由升息壓抑通膨的速度不僅必須「及早趕上進度」,在幅度上,還要持續對付成熟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當然,升息會壓抑經濟,並造成股票市場的短期風險,但不升息,卻又只能任由通膨大軍入境肆虐。在摩根士丹利證券亞洲區主席史帝芬.羅奇的解讀中,新興國家已陷入兩難境地,緊縮政策的分寸拿捏宛若走鋼索,風險自然不低。




那麼,資金轉進成熟國家,就能得到相對穩健的報酬嗎?一月中旬,本刊以「美國今年將重返榮耀」為題,討論美國及成熟國家經濟加速復甦的可能性,如今看來,可能性正在快速提升當中,而當時貝萊德集團股票投資長博多爾即表示,美股今年表現將優於全球平均,而成熟國家經濟表現則將與新興國家縮小差距。



■迎戰策略二伺機低接體質強健的新興國家



迎戰超級通膨的第二個投資理財重點觀念,就是重新定位新興國家的投資價值。鄭貞茂指出,新興國家不是不能投資,而是要尋找具有抗通膨能力,能夠維持溫和成長的國家。



「畢竟,就是因為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才會造成如今的通膨壓力,換句話說,新興國家終究是處在經濟多頭格局,現在有了一些變數,那就看誰能有效化解這些變數,也就值得逢低布局。」農曆年後台股一度急跌,鄭貞茂認為投資人或許可以開始思考伺機低接的機會,「台灣的通膨壓力並不算大啊!」



從這樣的角度想中國,雖然通膨壓力不小,但也不必全然悲觀,畢竟,擁有超強經濟成長率的中國,等於也握有足夠的子彈,藉由升息、升值來對抗通膨。當然,這樣的策略對股市而言短空難免,但不無發展至長多的可能。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目前中國通膨率高達五%,而一年期定存利率則為三%,處於實質負利率二%的狀態,因此短期內持續升息的可能性極高,但由於下半年的物價壓力在基期因素下(與去年同期比較)可望減輕,屆時貨幣政策不排除將適度放鬆,引導股市重返多頭。由此進程來看,升息所造成的股市衝擊,反而提供中期買點。



最後,金融海嘯後幾乎被全球投資人視為「必備核心部位」的債券商品,這「必備核心」的定位,恐怕也有修正的必要了。



過去兩年,隨著債券價格屢創新高,關於「債券泡沫」的悲觀論調也逐漸出籠,不過,樂觀者總是以「除非進入升息循環,或是通膨預期升高,否則債券價格不致大幅修正」予以反駁。如今,至少通膨壓力的氛圍已經形成了。



■迎戰策略三留意債市,股優於債是通膨時代的真理



事實上,在通膨環境當中,「股優於債」本來就是合理預期,尤其,這一輪的通膨夾帶著實質經濟復甦的成分,更有利於和經濟連動性較高的股票市場。相對的,債券價格經過兩年急漲後,會不會在通膨預期升溫之下出現劇烈修正的可能,則是值得關注的後續議題。



整體而言,這一輪新興國家所面臨的通膨危機,某種程度上就是金融海嘯之後新興國家與成熟國家之間不均衡復甦的延續,又或者,可以解讀為去年第三季以來全球貨幣戰爭的後續戰役。這是全球經濟重回均衡的調整過程之一,後續發展的關鍵,端視兩方陣營的貨幣政策持續力。



「一言以蔽之,成熟國家的寬鬆政策與新興國家的緊縮政策,兩股力道的強弱消長,攸關通膨的惡化與否。」鄭貞茂認為,在經濟復甦的前提下,原物料、農糧與基礎金屬的價格欲小不易,但若新興國家能夠展現緊縮政策決心,成熟國家也能適度調整寬鬆政策,那麼,至少能把結構扎實的通膨風暴,弱化為一場透過實質經濟成長所帶動的健康通膨。



/撰文/

楊紹華 

/研究員/

葉揚甲、楊卓翰

星期一, 2月 14, 2011

美聯儲QE2的是是非非

在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QE2)已滿3個月之際,種種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加速的跡象開始展露,全球投資者也開始重新調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




這項在誕生之前就已遭非議的措施可以稱得上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最具爭議的貨幣政策。那么究竟QE2在美國經濟復甦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支持者指著經濟復甦的成果頭頭是道,而批評者也依然各持己見。



QE2謎題:美債收益率上升而經濟前景改善



去年11月3日,在低通脹與高失業率的雙重壓力下,美聯儲不得不宣布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計劃到今年6月底之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通過QE2,美聯儲旨在進一步降低美國國債的長期利率,并促使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其他更高風險的資產,如股票等。



QE2是否真如3個月前預想的那樣奏效?美聯儲對此毫不猶豫。



“我的答案很短,是。”美聯儲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1月早些時候就曾明確表態。



似乎評估QE2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第一步應該從美國國債開始。



自從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松政策宣布以來,美國國債在過去三個月內的表現與預期“背道而馳”:價格下降而收益率則不斷攀升。其中,QE2的重點目標——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迄今為止幾乎翻了一倍,從2010年11月4日的1.04%上升至2011年1月28日的1.92%。而相同時期內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上漲至3.36%。



如果說美聯儲的真正目標并不是所謂的降低國債收益率,而是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并提升通脹,避免陷入螺旋式通縮。在這些方面,QE2又是否會奏效呢?



最新公布的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有所下降,四周內的平均失業人數從伯南克演講時的48.7萬人降低到目前的43萬人。美國經濟復甦也日益強勁。



另一項測驗則是實際收益率,即剔除通脹因素的國債收益率。從這方面看起來,QE2似乎也奏效了。因為風險資產價格確實在不斷上升:股價日益走高,道指升破12000點,標普500指數也逼近1300點,股價上升有利於提升居民財富并鼓勵個人消費。



QE2質疑之一:



新興市場“貨幣戰爭論”



這些莫衷一是的成果似乎為美聯儲飽受爭議的QE2政策作出了極大的辯護。



但自從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QE2以來,美國之外的全球各國卻未停止過對QE2的指責,尤其是受其影響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自QE2被暗示之初就開始不斷升值,并激起了去年末幾乎打響的全球“貨幣戰爭”。



耶倫辯稱,QE2意在“降利率”而并不在“弱美元”。



伯南克當年的論文導師、如今的以色列央行行長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那些“對伯南克的批評很荒謬”,伯南克所作的是“任何一位央行行長都會選擇做的事情”,他相信QE2能提振美國經濟,從而使“全球其他國家受益”。



然而不幸的是,這一論調往往被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嗤之以鼻。



美聯儲的決定,無論是否最終提振了美國經濟,都是以新興市場國家的“被升值”為代價的,從而增加了美國出口部門的國際競爭力。



QE2質疑之二:



全球通脹“始作俑者”



除此之外,“通貨膨脹論者”也堅定不移地批評著QE2。美國重要共和黨人士佩林(Sarah Palin)就曾警告稱,QE2及其“人為制造”的經濟復甦可能會讓美國付出“永久性高通脹”的代價。



全球風險協會(GARP)美國克利夫蘭分會會長Anurag Gupta就持這一論調,他在QE2推出之際就對本報記者表示,美聯儲的QE2不可能拉動美國出口,相反會提高全球通脹風險。“第二輪量化寬松與其叫QE2(伊麗莎白二世號郵輪)不如叫Titanic(泰坦尼克號郵輪)。”他說。



幸運的是,目前并沒有顯示美國通脹抬頭的跡象:去年12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1.5%,比去年8月時有所上升,但仍然低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但一些批評人士卻指出,這是因為通脹壓力實際已向新興市場轉移。寶成投資有限公司(Tangent Capital)高級董事總經理吉姆·里卡德(Jim Rickards)認為:“美國的通脹正在全球其他地方到處顯現,卻沒有在自己家門口現身。”



很多人認為,這種通脹最終也會通過更昂貴的進口商品進入美國,從而引發通貨膨脹在全球范圍內的全面爆發。



QE2質疑之三:“幸運的伯南克”



對於QE2的第三種觀點是“幸運的伯南克”。一些人認為,當伯南克飛到Jackson Hole演講的時候,美國的經濟指標就已經開始有所好轉,只是他比較“幸運”而已。



荷蘭合作銀行亞太區金融市場研究部主管Adrian Foster也告訴本報記者:“似乎QE2出臺的時機正好與經濟復甦同步,從而最大化了政策成功的可能性。”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主席奧尼爾也認為:“也許他們原本就不需要這么做。”



在“幸運論”的觀點看來,市場無論如何是要發生反轉的,畢竟投資者情緒在此之前已經過於悲觀。這種觀點一定程度上是能站得住腳的。花旗集團的美國經濟驚喜指數(US economic surprise index)顯示,自去年8月開始,經濟數據開始超出預期,而此前則普遍差於預期。

陶冬:聯儲維持寬鬆 資金乾坤挪移 年內不致退出 QE3機會不小

資金乾坤大轉移,造就了此起彼伏的一周。




上週資金由新興市場轉入發達國家市場,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為近年所罕見。美股迭創新高,而新興市場則因大面積失血,股市債市齊跌。商品、黃金市場亦作調整。同時,資金大量流出長期國債,美國十年期國債兩周升26點子。



通貨膨脹,迅速成為市場的新焦點。新興市場之前因增長而被熱捧,如今卻因通脹升溫、貨幣政策落後於形勢而遭拋售。同時,發達國家增長前景有明顯改善,通脹壓力(尤其是核心通脹)尚不算明顯。熱錢流入發達國家股市,炒盈利復甦的故事。不過市場對歐洲(特別是英國)通脹的擔心也在升溫。



隨著美國經濟數據的改善,市場對聯儲早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預期有所加強。從利率期貨價格看,市場對聯儲年內加息給出七成的概率,不過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未必正確。的確美國失業率有明顯下降,聯儲原本預期今年年底達到的失業率9%的目標,在一月份已經做到。非農業就業確有改善,不過下降的失業率卻因低迷的勞動參與率(labour participation ratio)而被誇大。美國央行關心的是就業人數的改善和新就業機會的創造,而非單純失業率的下降。筆者相信聯儲在年內退出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QE2到期後推出QE3的機會不小。



本週市場焦點是美國和英國央行的動向。週一日本第四季度GDP,預期-2.0% vs 上期4.5%。週二美國1月零售,0.7% vs 0.6%。週三美國新屋動工,540K vs 529K。同日美國聯儲公佈上月會議紀要,估計內部爭論遠比最終的“一致通過”更激烈;當天還有英格蘭銀行發表的季度通脹預測,如果這個數字高過政策目標,英國很可能成為G4國家中率先加息的。週五美國1月CPI/核心CPI估計0.3%/0.0% vs 0.5%/0.1%。

星期一, 2月 07, 2011

鉅亨看世界─押寶非洲

全球有太多人看好這兩年新興市場的發展,但為此孤注一擲的卻很少見,俄羅斯投資銀行晉新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執行長 Stephen Jennings 正是少數的行動派。




《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曾為了看好俄羅斯而興建摩天大樓在當地居住的 Jennings ,目前飛過大半個地球,身後已換成黑、紅、綠 3 色的肯亞國旗,移居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 )東北方的 Tatu 市,開發這個預定居住 6 萬人的新都市,他已經在這裡花了 1 億美元添購土地、進行規劃。



Jennings 用他濃厚的紐西蘭口音說:「我們從來沒有參與一個這麼令人興奮、富創造力的計畫。」



■不畏政經風險



對一家過去 12 年兩度接近破產邊緣的銀行來說,在這麼冒險的市場建構城市聽起來很瞎。肯亞在透明國際組織中清廉排名居於倒數,在 178 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 154。但對 Jennings 而言,這就是他一貫的作風-富貴險中求,這次他的目標鎖定非洲亞撒哈拉地區,投資銀行及房地產,這個策略完全符合他的野心,要讓晉新資本成為新興市場的金融巨頭。



Jennings 在 Tatu 市的共同投資人 Vimal Shah 表示,Jennings 是位「信徒」。Shah 回想起 2007 年坐著直升機,和 Jennings 一起看著 Tatu 地方的貧困及首都奈洛比的交通交會的景況,Jennings 馬上了解這裡的潛力,並向 Shah 說:「可以了。我們做吧。」



Jennings 在投資莫斯科時,已經展現出他和俄羅斯政府折衝時的精明,他完全了解莫斯科模糊甚至有時粗糙的地方法規。在普丁(Vladimir Putin)於 2000 年被選為總統之後,他立即聘用了好幾名與克里姆林宮及俄羅斯情報局有關的高層。他也避免和政府當局正面衝突,即使這會讓他減少投資機會。在非洲,他還是必須力抗在不穩定政治環境下,進行投資的風險。



■勇敢展現實力



Jennings 成長在紐西蘭偏遠的農村,由於他在學成績優異,讓他得以在奧克蘭大學研讀經濟,並得到在紐西蘭財政部工作的機會,當時,政府正進行減稅及私有化的政策。隨後,他到瑞士信貸 First Boston 工作,被派往莫斯科,支援一個為期 6 周的諮詢任務。

當時葉爾欽政府雇用西方投資銀行,以協助辦理後蘇聯時期經濟的私有化。Jennings 和他的同事 Boris Jordan 在莫斯科大劇院附近設店,雇用 300 名莫斯科州大的學生為臨時職員。當時 32 歲的 Jennings 及 27 歲的 Jordan 馬上有了賺錢的點子。




當時葉爾欽政府發給民眾一種代金券,市民可以使用來取得國營企業的股份。但許多俄羅斯民眾想要的是馬上取得現金,由於缺少橡皮筋,他們用切好的保險套把代金券綁起來,賣給瑞士信貸。瑞士信貸之後再賣出這些憑證,賺取高額的利潤。Jennings 及 Jordan 接著認為他們可以自己在俄羅斯發崛更好的賺錢機會,因此在 1995 年辭去瑞士信貸工作,創建了晉新資本。



這是個不協調的組合,有張娃娃臉好客的 Jordan 負責應付政治人物及記者,Jennings 打理業務。在 1998 年,晉新資本已經可以年獲利 1500 萬美元,當年 6 月,公司還召開盛大的客戶會議,廣邀數百名賓客,展現他們的商場實力。



■兩度幾乎破產



不過 10 周之後,Jennings 於凌晨 3 點在公寓被一臉憔悴的 Jordan 叫醒,Jordan 剛由俄羅斯白宮過來,高層正在那裡開緊急的經濟會議,有意讓盧布重貶,並拖欠巨額的主權債務。晉新資本因此會欠客戶數百萬美元而破產。



Jennings 說:「Boris,我們破產了。」



晉新資本共有 5 名股東,在此打擊後 Jordan 及另 3 人都決定放棄,轉往其他地方發展。Jennings 表示他從未這麼想,「一秒都沒有」。



高盛 (Goldman Sachs,GS-US) 及其他的競爭者,在 1998 年債務危機之後,決定逃離莫斯科。晉新資本大縮水,但卻撐了過來。 幾年之內,靠著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蓬勃發展,晉新資本起死回生,他在投資銀行建立私募基金及消費信貸分支,公司搬到可以俯視莫科斯河的摩天大樓中,並挖來其他大銀行的高層人員。



現職巴克萊銀行 (BCS-US) 俄羅斯主管的 Robert Foresman,就是 2006 年 Jennings 找來的一位主管,他表示,當時很多人想要去,那裡的環境和節奏完全不同於其他的全球銀行。



2008 年 9 月,晉新資本再受重創。隨著全球信貸緊縮打擊俄羅斯,晉新資本的短期貸款來源枯竭,當時周末在度假的 Jordan 收到前合夥人的來電,表示他必須付錢給客戶,卻沒有現金可支用,希望 Jordan 可以買回一些股權,讓公司不致倒閉。

Jordan 連忙趕回莫斯科時,發現 Jennings 已經找到所要的緊急資金,來自俄羅斯富豪 Mikhail Prokhorov。益新資本在 9 月 22 日宣布,這位目前已買下紐澤西籃網隊的富豪,以 5 億美元取得公司 50% 減 1 股的股權,這讓 Jennings 依然保有公司的主控權。




■目標遠眺非洲



Jennings 度過危機之後,他的目標又更遠了。在他的構想中,美國、歐洲在全球經濟所占的地位已經消失了,不僅不如崛起中的中國、巴西及印度,他還進一步預測,一些渺小但經濟發展的國家,像贊比亞、孟加拉及圭亞那,表現也優於歐美,新興市場資本快速成長,投資可繞過紐約和倫敦。



過去一年,在 20 個新興市場裡,晉新資本已經交易總值近 140 億美元。這當中,包括了俄羅斯聯合鋁業在香港上市的 22 億美元,又如歐亞天然資源公司收購中非礦業探勘公司的 9.55 億美元。目前投資銀行有超過 25% 利潤來自非洲,Jennings 告訴他在奈比洛的員工:「現在世界是為我們而打造的。」



懷疑論者則質疑,Jennings 可能又過度投資了。即使得到 Prokhorov 的現金資助,晉新資本的財務健康仍出問題,在 2009 年勉力維持 1270 萬美元利潤後,2010 年上半年虧損為 300 萬美元。穆迪投資服務公司 (MCO) 及其他信評機構,對於他們貸出 8 億美元感到疑慮,因為這相當於他們在 2009 年底 75% 股權。Prokhorov 堅稱,未來銀行將嚴格限制這類貸款,不過對於他投資這家銀行的結果,他感到滿意,因為自 2008 年之後,估計價值已經漲為 2 倍。



在亞撒哈拉投資有許多的障礙,包括政治不穩定、法律保護的薄弱,以及猖狂的貪污等等。Gartmore Investment Management 全球新興市場主管 Christopher Palmer 表示,就算在相對友善外資的國家,像烏干達,政府還是可能突然「打斷」交易,投資的挑戰度高於東歐及南亞,更遠高於拉丁美洲及遠東地區。



■自信會再成功



Jennings 認為,晉新資本在俄羅斯的經驗,是他們的一項優勢,因為俄羅斯也非常政治導向。 Jennings 指出,俄羅斯官方很尊重他們,因為他們幫助俄羅斯升級,讓資本市場打開。
他的方式在於減少與政府對立。 2005 年,晉新資本的投資團隊,成功標下俄羅斯最大的鈦製造公司 VSMPO-Avisma,不過第 2 年,克里姆林宮表明需要控制鈦的投資團隊, Jennings 很爽快地將持股以未揭露價格賣給軍方出口公司。他表示,當時他不想和政府對抗,而另外也在自己的網站表明,交易使他們得到高額的回報。




另外,晉新資本在得知兩家過去的子公司,涉及 1.07 億美元詐欺退稅時,也避免和政府對立的局勢。政府所指控的詐欺發生在 2006 年,就在晉新賣出 2 家子公司之後。晉新資本強調,他們沒有做錯什麼,也和詐欺無關,執行副總裁 Hans Jochum Horn 表示,當他們得知詐欺的指控後,決定不要警告當局,因為「我們沒有蒙受損失,我們的客戶也是」。



除開涉及詐欺的風險,晉新資本在俄羅斯還面對其他的挑戰。國有控股銀行 VTB 正全力發展經紀業務,取代晉新資本,成為全年第一的承鎖商,經銷俄羅斯 12.3% 的股票。近幾周以來,VTB 及其他當地競爭對手,正一步步吃下原屬晉新資本的業務。



相較之下,Jennings 現在最關心的則是非洲的成長。這天的日落,他收到來自非洲夥伴 Clifford Sacks 的 e-mail ,告知他,晉新資本已經被選中,負責奈及利亞水泥公司的公開上市事宜。他開心地念起夥伴傳給他的內容,露出深深的笑容,對非洲的冒險投資感到驕傲。

資本設備需求勁楊 美國製造業對復甦信心滿滿

美國製造業表示,對於資本設備需求開始強勁上升,增進了市場經濟復甦的信心,也再度燃起美國產業的希望。




資本設備包含包括工廠設備、挖土機、卡車等。多家領先的資本設備製造商表示,雖然業務成長最快速的區域應仍是新興市場,但也預期美國銷售將有顯著成長。



密蘇里工業儀器製造商 Emerson,於上周末告知投資者,它預期今年的美國非住宅投資將上揚 8-9%,與新興市場相若。該公司以表示,刪減成本的壓力、以及產能的增加,將促使許多產業增加資本開支,而那些在衰退時大砍支出的企業,將被迫面對迎頭趕上的壓力,替換老舊的器具。



Honeywell 執行長 David Cote 向《金融時報》表示:「我相信現在美國經濟更具韌性,屏除那些無法預知的未來情勢不談,我們的確在復甦的道路上。」



全球最大推土機製造商 Caterpillar,今年將提升其資本開支預算至 30 億美元,2010 年的數據為 17 億美元。逾半數的預算將用於美國以建立產能,包括位於德州及阿肯薩斯州的廠房。



Caterpillar 財務長 Ed Rapp 指出:「若注意到我們的 2011 年展望,會發現歐美日業務仍然與歷史高峰有差距。因此現在我們將在上述區域預先投資,為已開發世界復甦更強勁時作好準備。」



上周公布的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其增速為 2004 年以來最高。



巴克萊策略師 Barry Knapp 表示,兩個要素是市場信心提振的原因:聯準會的債券回購計畫,以及國會對於企業採取更為友善的態度。

訂單塞爆 國內EVA三家業者產能情況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亞洲最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生產廠台塑(1301),旗下兩套合計24萬公噸產能將自3月初同步歲修,引發印度等下游廠商大舉搶貨,讓EVA下月報價大漲每公噸逾300美元,漲幅超過12.5%。





法人表示,台聚(1304)、亞聚(1308)因擁有轉單、價漲雙重效應,將成為最大受益者,以亞聚下月EVA每公噸毛利起碼1,300美元估算,單月挹注每股稅前盈餘0.36元;而從火熱市況來看,3月將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EVA依醋酸乙烯含量不同,用途非常廣泛,主要使用在氣墊鞋、登山及休閒鞋、農業用棚及太陽能板封裝膜、熱溶膠等,台灣三大生產廠台塑、台聚及亞聚是大陸主力供應商。





而隨著年節逼近,各種石化原料買氣退燒之際,EVA卻是一枝獨秀,市場再掀波瀾;台聚集團主管表示,主要關鍵在於亞洲最大單一生產廠台塑將進行產線歲修,配合設備開放壓力容器檢查,敲定在3月初各年產12萬公噸的兩座工廠同時停產,將為期三周時間。





眼見3月供料缺口將擴大,需求強勁的印度、巴基斯坦下游客戶紛紛提前欲建立庫存,大舉下單;包括台塑、台聚及亞聚現在所接獲的訂單高達實際產量的七倍之多,可見搶貨熱況。





亞聚指出,側面了解,台塑本月2萬公噸的產量已無法應付下游各客戶訂單,加上下個月生產天數減少,勢必更不夠分配,使得報價近周來出現暴衝;以發泡級EVA來看,本月售價約每公噸2,400美元,下月新價格已漲至每公噸2,700美元以上。





法人表示,EVA是以乙烯、醋酸乙烯進行聚合作用進行生產,以乙烯成本約每公噸1,240美元、醋酸乙烯每公噸950美元估算,三家業者每公噸EVA(發泡級)生產成本在1,400美元上下,一公噸營業利益逾1,300美元。





而台塑在三月下旬完成工廠歲修,首要是須消化手上訂單,包括台聚、亞聚將衍生轉單效應,可以預期的下月行情將會繼續攻頂,獲利可望進一步放大。

亞洲輕裂廠密集歲修 受惠股一覽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自2月中旬起,亞洲將進入輕裂廠密集歲修期,新加坡SHELL公司年80萬公噸乙烯生產線率先停工後,整個亞洲輕裂廠至5月初,共有640萬公噸乙烯產能先後停工。





國內石化業預期,台塑化(6505)、台塑(1301)、南亞(1303)、台聚(1304 )及東聯(1710)等石化廠至第二季都能享受乙烯供應短缺帶來的高毛利成果。





隨著春節假期逼近,大陸買家相繼退出現貨市場,石化業市場交易清淡,但各項原料價格卻大致持穩,中油主管分析,這是「風雨前的寧靜」,主因各供應商看準2月中旬起,亞洲原料供給面將出現巨變,因此目前都不願降價求售。





業者分析,亞洲市場將進入輕裂廠密集歲修期,首先是新加坡SHELL公司將於下月15日起,暫停一座年產8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歲修時間為期1.5個月;接著是全球最大乙烯廠中東拉比格(Petrorabigh),其年產130 萬公噸乙烯廠也自3月起展開歲修。





石化業表示,整個亞洲輕裂廠歲修高峰在4月,韓國一口氣共有五家輕裂廠歲修,包括LG、湖南石化、大韓油化(KPIC)、三星托塔及仁川石化(NYCC),將歲修總產能364萬公噸。





另日本出光的一座41.5萬公噸產能,以及中油旗下年產23萬公噸的三輕,也各準備三月底、四月初停產。





市場人士指出,此次歲修潮層面共有640萬公噸產能,單是以高峰期4月為例,即對市場造成25萬公噸的乙烯供應短缺,對價格所衍生的效應最快在農曆春節後逐步發酵,台塑化及中油兩公司第一、二季獲利將可因乙烯漲價而大幅提升。





中油主管認為,上游原料供應商減產,下游相關生產線也勢必依料源減少而調整運作;中東拉比格、SHELL旗下各有80萬公噸、77萬公噸的乙二醇(EG)工廠也會同步停產。





反觀國內三家EG業者南亞、東聯(1710)、中纖(1718)都將維持滿載水準,可望因聚酯化纖需求增強,藉此再大發利市。





三大聚乙烯廠台塑、台聚、亞聚(1308)在農曆開春後,因下游農業用膜廠補庫存,進一步推升售價。

埃及動亂波及的四大化纖及廠商一覽

【經濟日報╱記者邱展光/台北報導】



















埃及爆發政治動亂,由於埃及是全球原油、石油腦與棉花主要出口國,連帶波及全球供應鏈。國內石化廠商表示,埃及局勢已造成亞洲區油價逼近每桶100美元(約合新台幣2,930元),石油腦也將達每公噸900美元,接下來將啟動化纖原料漲勢。





農歷春節將近,大陸石化市場需求減緩,但純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己內醯胺(CPL)及丙烯(AN)等石化產品,受到埃及動亂影響,最新報價仍然走揚,漲幅都在3.5%以上。四大化纖生產廠商表示:「四大化纖原料價格,新春將開出紅盤。」





在棉花部分,業者指出,今年棉花原本已欠收,缺料情況將延續至10月,由於埃及所生產的「埃及棉」,年產量高達400萬公噸,僅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大棉花生產國。在動亂後,棉花供應更加短缺,連帶替代產品聚酯化纖及加工產品也將因供應吃緊而漲價,相關上游原料PTA、EG、CPL、AN都將受惠,為國內各石化及化纖廠商帶來利多。





石油部分,據瞭解中油、台塑化都有採購到埃及的石油腦,這是由石油提煉出來,生產塑化品的基礎原料,但未獲公司證實。





中油主管表示,埃及是非洲石油生產重鎮,該國的原油屬於「甜油」的一種,輕油、雜質少、價格高;埃及另一種項重要的產品則是石油腦,其品質在全世界更是是首屈一指,為全球輕裂廠商心目中最理想的進料油。





不過中油主管認為,埃及動亂後,已經波及石油腦現貨市場供應,更動搖市場行情。預料近日內,國際石油腦現貨價格會衝破每公噸900美元。屆時輕裂廠生產乙烯成本將增加至每公噸1,200美元,高出中油、台塑化元月供應的合約價1,170美元,市場預期,各石化廠商漲價動作將在農曆年後隨時展開。

呂宗耀觀點/景氣行情 台股下一波動能

【經濟日報╱呂宗耀】




美國連兩次量化寬鬆政策,於2009及2010年在全球股市所形成的資金編夢行情,隨亞洲新興市場股市2011年元月以來的連續下墜應已結束,台股雖展現超強,但細看強勢股內容是在走景氣行情將臨的優質獲利公司方向,嚴格的企業財報數字,將淘汰掉兩年來在資金編夢下上漲卻賺不出大錢的公司群內容。





過去兩年來,台股編夢資金行情最受歡迎的兩家公司潤泰全與潤泰新,已分別自高檔滑落36%及26%,以此分析,兩年來台股的資金行情也應結束了,企業盈餘真實成長與公司每股真正會賺大錢的公司,才是春節後投資者最重要的投資標的思考。





新台幣匯率走向是目前企業家與投資者最關切的「求贏變數」,從股市角度看,強者公司自己會找到企業生命出口,弱勢公司將被淘汰出局,過往歷史「台幣升值,外資匯入」內容,都引領台股走大多頭行情:





1、1998年8月~2000年2月新台幣升值10.8%(34.37至30.63),指數漲幅91%(5,422至10,393點)。





2、2007年4月~2008年2月新台幣升值10%(33.4至29.95),指數漲幅26%(7,823至9,859點)。





本次新台幣從2010年6月的32.17升值至今也已10%,台股指數從7,373至9,145點漲24%。依前兩波漲幅算,指數漲26%會落在9,300點,指數漲91%會落在14,000點,春節後從匯率升值看台股,這是兩個重要指數思考點。





虎年全球股市漲幅前三大的印尼(46%)、泰(40%)、菲(38%),2011年1月卻先領跌4.5%~5.1%;去年歐股跌最重的西班牙(-17%),1月份則領先大漲10%居全球之冠,其次美、德、法漲幅也都有3.5%~6.7%,資金移動方向成為台股春節後另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思考轉向:從資金行情正轉為景氣行情。





尤其是費城半導體指數單月漲9.5%,對台灣電子類股是大正面利多,春節後會成為台股攻盤主流:





一、 1月27日台積電法說:2011年營收年增20%,未來四季產能利用率100%;聯電法說:高階製程產能全滿,今年業績再成長。台灣半導體正歷經另一成長階段,從上游IC晶片設計、下游封裝測試及材料到設備供應商等,都處於興旺端。1月台積電漲7.3%,帶動台股攻上9,000點,在今年台積電業績持續走強下,整個電子供應鏈都復活了,也將帶出台股攻盤力道。





二、 全球MOCVD機台(製造LED晶粒)由2009年290台增至2010年的600台,2011年估將再增逾500台,晶粒價格將快速下滑,LED成本因而大幅下降,將引爆需求,最大成長動能有二:





1、電視:滲透率將從2010年22%大幅成長至2011年50%。





2、照明:滲透率將從3.6%往6%發展。





台表科LED光條為市場龍頭,具經濟規模,隨LED在Monitor及TV滲透率持續增加,2011年獲利將大躍升,旺矽、久元、單井也應注意。





三、日圓匯率由2008年110圓兌1美元升至2010年最高80圓,日商確已不堪成本負荷,2011年被動元件固態與鋁值電容已開始漲價,且為降低生產成本,日商海外生產比重已大幅拉高並委外比例大增。此外,在iPhone與iPad輕薄短小趨勢下,被動元件尺寸主流已開始由0402進一步微小到0201與01005,主要被動元件大廠從2011年已大幅更新設備,帶動設備換機潮,台灣相關設備廠商雷科、萬潤及被動元件電容、電感、電阻廠商都將受惠,第一季業績投資者都應緊密追蹤。





(作者是呂張投資團隊總監)





【2011/01/31 經濟日報】

警惕自己.....研究生涯原是夢-產業研究員甘苦談

研究生涯原是夢,這裡是指投資領域中的產業研究,產業研究員是很多專業股票投資的起點。研究員的研究標的繁多:股票、債券、總經、外匯、期貨、商品等等,許多對股票市場懷抱著夢想的人,往往會選擇研究員做為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為什麼對股票市場有夢的人,往往以產業研究研究員做一個入門?對金融市場有夢的人,對兩種東西的渴求超乎一般:一是錢,二是贏。一是錢,所以想用投資以錢滾錢,投資是一個以小搏大的機會;二是贏,能贏錢,就表示這個市場裡的其他人認同/追隨你的想法,自然也是一種無可言喻的爽感,只有能夠感受到這種感覺的人,才能在每日工作14-16小時、每週至少工作六日的工作中甘之如飴,否則,如果只是賺飽就想落跑,而賺飽的那天一直沒有到來,這份工作裡的期待就會隨著時間,變成壓力與貪婪的煎熬。 看到產業研究員是份「每日工作14-16小時、每週至少工作六日的工作」,該不會這篇文章的視窗就被關掉了吧?如果是這樣,就不要誤入歧途,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這樣長時間的工作不是必然,只是產業研究員的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至於少數可以兼顧生活與工作品質的研究員,基於工作表現仍佳,在外拜訪公司,同業之間的口碑會慢慢建立起來,加上堪用的研究員數量不大,即使遇到苛薄老闆和機車同事,也不用擔心自己會在同一個坑上終老一生,路是無限寬廣。 產業研究員的主要工作是拜訪上市櫃公司,對其股票進行投資建議。透過閱讀產業研調機構所出的報告和各產業的專業期刊,先認識一個產業,但若要對個別公司有所認識,還必須拜訪公司和解讀財報,最後預估獲利且出具投資建議的報告。 要了解產業的成長性、要了解公司的利基等等─菜籃族和大學生都知道,而產業研究員的難度在於,每一項都是無數個待解決的問題,譬如,誰不知道要認識產業一定要讀產業研調機構所出的報告啊,問題是,你待在某家小得不能在小的券商,連基本的資料庫都沒預算買,更別提還為個別產業添購研調機構出的年度報告,想看,只好看是不是可以遇到好心人分點報告給你看;而外資分析師以全球單位皆可分享研究資源的規模做後盾,別說是年度報告,甚至還有每季、每月、每週的全球產業變化的訊息,這些它們彈指間得到的訊息,本土研究員不易得到,等外資報告流到市面上來時,買不起報告的研究員才有可能讀到,訊息已經落後,而外資通常會有一個團隊負責比較大的產業分類,可以派助理從零售端確認數字,花個幾十甚至百萬美金購買這些研調機構的報告與服務,台灣金控集團會直接砸錢在這上面的,還真的是少之又少。 在一個產業研究員的市場價值(年薪)方面,比投資建議更重要的是對於動態的掌握,舉例來說,某外資明星分析師,你若是照著他這幾年出的研究報告買賣台積電,會賺錢應該因為下錯單,但儘管如此,人家還是年薪千萬,主要是因為在這個市場上,對於這個產業與這家龍頭公司的動態得掌握上,沒有其他人可以掌握得更好。舉例,如果現在發生強烈地震,多數研究員根本還找不到台積電投資人關係部門裡的人,該外資明星分析師已經可以連絡上知悉內情的公司成員,把破幾片玻璃還是幾片晶圓算成金額、對獲利影響的程度等訊息e-mail給重要客戶─市場會責怪他對台積電的投資建議屢推屢錯嗎?不會,因為股價走勢還牽動到市場心理、與評價認知,這是屬於交易層面的東西,交易員會自己利用這個訊息,而這個分析師在他的產業研究責任範圍內已經做得盡善盡美了。 如果一個研究員對產業沒有至少三至六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看法,他預估的EPS是沒有根據的,產業研究是基本面的研究,最忌隨股價起舞,也不能看技術線型說話,趕快把他的報告拿去紙類回收,這才是愛護地球的表現,因為,產業研究員的價值不光是獲利預估的準確性。讀至此,是不是覺得要當研究員/分析師就要進外資機構?但在真實的世界裡,難道每個人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嗎? 產業研究員通常是對投資/股票投資有夢的人選擇的第一份工作,接下來呢?多數菜鳥研究員是從sell side,sell side的研究員提供客戶投資建議,賺的是服務法人的費用,獎金與股市成交量高度連動,sell side研究員有了一至三年的年資後,通常會開始對未來做出不同的選擇。對於想要分享更多投資績效的人來說,他們會往buy side(有部位的單位)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人發展,像是投信或自營,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人的獎金與投資績效高度正相關,但遇到金融海嘯時,buy side的研究員會比sell side死得更快。 即便是不想在當研究員,研究員的訓練仍然是許多其他工作的基礎,較有相關者,可以到創投公司或是大型公司的財務/投資部門任職,或是投資人關係部門(就是公司與研究員的連絡窗口),也有不少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人,甚至是專職幫自己也幫別人操作,自己的書房就是辦公室。 我個人認為產業研究員這份工作,很適合用來測試個人特質:在高壓的環境中,如何解決問題,在推薦股票的對錯中,如何面對錯誤或更進一步的自我追求,對於喜歡挑戰自己、熱愛新事物的新鮮人,這一份好工作。

星期日, 2月 06, 2011

人口紅利

2010/02/26-彭子珊


當某國家人口組成中,需被撫養的14歲以下少年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5~64歲勞動人口比例小於50%便稱之為「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時期。反之,若該人口總扶養比例超過60%則稱之為「人口負債」。以大陸為例,由於大陸於1960年代及1985~1990年間發生2次嬰兒潮,因而創造出過去數10年來的人口紅利,進而推動大陸經濟快速成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 Arthur Lewis曾於名為《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的論文中提出「二元經濟發展模式」,即勞動力無限供給及勞動力短缺階段。勞動力無限供給指的是勞動力過剩,而勞動力短缺則是傳統農業中的剩餘勞動人口流向工業領域,造成勞動力薪資出現上揚。其中,由勞動力無限供給轉為勞動力短缺階段中間的交點被稱為路易斯轉折點(Lewis Turing Point)。因此,人口紅利衰退過程即為路易斯轉折點顯現的時候。

星期六, 2月 05, 2011

全球食品連漲7個月 超乎2008年 糧食危機 峰值

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超2008年“糧食危機”峰值,為糧農組織1990年開始統計全球食品價格以來最高。




據中新網2月5日援引廣州日報報導,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超過2008年“糧食危機”峰值,為糧農組織1990年開始統計全球食品價格以來最高。糧農組織表示,當前全球食品價格形勢嚴峻,未來數月食品價格有可能繼續維持在較高水平,低收入缺糧國需要特別受到關注。



據新華社電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3日發布的今年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超過2008年“糧食危機”峰值,為1990年以來最高。經濟分析師預計,食品價格高位將持續數月。聯合國官員呼吁各國采取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短缺。



1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為231,與去年12月相比上升3.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上升,為糧農組織1990年開始統計全球食品價格以來最高。



除肉類價格保持穩定外,其他食品價格1月均大幅上揚。谷物價格指數升至245,與去年12月相比上升3個百分點;食用油價格指數上升5.6個百分點,至278,接近2008年6月最高點;乳制品價格指數上升6.2個百分點,至221,顯示全球乳制品需求強勁;供應不足進一步抬高國際糖價,糖價指數上漲5.4個百分點,至420。



糧農組織經濟學家阿卜杜勒—禮薩·阿巴西安說,食品價格高企將持續一段時間,不容樂觀,應當引起各國,尤其是低收入糧食短缺國重視。這些國家的政府今后可能面臨糧食進口資金不足。



阿巴西安說,一些國家糧食作物收成不錯。與全球食品價格飛漲相比,這些國家主食糧價維持在較低水平,令人稍感安慰。



天災頻頻推動漲價



最近數月,全球多地頻發暴風雪、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多個農業大國糧食生產,間接推高全球食品價格。強颶風“雅思”正在澳大利亞肆虐,嚴重破壞昆士蘭州甘蔗產區。預計甘蔗產區一半作物受損,影響澳大利亞今年甘蔗出口。市場擔憂業已顯現,全球糖價飆升至30年來最高位。美國中西部地區作為糧食主產區,近期遭遇嚴寒暴雪,部分區域積雪51厘米,嚴重影響冬小麥生長。畜牧業遭受損失。印度尼西亞一些地區去年下半年遭遇洪水,棕櫚種植業受挫。國際市場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眼下攀升至3年來最高水平。



一些食品企業巨頭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抵消原材料漲價所致成本上升。



或拖累多國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2日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全球將面臨新一輪包括食品價格且范圍更廣的商品價格上漲。



德國德卡銀行經濟學家雅尼·許布納預計,食品價格飛漲助推通貨膨脹,可能會促使多個國家提高利率,繼而拖累這些國家經濟增長。



多國出手應對食品價格高企



慈善組織美國樂施會政府與調研項目主管加韋恩·克里普克說,糧農組織數據敲響警鐘:“政府必須避免重蹈覆轍,不再以限制出口和囤積糧食方式應對價格飛漲。那只會讓情況更糟,讓全球最貧困人群付出代價。”



多國政府“出手”應對食品價格高企,或增加糧食貯備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或限制基礎食品價格以預防通脹。



阿爾及利亞新近購入約百萬噸小麥,同時宣布加速谷物進口;洪都拉斯政府不顧糧農抱怨,“凍結”多種基礎食品價格;薩爾瓦多著手大幅增加扶貧項目資金投入;危地馬拉正考慮大幅削減小麥進口關稅,同時向失地農民發放食物和代金券;印度尼西亞上周購入82噸稻米,同時暫停向進口稻米、大豆和小麥征稅。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喬塞特·希蘭先前接受采訪時呼吁各國政府慎重對待糧食供給難題,避免糧食短缺引發社會動蕩,“如果吃不飽,民眾只有三種選擇:反抗,遷徙,或者死亡”。

星期四, 2月 03, 2011

日本第1與第3大製鐵廠將合併

中央社台北2011年2月3日電)日本鋼鐵生產龍頭─新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 Corp. JP-5401)和住友金屬工業(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JP-5405)3日發表聲明,計劃在明年10月前完成合併,以期在原物料價格飆漲之際降低成本。




根據兩家公司的聲明,新日本製鐵截至去年3月底這年的營收達3.5兆日圓(430億美元),而住友金屬工業的同期營收則為1.3兆日圓。



位居日本第3大鋼鐵生產商的住友金屬工業2002年與新日本製鐵結盟,協議相互供應半成品。



日本為全球第2大鋼鐵生產國,僅次於中國,去年12月產量較1年前同期攀升2.5%。根據日本鐵鋼聯盟(Japan Iron and Steel Federation)上個月發布的數據,日本粗鋼產量達917萬公噸。

(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十大致富密碼

文章來源:非凡新聞周刊 文 - 盧映利




四三三三九元,這個數字是全台灣工作人口的平均薪資;五百七十萬元,這是一個愛馬仕鑲鑽鱷魚皮包的價格,台灣人平均要工作一百三十一.五個月、不吃不喝才買得起這個包包;二億元,這是一幢帝寶豪宅的價格,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工作三百八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億萬豪宅。





貧窮左端創下五年新高



自從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已經三年了,全球貧富差距急遽惡化的速度沒有減緩。金融海嘯造成失業率惡化,與美日窮人大幅增加類似。台灣受薪階層往貧窮左端迅速掉落,科技新貴、在大陸賺飽的鮭魚台商往右端靠攏,「既患寡又患不均」,台灣受薪階級今年一至八月平均減薪六.七九%,而且與富人的差距愈來愈遠。去年台灣所得收入最高組的家庭平均收入近一百九十萬元,最低所得家庭每人只有二十四萬五千元,差距達六.○五倍,創下五年來新高紀錄。





變有錢,真的那麼困難嗎?



如果只想想靠讀書、受高等教育,憑一份上班族的薪水,真的很難翻身。養大一位小孩到研究所畢業,加上補習等開銷,少說要花五百萬元;但畢業後他可能只領二萬二千元,這是參與教育部「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的大學畢業生所領的月薪,網路宅男代表朱學恆諷刺的說,恰巧是一位外勞薪水加十個炸雞排;可能還買不到一個名牌包包。





甚至連過去被視為高薪階級的律師、醫師,也很難靠薪水累積致富,貧富的階級差異愈來愈大,大家都想問,到底要怎樣才能變有錢?







成功人士人格特質相似



《心靈雞湯》《一分鐘億萬富翁》作者馬克.韓森說,「強烈的渴望是成為億萬富翁惟一需要的資格,無畏無懼的行動是惟一必要的證書」想有錢的人必須真心的想要富有,有相信自己可以賺很多錢的信念。《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作者博多雪佛也說過,「如果你怕輸,就不可能贏」。





想成為有錢人,先從堅定的意念做起,加上不畏困難的執行力,擁有千萬、億萬財產不再是夢想。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妮娜》中說,「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故事」。我們也發現,許多不靠世襲財產、憑自身努力贏得財富的成功人士,也有著驚人相似的人格特質,我們將它們稱做「致富密碼」。翻閱潛能激發叢書,對照財經商業界成功人士的歷程,本刊特地整理十大致富密碼,掌握這些關鍵「有為者亦若是」,您也可以擁有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成為有錢人指日可待。





金鑰密碼打開致富之門



密碼一 愛做生意的DNA (從小就是生意囡仔)



有錢人對數字多很敏銳,很多人甚至小時候就想到要做生意賺錢。這種潛藏的生意DNA部分是天生,也有人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股神巴菲特的爺爺經營雜貨店、爸爸是股市經紀人,他對金錢的喜好在二歲的照片中就看得出來,照片中的他就緊抓姑媽送的錢包;六歲起他就會向鄰居賣口香糖、汽水賺取零用錢,而且還知道拆開零賣會吃虧;



八歲時他開始閱讀父親的股市書,十歲的生日禮物是要求參觀華爾街。十一歲,當別的小孩還在玩耍時,巴菲特已經在幫父親畫大盤走勢圖。十二歲時他說服姊姊和他一起投資一檔股票獲利。十三歲時,巴菲特送報紙,很有生意頭腦的他,特地把報紙由高樓層往低樓層送,省了不少力,並將「產品多元化」,送報兼推銷雜誌,就這樣,光送報他就比別人賺得多,一個月賺進一百七十美元,相當一個大人的薪水。



在台灣許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也都是生意囡仔,王永慶十五歲就開米店,二十六歲就用賺來的七千多元,買下龜山廣興二十一甲半的山林地,三十八歲獲美援貸款七十九萬八千美元,設立福懋塑膠生產PVC粉。至今,台塑已成為是年營收超過二兆元的台塑石化王國。



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國小畢業後,就開始騎腳踏車到外縣市賣雜貨,一點一滴累積創業資本,再逐步擴展生意版圖,打造屬於自己的棉業王國。





密碼二 認為自己將來一定會很有錢 (並有方法達到)



馬克.韓森說,「不管你的現狀如何,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的第一步就是『下定決心』」,決心就是「渴望,再加上信念」,接著,再付諸行動。渴望就是「要真心的想要富有」,必須相信自己可以賺很多錢 就像影帝劉德華很年輕就告訴當時的女友「自己將來會很有成就」,「我一定會很有錢」,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還是名窮大學生時,也曾這麼告訴他的醫學系女友徐愛蓮。



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也說,有錢人不僅想讓自己變有錢,還要「致力」讓自己變得富有,完全付出,獻上自己的一切,以達成富有的狀態。





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



密碼三 做就對了(執行力)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了他們行動」。哈福.艾克說,恐懼、懷疑和憂慮是阻礙成功和快樂的重大因素,因此,有錢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有錢人在恐懼中還會行動,窮人卻因恐懼而裹足不前。



原本做手機電池的比亞迪在二○○三年,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堅持以港幣二億七千萬元收購泰川汽車七七%股權,當時海外基金公司和媒體對總裁王傳福質疑聲不斷,但王傳福堅持要切入電動汽車產業,二○○五年,比亞迪推出處女作F3,大受市場歡迎。



近兩年,比亞迪積極切入電動車市場,並且獲得股神巴菲特投資。王傳福一躍成為新一代中國首富,身價人民幣三百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五十億元)。



密碼四 有錢人都是優秀的宣傳者(行銷力超強)



鴻海郭台銘有絕佳的口才,很會用比喻來宣揚自己的經營理念,在管理員工上事半功倍;

在行銷上更是無往不利,他常當眾把富士康製造的手機砸到地上,證明品質耐用堅固,就令人印象深刻。「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哈福.艾克說,有錢人通常都是領導者,而所有領導人都是宣傳者。



領導者必須善於推銷、啟發並鼓舞別人來相信你的觀點。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指出,每一種事業,包括寫書,都需要推銷,像他自己就被封為「暢銷書」作家,他很高興自己不是被封為「好書」作家,收入比另一個身分好太多了。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是善於行銷的高手。在王品集團的活動上,常看到戴勝益變裝登場。接受媒體採訪時,戴勝益引經據典,對於各種管理制度侃侃而談,看到他就想到王品,成功地將個人形象與公司結合,王品集團很少花預算在廣告上,靠的就是這位行銷力超強的董事長。





處理挫折才能登上成功



密碼五 認為有問題就太好了(應變力)



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處理挫折的能力,日本 7-ELEVEn 創辦人鈴木敏文形容現在的日本商場,是一個不斷吹著逆風的時代,也是考驗實力的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應變力」。日本過去經濟持續成長,只要照表操課、蕭規曹隨、不犯大錯,大致都能生存,但現今企業經營成敗,完全取決於精確掌握變化的能力。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早在二○○二年就意識到未來世界經濟重心將移轉至中國大陸,便在中國設立大規模的生產中心,歷經金融海嘯的衝擊,廣達加強垂直整合的動作,提升價格的競爭優勢。不少企業都想縮減研發部門,但他卻反其道而行,廣達改以研發為出發點,因為設計和組裝能力,讓宏?痐p筆電比先發制人的華碩還要受市場歡迎造就了高出貨量。





而今年底廣達也將發表全新產品,新「3C」概念的商品,明年也會陸續推出,懂得應變的林百里,讓廣達在今年第二季營業淨利率倍增至三.四%,禁得起經濟不景氣的考驗。悲觀的人看到問題只會有負面看法,成功的人卻會將問題視為機會。世界級的成功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問題有什麼好怕的?解決自己的問題,就能獲得成長;如果發現他人的問題並幫忙解決掉,財富還會源源而來呢。」





密碼六 我愛錢,不仇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有錢人不會假清高,說自己不愛錢,馬克.韓森鼓勵每個人努力賺錢,並成為明智的有錢人,只要合乎法律和道德規範,可以用各種方法賺錢,賺到錢以後,除了自己享受以外,更要奉獻給世人。巴菲特住在他的奧馬哈老屋中,但他以「雪球」作為財富人生的比喻,也許「不論雪球滾得多大,最終總是要化為清水」的隱喻,正好對應他三年前將大部分財產捐做公益的舉動,也很符合他的名言,「我不是喜歡錢,我只是喜歡看它變多的過程。」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在美國念書時,就靠著投資房地產賺了五千多萬元,很有投資眼光的他回國後,創立橙果設計,積極接案子,目前已是年營收破億元的設計公司,蔣友柏接受本刊專訪時曾不諱言的說,「我擺明了就是在吸金」。從不諱言自己愛賺錢的他不斷推出新作品,不吝惜站出來為業者行銷,也讓橙果成為台灣知名度最高的設計公司。



密碼七 有與眾不同的創造力,不怕當異類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喜歡冒險,一九九八年曾公開表示欣賞歌手鮑本狄倫和畫家畢卡索,因為他們「不怕失敗地迎向風險」,蘋果在他的帶領下不斷推出 iPod、iPhone 等革命性新產品,開啟觸控紀元。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我剛出社會時,就知道自己的簽名很重要,所以我苦練自己的英文簽名,二十年來,我的重要契約,都是用相同的英文簽名完成的。」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豪氣干雲,郭台銘很早就立定不同於他人的經營目標。



他說,「我的目標不是和台灣這些小廠爭什麼,而是替機械業建立新雛形,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司,人家買這些東西一定要來台灣買。」



學習見賢思齊啟發自己



密碼八 愛看商業雜誌,愛跟成功人士請益(見賢思齊)



「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馬克.韓森認為,想成為億萬富翁,必須先找能幫助自己成為億萬富翁的導師。這位導師知道攀登富翁山脈,有什麼挑戰和陷阱,可以節省新手改正錯誤所損失的時間和金錢。或是透過閱讀學習模仿心目中的英雄,讓成功故事啟發自己,哈福.艾克就說,「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郭台銘的偶像是王永慶,總常找機會向經營之神請益;王品戴勝益甚至在公司中與高階幹部成立一個「中常會」,定期邀請成功人士來演講。馬克.韓森則向愛因斯坦的得意門生巴克明斯特.富勒請益,開拓自己的視野。



密碼九 心目中有階段性藍圖



想要變有錢,一定要計畫「金錢藍圖」,哈福.艾克說,金錢藍圖包含了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有錢人把財務「調溫器」定得很高,可能上億元,而非幾十萬、幾百萬元。

而這金錢目標通常伴隨著人生階段性藍圖改變,事業有成的有錢人,大多會有明確的人生階段性目標。



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在二十七歲結婚時,就為自己訂了一個四十年的計畫案,「希望結婚後的第一個十年可以買一棟自己的房子,三十七歲可以擁有自己的公司,第三個十年希望可以傳承,第四個十年,我希望能享福,」沒想到,後來所有計畫進度都超前,現在他的人生已邁入第五個十年,將用滿手現金,當位快樂的多元投資人。





信念+決心+執行=成功



密碼十 不屈不撓(毅力+堅持)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曾說,「我總是試圖將每一次災難轉化成機會」,成功人士不怕失敗,並將失敗化為動力,激勵自己成為成功者。「有錢人碰到問題不會退縮,不會逃避,也不會抱怨,窮人和不成功的人則是問題導向,把時間和精力拿來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很少發揮創意去減少問題,更談不上想辦法做到不讓問題發生。」哈福.艾克說。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八年前一度因肝癌瀕臨死亡邊緣,同時,他的事業也遭逢有史以來最大的危難,旗下的上市公司燁輝、燁興股價只有一元上下,整個集團幾乎被亞洲金融風暴淹沒。二○○一年,林義守換肝手術,醒來後將燁隆股票賣給中鋼。斷尾求生的他,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奮力一搏,爬出人生和事業的谷底。





請從今天開始,就開始想著「我要變有錢」,堅定信念,下定決心,貫徹執行。以後富豪排行榜上的富豪才有可能是你。



(非凡新聞周刊185期)

.